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07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酿酒葡萄赤霞珠避雨栽培试验 [2013/6/25 14:19:44] 来源: 作者:Admin
"

 

 

太谷综合试验站
马小河团队
 
  水分是葡萄生长过程中必要的生长因素。冬、春季节的降雨能够有效地促进葡萄的萌芽和果实的生长,但在夏、秋季温暖气候条件下的降雨,却促进了霉菌的生长,大大增加了葡萄病害发生的机率,降低了葡萄果实的品质。特别是酿酒葡萄,在生长末期葡萄收获的季节,丰沛的雨水会降低果实糖份的积累,阻碍果实的着色和芳香物质的形成。被雨水包围的葡萄酿造出的酒口味很淡,结构感不强。
 
  山西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400-650mm,但季节分布不均匀。特别是中部地区,雨热同季,7-9月份的降雨高度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给葡萄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为了有效降低在葡萄果实发育期降水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有效减轻葡萄病害,为葡萄酒的酿造提供更好的原料,我们从2011年开始,在怡园酒庄自有基地开展了酿酒葡萄赤霞珠避雨栽培试验,现将2011、2012年试验结果简要汇报如下。
 
  1 试验设计
 
  采用简易连拱避雨棚, 覆0.05mm无色无滴聚乙烯膜,6月中下旬覆膜,棚膜在晴天收起,雨天时放下。棚间有雨水引流管,降雨时可将雨水排出葡萄园外。
 
  2 葡萄生长后期降雨量分布
 
 
  2012年,怡园酒庄9、10月份降雨量为40.8mm,最大日降雨量为25mm,出现在9月1日,对后期葡萄果实品质的形成未构成很大的威胁。2011年葡萄生长后期,7-10月总降雨量达到370.8mm(表1),对酿酒葡萄病害防治工作和果实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
 
  3 试验结果
 
  (1)2011年赤霞珠避雨栽培试验结果
 
 
 
  受葡萄生长后期降雨天气的影响,赤霞珠避雨栽培2011年试验结果明显优于露地栽培(表2)。在病害防治方面,避雨栽培用药次数为4次,并且保证了果实的着色均匀、光洁,受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影响极轻。露地栽培赤霞珠病害防治方面,用药高达13次,但防治效果也很不理想。霜霉病叶片发病率达35%,白腐病、灰霉病发生严重,病果率为11%。避雨栽培赤霞珠果实品质也显著优于露地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3%,总酸含量为6.26%。露地栽培赤霞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只有19.7%,总酸含量高达7.5%。
 
  (2)2012年赤霞珠避雨栽培试验结果
 
 
  在病害防治方面,2012年赤霞珠设施避雨能有效减轻果实、叶片病害的发生,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节约果园生产成本(表3)。在果实品质方面,避雨栽培赤霞珠果实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多酚含量、原花色素等理化指标与露地栽培相比无显著差异,这主要与2012年葡萄果实成熟期(采收前30天)降雨量较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形成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有关。
 
  4 小结
 
 
 
  2011-2012年怡园酒庄赤霞珠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能够有效控制酿酒葡萄生长发育期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有利于酿酒葡萄原料的优质与绿色、安全。虽然受降雨影响,2012年赤霞珠避雨栽培果实基本理化指标相比露地栽培无不明显差异,但在同等酿造条件下,2012年怡园酒庄避雨栽培赤霞珠酿造的葡萄酒在口感、色泽等多方面仍明显优于露地栽培,其原因还有待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