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综合试验站
朱亮 杨顺林 卯名城 杜贺
1 试验地点
元谋综合试验站试验基地夏黑葡萄园区(或果蝇发生量较大的园区)。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田间果蝇
2.2 供试药剂
驱避剂A:酯类化合物。驱避剂B:植物精油。
2.3 试验材料
果蝇监测诱捕器、驱避装置(白桶+驱避液)。
2.4 试验方法
2.4.1不同驱避剂及不同驱避剂有效成分含量对果蝇的驱避效果
驱避装置A:驱避剂A+乳化剂+水。
驱避装置B:驱避剂B+乳化剂+水。
驱避装置C:驱避剂A+驱避剂B+乳化剂+水。
试验分10个处理。
处理1(对照组):仅挂诱捕器。
处理2(驱避组):同时悬挂诱捕器和驱避装置A(5%有效成分)。
处理3(驱避组):同时悬挂诱捕器和驱避装置A(10%有效成分)。
处理4(驱避组):同时悬挂诱捕器和驱避装置A(15%有效成分)。
处理5(驱避组):同时悬挂诱捕器和驱避装置B(5%有效成分)。
处理6(驱避组):同时悬挂诱捕器和驱避装置B(10%有效成分)。
处理7(驱避组):同时悬挂诱捕器和驱避装置B(15%有效成分)。
处理8(驱避组):同时悬挂诱捕器和驱避装置C(5%有效成分)。
处理9(驱避组):同时悬挂诱捕器和驱避装置C(10%有效成分)。
处理10(驱避组):同时悬挂诱捕器和驱避装置C(15%有效成分)。
处理间装置间隔200米。每个处理重复2次,重复件间隔50米。对照组中,诱捕器悬挂同监测试验。驱避组中,每个重复悬挂1个诱捕器和1个驱避装置,每个重复中诱捕器和驱避装置间隔半米,驱避装置距离葡萄果实20cm左右,诱捕器距离葡萄果实50-70cm左右。
调查方法:连续调查两周,每周统计两类数据:1、统计所有诱捕器内果蝇数量(太多可概数)。
2、诱捕器内果蝇重量。
2.4.1驱避剂有效范围试验
驱避装置B:驱避剂B+乳化剂+水(5%有效成分含量),驱避液1周换一次,一次加400mL驱避液。
果蝇监测诱捕器,诱捕液1周换一次 ,每个诱捕器每次加一袋诱捕液。
试验分3个处理。
处理1:驱避装置B(5%有效成分含量)与诱捕器间隔0.5 m。
处理2:驱避装置B(5%有效成分含量)与诱捕器间隔1 m。
处理3:驱避装置B(5%有效成分含量)与诱捕器间隔2 m。
每个处理重复3次,重复间间隔50米。驱避装置距离葡萄果实20cm左右,诱捕器距离葡萄果实50-70cm左右。
调查方法:每周统计所有诱捕器内果蝇数量(太多可概数)。
3 实验结果
不同驱避剂及不同驱避剂有效成分含量对果蝇的驱避效果: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驱避剂B5%的驱避效果最好,诱捕器内的果蝇数量最少。两次重复中,果蝇估数仅为1000头、900头;果蝇称重仅为5.7 g、5.3 g。第二次调查结果表明B15%的驱避效果最好,诱捕器内的果蝇数量最少。两次重复中,果蝇估数仅为1800头、2300头;果蝇称重仅为9.94 g、12.96 g。综合考虑,选用成本更低的5%B驱避剂用于后续实验


驱避剂有效范围试验:当间距为50cm时,三次重复调查到的果蝇数量分别为470头、570头、460头;当间距为100cm时,三次重复调查到的果蝇数量分别为510头、690、680头;当间距为200cm时,三次重复调查到的果蝇数量分别为720头、650头、410头,不同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