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高灵旺 王琦
该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共享三部分。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部分设置有一采集器主机,采集器主机包含有一个STC89C58单片机,及与单片机连接的多路数据转换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时钟芯片、LED显示电路;采集器主机由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电,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控制器、蓄电池。太阳能板通过控制器将太阳能转换的电能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通过控制器再向采集器主机供电;数据的采集采用多种数据采集传感器实现对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小气候参数的数值获取。数据采集传感器通过多路数据转换器将数据传送给STC89C58单片机,STC89C58单片机将采集到的小气候数据作转换和打包等预处理;设置一GPRS模块,采集器主机通过GPRS模块连接到Internet网络,将数据包及其相关的采集时间、仪器号传送到远程的数据服务器,同时将数据保存在本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数据传输:应用Internet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硬件系统包括了Internet网络线和数据转接口。数据转接口为网络数据与网络平台数据库的连接接口,将数据进行传送。
数据服务:结合设备编号,设置不同的用户,用户可根据权限,对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浏览、数据导出、图表显示和积温计算等操作。
1 系统原理
环境参数的采集主要遵循黄顶菊生物生态学特征设计,即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降雨等14个参数的实时数据分别通过传感器来采集,再经信号调理、采样、量化、编码、传输等步骤,最后送到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信息的传送通过GPRS模块完成。
2 系统结构
系统总体分为环境数据信息采集端和数据的传输两部分,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太阳辐射、降雨、风速、风向、三层土壤墒情,主要是在单片机的控制下,由各种传感器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利用GPRS网络来实现。供电系统用太阳能板和储电池组成。如:系统总体结构图。
3 数据的传输
每台采集仪设置一个机器编号,在上传数据时同时将机器编号同时传过来,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将机器编号一同存在数据表格中,用于对不同地区不同编号设备所获取数据的统计。如: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示意图。
4 系统功能
以显示当前的时间日期以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风向、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太阳辐射、降雨、三层土壤墒情的环境参数值;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采集间隔时间可根据用户需求任意设置;
采集的环境参数参数值实时通过GPRS网络传送到远程服务器;用户登录到数据服务器随时可以查看相关数据,或应用数据(详细信息见本简介数据服务部分)。
5 传感器参数
(1)空气温湿度
采用DB110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探头,瑞士进口。传感器把传感元件和信号处理集成起来,输出全标定的数据信号。传感器工件条件:温度-20~+80℃,湿度0%~100%。传感器测量精度:温度±0.5℃ , 湿度±4.5%
(2)土壤水分
采用FDS100水分传感器。特点:响应速度快,<1秒;重复性好,<1%;环境适应性强,防水防潮;电压输出,传输距离远;工作温度范围宽, 低温可扩展到-40℃。
(3)土壤温度
测温范围:-55~+125℃。固有测温分辨率为0.5 ℃
(4)风速、风向
采用美国戴维斯风速、风向一体化传感器。传感器工作范围-20~70℃,传感器测量范围:风速0~75m/s 风向0~3600; 精度:风速 ±5% 风向 ±70 。
(5)雨量
采用美国戴维斯翻斗式雨量计,ABS工程塑料外桶 ,外桶尺寸:165 mm 直径 x 240 mm 高 ,翻斗尺寸:0.2mm ,总测量范围:0.0mm to 9999 mm精度: ±4%, 0.2到 50.0 mm/hr ±5%, 50.0 到 100.0mm/hr
(6)光照
光线范围: 0~200KLUX ,反应时间: 100ms,环境温度:-20~80℃,精度:±5%,重 量:210g,供电电压:9V~12V DC,输出信号:0~2V。
6 数据服务
用户登录到数据服务系统根据自己的权限使用相关数据,包括数据浏览、数据导出、图表显示、积温计算等。数据服务系统操作如下:
输入系统网址,进入系统主页面,如:数据服务主界面图所示。由于本系统对用户的权限进行了限制,不同用户只能看到其具备相关权限的监测点的数据。如:模块主页面图所示。点击“数据浏览”进入数据浏览页面,如:数据浏览图所示,用户可在“监测点”选择自己权限内的监测点后,点击“查看”,页面将显示所选监测点的实时监测数据。
点击“数据导出”进入数据导出页面,如:数据导出页面图所示。选择“起始日期”和“截止日期”及需要导出数据的“监测点”后,点击“导出”,打开导出窗口,如:下载窗口图所示。选择数据文件保存的位置和数据文件物名称,点击下载,数据将保存用户指定的位置。
点击“图表显示”进入数据显示页面。
选择用户需要显示“数据类型”(如空气温湿度、风力、风向、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监测点”及“日期”后,点击“显示图表”,如:图表显示窗口图所示,用户可根据图表看到一天的数据变化曲线。点击“计算积温”进入计算积温页面,如:积温计算设置图所示。
根据不同害虫、作物设置“发育起点温度” 和“ 发育上限温度”,选择进行积温的“起始上期”和“截止日期”,以及“监测点”后,点击“计算”。模块将根据用户选择的条件,给出“当天积温数”和“累计积温数”,如:计算积温页面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