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综合试验站
马丽
日光温室葡萄灰霉病是一种高湿低温病害,在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易发生。2013年初春以来我国北方温度仍然持续偏低,加上接连的雨雪天气,温室内湿度较大,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诱发了葡萄灰霉病的大量发生。为了让果农更好的认识、预防温室葡萄灰霉病,尽量减少由于此病造成的危害,现将该病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葡萄灰霉病的症状
葡萄灰霉病主要为害葡萄花穗、幼小果穗或近成熟果穗,也可危害幼芽及新梢。幼芽新梢受害,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规则轮纹,导致干枯。果穗染病初期呈淡褐色水浸状,以后变为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潮湿时,长出一层灰色霉层,湿度大腐烂迅速扩展至整个果穗,幼果极易脱落。成熟果实及果梗染病,果面上出现褪色凹陷斑,很快蔓延全果,整个果实很快软腐、果梗变黑,病部出现黑色菌核。
2 葡萄灰霉病的发病条件
葡萄灰霉病要求低温高湿条件,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18℃,相对湿度90%以上。北方日光温室葡萄的促成栽培,升温较早,一般葡萄开花期,温室内温度较低,如遇连阴天,空气湿度增大,易导致发病,造成花序大量被害;进入成熟期,如遇到连雨天气,引起裂果,病菌从伤口侵入,导致果粒大量腐烂。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空间,日光温室内植株密度偏大,植株易旺长,郁闭遮光,造成通风透光不足,诱发灰霉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感病品种发病几率及严重程度都比较高;另外由于温室内植株肥水需求量大,植株很容易由于营养不足,磷钾钙肥缺失而导致抗性下降,诱发灰霉病。
3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不同品种对葡萄灰霉病的抗性不同,所以温室内要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植株疯长,避免郁闭和减少枝蔓上枝条的数量,摘除果穗周围的叶片,从而增加通透性,夏剪避免造成过多的伤口,应积极提供果穗套袋防病。生长期内日光温室内发现病叶、病穗、病果等应及时摘除并带出外界深埋,秋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焚烧。为降低湿度,日光温室内最好不采用大水漫灌,可采用滴灌,地面铺地膜。避免偏施氮肥,可适当增施磷、钾、钙肥和腐熟的有机肥,减少液态肥料的喷施。花期忌温度起伏过大,中午应注意及时通风降温。
(2)化学防治
防治灰霉病有几个关键时期,花序分离期,谢花后期至坐果期、封穗前、开始成熟、果实采收前20天左右。套袋栽培需要在花前、花后、套袋前三个时期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50%保倍福美双WP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WP或者WG500倍液,50%异菌脲WP500-6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WP800倍液或者多菌灵WP500-600倍液;40%嘧霉胺800-1000倍液;50%乙霉威+多菌灵WP600-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