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21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斑叶蝉发生的监测及田间动态分析 [2013/6/25 14:19:37] 来源: 作者:Admin
"

 

 

王琦岗位团队
 
 
  在2012年5-10月份葡萄斑叶蝉发生期,采用系统调查和黄板诱集两种方法对葡萄斑叶蝉田间发生动态进行调查。设置两个监测点,分别为6年生蛇龙珠(6670 m2)和15年生赤霞珠(3300 m2),每7天调查一次。
 
  1 系统调查
 
  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选择连续且具有代表性的葡萄5株,每株选择上、中、下三个当年枝条,每个枝条自上而下分别调查上、中、下3 片叶子, 调查时轻轻转动叶片,记载叶片背面的成虫、若虫数和变色叶数。
 
  2 黄板监测
 
  在监测点内设粘虫黄板(30×20cm),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间隔最少10~15m),每点悬挂三个黄板,黄板悬挂方向与铁丝平行,篱架分别悬挂于架面上、中、下三个部位;人工记录每块黄板上的斑叶蝉数量及其它昆虫种类和数量(黄板上虫口数量是7d的数量之和),使用数码相机采集黄板两面斑叶蝉的图像信息,用“微小昆虫自动计数系统(Bugcounter)”进行自动计数。
 
  3 “Bugcounter”自动计数
 
  主要采用基于LUV色彩空间分割方法对黄板斑叶蝉成虫进行自动计数。此方法充分利用黄板与虫体颜色区别,彩色信息将彩色图像的空间由微机有的RGB非均匀彩色空间转至LUV均匀色彩空间。首先在黄板上没有斑叶蝉虫体的区域设为基色点,设置色差距离,进行分割。然后进行面积阈值消去设置斑叶蝉虫体面积下限和上限,即可对目标虫体进行自动计数。
 
  4 葡萄斑叶蝉田间发生动态
 
 
 
  葡萄斑叶蝉在当地一年发生3代,4月份葡萄斑叶蝉越冬成虫出土,在其它寄主上为害,待葡萄展叶后,转主为害葡萄。2012年度,5月中旬葡萄斑叶蝉越冬成虫虫口密度达到高峰;5月底第1代若虫孵化,6月上旬第1代若虫虫口密度达到高峰,6月中旬第1代成虫羽化,7月上、中旬成虫虫口数达到高峰;7月中旬第2代若虫孵化,7月底8月初虫口密度达到高峰,同时第2代成虫羽化,9月上旬第二代成虫虫口密度达到高峰;9月中旬第3代若虫孵化,9月下旬虫口密度达到高峰,同时第3代成虫羽化,并转至林带或杂草上越冬。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葡萄斑叶蝉喜在郁闭处活动取食,雌成虫喜欢在成熟未老化的叶片上产卵,卵多产于主脉上,葡萄斑叶蝉成虫主要分布在植株下部,只有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分布在植株中部的数量较多;对于结果枝主要分布在上部的老龄树来说,主蔓下部脱节、枝条较少长势弱,则斑叶蝉主要分布在植株上部。
 
  5 微小昆虫自动计数结果分析
 
 
 
  Bugcounter自动计数与人工计数相比,平均误差率在5%左右,一般误差率可控制在0.1%-15%,获取的图象质量高(黄板图像受光均匀,无光斑、阴影等,且图像清晰高),误差率则较小,反之较高。取6月25日~7月27日第一代成虫盛发期黄板数据, 如表1 所示,对人工计数与自动计数进行t-检验,采用Excel分析工具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首先对黄板东、西两面数值进行t检验,东侧:df=29,P(T<=t)双尾=0.138,t0.05(36)=2.048, t=1.525
 
  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在葡萄斑叶蝉成虫发生盛期,可以采用黄板诱集、微小昆虫自动计数对葡萄斑叶蝉田间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从而减少常规系统调查成虫计数困难、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