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栽培与质量控制研究室
天津综合实验站
商佳胤 李树海 田淑芬 黄建全 张娜
萄炭疽病的分生孢子主要在春夏季节通过风雨、昆虫传播侵染。在酸度较高的条件下,病菌一般处于潜伏状态,随着果实逐渐成熟,糖度升高开始发育,所以病情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发生,以后逐渐频繁,7、8月份果实成熟时,病害进入盛期。
对于炭疽病而言,严格控制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到果实表面,是防止该病最有效的途径。在天津葡萄主栽区,主要为篱架栽培,利用自由扇形进行整形修剪,结果部位较低,许多果穗离地面只有5~10cm,下雨或刮风时,炭疽病孢子极易侵染;同时由于这种树形和修剪方式造成树体下部容易发生郁闭,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较大,为病菌的滋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因此,对原有架型进行改造,对于减少炭疽病的发生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实验在炭疽病大面积爆发的8月中旬对Y型架和篱架的玫瑰香葡萄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希望以此为Y型架在北方埋土防寒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多数据。
1 Y型架的特点
Y形架作为一种篱架向棚架的过度树形,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应用,特别北方地区,由于其树形不妨碍冬季埋土防寒,可以大面积推广。定植当年,新梢长至1.5m时进行摘心,并将其顺第1道铅丝绑缚,使其枝条成熟越冬。第2年春季,在水平的主干上每隔10cm留一个结果枝或预备枝,留作当年结果或是培养次年的结果枝组,每株葡萄留1~2个果穗,以保证当年产量;当年冬剪时,根据品种不同,留2~5个芽短截,次年萌发后每个枝组留一个果穗,最后形成Y型架主体树形。定植时株行距以1.0m×3.0m为宜。该树形利于早期丰产,修剪方便,易于操作。树体自然形成“通风带、结果带”,果穗自然下垂,与叶面分离,减少树体郁闭,离地面1.0m左右,可以明显减少雨传炭疽病。
2 炭疽病发生情况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篱架30cm以下的葡萄果穗病粒率达20.08%,3 0 c m 以上的果穗病粒率只有12.11%;Y型架的果穗病粒率只有6.6%。篱架栽培条件下,30cm以下的葡萄果穗病果率是Y型架的3倍多,是30cm以上部位果穗病果率的1.66倍,由此可见,提高果穗离地距离可以有效减少葡萄炭疽病的发生,通过使用Y型架可以明显减少炭疽病发生。
3 炭疽病防治措施
3.1 果园卫生
葡萄生长季节及时清理修剪时残留的枝条,防止病菌传播;收获前一定注意炭疽病发病动态,及时清除病果、烂果,以及病菌侵染严重的果穗,并进行深埋;冬季修剪后,将剪下的枝条全部清除出果园,进行焚烧、深埋处理,以防次年病菌传播,为害果园。
3.2 果实套袋
很多实验已证明,果实套袋可明显降低炭疽病发生率,最高可使病果率降低10倍以上。天津地区果实套袋一般在6月进行,套袋前一定注意疏果,同时使用50%多菌灵800倍液、1200倍多抗菌素喷施果穗,防治病菌侵染。
3.3 发病期防治
葡萄采收前一定要注意炭疽病的发病动态,对于发病较轻的果园,可以疏除病果,同时喷施50%多抗菌素600倍液、2000倍烯酰吗啉、1000倍百泰或是500倍多抗杀星等药剂;对于炭疽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建议全部疏除果穗,并将病果穗全部清除出园,以保证无病果穗能够安全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