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综合试验站
刘勇 甘志猛 龚林忠 田瑞 王会良
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湖北葡萄酒产业不断发展,酿酒葡萄种植逐渐增大。病虫害是影响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掌握酿酒葡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对于本产区酿酒葡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调查地点在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葡萄园。果园立地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8℃,年均降雨量1680mm,无霜期266d。果园地势平坦,黄粘土,pH值7.68,有机质含量1.3%,土壤肥力中等。供试的 22个酿酒葡萄品种均为3年葡萄树(具体品种见表1),株行距1.5 m×3 m,T形架,露地栽培。
1.2 调查方法
叶片病害分级标准:根据叶片病斑大小划分为6级,分别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及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75%以上。
果穗病害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 1级,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5%以下;3级,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6%-15%;5级,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16%-25%;7级,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26%-50%;9级,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51%以上。
根据公式计算不同品种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发病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病情指数=∑(病级数值×该病级叶片数)/(最高病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100
虫害发生情况调查:调查记录并计算露地栽培条件下植株受危害的叶片数,并算危害率。
危害率=(受危害叶片数/总叶数)×100 %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不同葡萄种质的灰霉病抗性水平进行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 酿酒葡萄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
危害酿酒葡萄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酸腐病、黑痘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其中霜霉病危害最为普遍,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生,5-7月梅雨季节和9-10月是其危害高峰期;其次为酸腐病,7-9果实成熟期在不同品种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黑痘病在部分品种如威代尔上危害较为严重(危害率82.35%),其它品种上发生较轻;炭疽病、灰霉病在部分品种上零星发生。
虫害主要有叶蝉、十星叶甲、金龟子等。叶蝉危害较为普遍,一般3月上旬开始迁飞活动,6-7月危害较重;金龟子、十星叶甲主要发生在5-7月,在各品种上零星发生,整体影响不大。
2.2 酿酒葡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霜霉病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发病率在31.03%-96.30%之间。Catawba抗病性较强,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为34.04%、5.21;Cayuga white虽然田间发病率较高(45.83%),但整体危害程度较低(病情指数9.72);Chinuri、Rkatsiteli、Spaeravi对霜霉病敏感,发病率均在90%以上,病情指数也在50以上(表1)。
酸腐病在不同品种上危害率为15.38%-93.75%。Kundza对酸腐病抗性较强,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为15.38%、1.71;威代尔、Rkatsiteli和品丽珠也具有较好的抗性,病情指数均在5以下;马瑟兰、Chinuri、Cayuga white、西拉、美乐、Catawba等对酸腐病较为敏感,发病率在90%以上,病情指数也都超过50(表1)。
2.2 酿酒葡萄抗灰霉病情况调查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比较分析了6个酿酒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显示威代尔上灰霉病的病情指数为6.17,抗性较强;Catawba、赤霞珠、Chambourcin、Chinuri、品丽珠上病情指数在33.33-40.74之间,也具有较好的抗性。相对于鲜食品种,酿酒葡萄品种对灰霉病的的抗性整体较强,均在中等抗性以上(表2)。
2.3 酿酒葡萄上主要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对酿酒葡萄叶蝉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不同品种叶蝉危害率存在一定差异。叶蝉在Danakharuli和美乐上危害较轻,危害率约5%;小味尔多、赤霞珠、Chinuri、Kundza、品丽珠等品种上叶蝉发生率均低于10%,均具有较好抗性;叶蝉偏好危害紫大夫,叶片上叶蝉发生率达46.74%(表3)。
3 小节与讨论
酿酒葡萄在湖北武汉露地种植霜霉病、酸腐病病等病害发病严重,19个酿酒品种中Catawba、Cayuga white、Traminette、品丽珠等4个品种抗霜霉病能力较强;Kundza、Rkatsiteli、威代尔、品丽珠4个品种的抗酸腐病能力较强;威代尔抗灰霉病能力较强。美乐、Danakharuli、品丽珠抗叶蝉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