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
徐丽明 马帅 马俊龙 沈聪聪 周慧能 郭朝阳
1.研究内容与方法
目前的葡萄采收过程仍然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导致作业效率较低。传统采收方式,如人工采摘和振动式果粒采收,普遍存在人工成本高、采收效率低、果实损伤风险大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用于酿酒葡萄的气力收获方法(图1a)。该方法通过气流作用使葡萄果串从原始生长状态向吸附口方向偏转,完成果串的抓取动作,随后由割刀将偏转后的果串切下,并通过气力输送管道输送至收集箱中,从而完成采收作业。
与振动式果粒采收方法相比,该方法通过整串采收,显著减少了采收过程中果粒的脱落和破损。为深入研究葡萄果串的气力抓取过程,本研究结合果串的形态特征设计了气力吸附口(图1b)。针对现有吸附口设计中普遍忽视结构参数对能耗影响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吸附口结构参数对吸附气流流速(记为 Vf)和管道压降(记为 Pd)的影响,并首次引入离散伴随方法(一种CFD优化方法,根据气动部件对目标函数的敏感性,优化部件形状的方法)对吸附口壁面形状进行优化,在确保足够Vf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Pd,从而减少了整个气力系统的能耗。
此外,本研究还搭建了葡萄果串气力偏转试验台(图1c),利用优化后的吸附口,开展了葡萄果串在气力作用下的偏转行为研究,为实现葡萄果串的有效抓取提供了理论支持。
2.葡萄果串在气力作用下的力学分析
3. 基于离散伴随法的酿酒葡萄气力吸附口结构设计
利用CFD方法,通过ANSYS Fluent2022构建了吸附口流场仿真模型(图3a),在网格尺寸为5mm, va为25m·s⁻¹的条件下,进行了仿真试验。进行仿真模型精度验证试验,得到Vf和Pd的相对误差分别为9.65%和4.37%,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离散伴随法的优化流程。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吸附口长度L,宽度W,高度H对Vf和Pd的影响,初定了吸附口结构参数的范围。接着使用响应面法(RSM),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了吸附口的最佳结构尺寸,优化方程分别为式(4)。在此基础上,创新地引入离散伴随法,以Pd最小为目标,进一步对吸附口壁面形状进行了优化(图3b)。经离散伴随优化后,Vf提升至21.64 m·s⁻¹, Pd降低至44.02 Pa,较离散伴随优化前分别提升了0.51%和降低了28.21%。验证了离散伴随法在降低Pd 方面的潜力。
通过在流场中设置监测面(图3b)、监测线(图3c)的方法,研究了离散伴随优化后,吸附口Pd减小的原因。研究发现,离散伴随优化后的吸附口内,流场分布更为均匀,涡流区域面积更小,从而达到了降低Pd的目的。
4.葡萄果串在气力作用下的偏转行为研究
首先研究了葡萄形态特征(图4a)及各个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图4b),确定了葡萄形态特征的取值范围。利用优化后的吸附口进行葡萄果串在气力作用下的偏转行为研究(图4c)。以葡萄形态特征参数:葡萄果柄角,葡萄水平,果串质量M,以及果柄长度lp,以及葡萄果串与气力吸附口的距离Ds为因素,以偏转角a和偏转宽度d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可知Ds,M,和lp对a和d影响显著。为保证葡萄在气力作用下的偏转效果,实现有效抓取,在后续吸附葡萄果串时,应使Ds保持在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