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2073547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2个葡萄新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引种表现评价 [2025/7/11 10:59:05] 来源: 作者:Admin

渭南综合试验站


  摘要:为进一步调优陕西关中地区葡萄品种种植结构,本论文以现陕西主栽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对照,对葡萄新品种甬优1新郁进行试验研究。观察和测定了3个供试葡萄品种的物候期、叶片光合、果实理化指标等。结果表明,2个葡萄新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表现良好,果实品质优良;新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阳光玫瑰。3个品种果实的单粒重、硬度、果形指数、果梗粗度及果刷长度均差异显著。3个供试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6.77-20.17 °Brix,果实还原糖含量在151.44-194.74 g/L,糖酸比均大于36,抗坏血酸含量新郁最高,达到5.47 mg/100 g。综上所述,2个葡萄新品种甬优1新郁在陕西关中地区综合性状均表现良好,尤其是新郁,在生产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葡萄;新品种;关中地区;引种;表现评价


  渭南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 属亚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阴雨,冬季寒冷少雪。生长期年平均262 d,无霜期年平均199-255 d,年平均日照时数2200 h,年平均降水量550 mm-660 mm,为葡萄适生区。截止到2024年,渭南市葡萄种植面积3.11hm2,产量52.48 万吨,总产值超50亿元,主栽葡萄品种有红地球、阳光玫瑰、克伦生、紫甜无核、户太八号、巨峰、夏黑、维多利亚等,种植模式以家庭散户为主。其中主产区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1.35hm2(占渭南市3.11hm243.3%,占陕西省5.12hm226.3%),年总产量超 23.7万吨,总产值超30 亿元,临渭葡萄31.97亿元位列“2023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葡萄品牌第一名, 临渭区先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葡萄之乡,被陕西省果业协会授予陕西葡萄之乡,被陕西省果业管理局认定为陕西葡萄第一区,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是陕西省著名的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基地县,名优特色水果基地县,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1-2]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鲜食葡萄需求的变化和喜好,加上渭南鲜食葡萄栽培时较间短、发展速度较快,栽培品种过于单一,主要种植品种为晚熟红地球、阳光玫瑰,面积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抗性综合性状优异品种、不同熟期配套的品种(早中熟品种)、适宜不同栽培模式的优良配套品种等严重缺乏,鲜果供应期短,上市时间过于集中,易造成季节性过剩,销售风险较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受关中地区雨热同季的影响,对葡萄果实质量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果农收入。因此,开展鲜食葡萄品种的引进和评价,对调整当地葡萄品种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推动该地区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阳光玫瑰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猛的品种,由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用安芸津 21 号与白南为亲本杂交育成,20063 9 日进行品种登记[3],阳光玫瑰最早在浙江被引种我国栽培,2007 12 月引入浙江金华[4],王建平、毛妮妮等[5-6]先后引入江苏栽培,之后开始在全国快速发展,渭南市于 2011 年引进该品种,并形成了符合本地特色的标准化种植新模式[7],但随着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加上市场低迷,阳光玫瑰的种植优势变弱,急需引进更加优良的品种来丰富市场需求,其中新郁、甬优一号是我国自主培育的优良品种,具有诸多优点,新郁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以红地球实生苗为母本、里扎马特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大粒红色葡萄品种,欧亚种,中熟品种, 该品种生长势较强,萌芽和成枝率中等,易成花,较丰产,果粒易日灼,抗寒性差,多雨年份转色至成熟期有轻微裂果,宜采用设施栽培[8-9]。甬优1号是从藤稔葡萄芽变而来,属欧美种,栽培上的特点:成熟期中熟、比巨峰葡萄略早,既可设施栽培(大棚)又可露天栽培,坐果率高,上色整齐均匀,树上挂果时间较长,对炭疽病相对较抗花期注意灰霉病,平均单粒重可达10–11 g,果粒圆形,成熟时呈紫黑色,果肉相对较硬,含糖16度左右,酸度低,口味较好[10]


  本试验以引进的新郁和甬优12个葡萄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从物候期、叶片光合、果实理化指标等方面,对2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选择适宜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优良中熟葡萄新品种,进一步调优关中地区葡萄种植结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4年在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柳园村临渭区葡萄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该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 属亚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阴雨,冬季寒冷少雪。生长期年平均262 d,无霜期年平均216 d,最长246 d,最短193 d。年平均日照时数2066.5 h,年总辐射118.64 calcm20℃以上持续期310.5 d,年平均降水量569.4 mm,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有机质为1.0%。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新郁和甬优1号,以当地主栽品种阳光玫瑰为对照(CK)。3个品种均为2015年栽值,株行距为1.5 mx 3.0 m,南北行向,栽培模式为简易避雨,整形方式为“T”型小棚架,“V”型叶幕。葡萄园为常规的土肥水管理。


  1.3 试验方法


  1.3.1 物候期的调查  于20243—10月进行调查,参照《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1] 的要求对试验葡萄品种的物候期进行详细记录,内容包括萌芽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等。根据萌芽期到成熟期的天数来鉴定葡萄属早中晚熟(其中小于130 d为早熟品种,在130-145 d为中熟品种,大于145 d为晚熟品种)。


  1.3.2 光合作用的测定  于晴天上午930—1130之间,使用LI-6400 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 Inc., Lincoln NE, USA)测定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每个品种选择4-6株且长势一致,选择果穗的第5-6片的健康叶片进行测试。仪器设置测定光强为1200 μmol/m2.s2,读取6-8个数据,结果取其平均值。


  1.3.3 果实性状及理化指标的测定  果粒性状的测定:果实充分成熟时,随机选取10穗果实,根据《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1]用数显游标卡尺(得力集团有限公司)对果粒重量(g)、果粒纵横经(mm)、果梗粗度(mm)和果刷长度(mm)等指标进行测定。使用GY-4数显果实硬度计(山东云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果实硬度(N)测定。以上指标均需重复测定10次,以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果实理化指标的测定:在上述10穗葡萄果实中随机选取300粒果粒,把果粒碾压破碎并过滤取汁进行果实理化指标测定,使用手持折光仪测定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Brix[12];果汁可滴定酸含量(%)可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12];固酸比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12];使用pH计测定pH值;选用斐林试剂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g/L[12];选用2, 6-二氯靛酚滴定法抗测定坏血酸含量(mg/100g[13]


  1.4 数据分析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统计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Turkey法多重比较(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由表1可知,阳光玫瑰萌芽期在49日,新引进的新郁和甬优1号萌芽期分别为46日和45日,均比阳光玫瑰早3-4 d3个品种的始花期均在5月中旬,新郁和甬优1号始花期均比阳光玫瑰早3-5 d3个品种葡萄的花期持续8-9 d,新郁和甬优1号的转色期在7月中旬。阳光玫瑰的成熟期在920日,而新郁和甬优1号的成熟期分别比阳光玫瑰早20 d19 d,通过对比物候期参数,新郁和甬优1号果实成熟期与阳光玫瑰成熟期差异较大。观测结果表明,阳光玫瑰从萌芽到果实成熟经历了161 d,新郁和甬优1号分别经历了144 d146 d。阳光玫瑰和甬优1号为晚熟品种,新郁为中熟品种。

 


  2.2 光合特性


  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能产生显著影响。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通常可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来反映植株的光和能力。从表2中可知,新郁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阳光玫瑰,新郁和甬优1号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阳光玫瑰增加56.26%20.21%。新郁和甬优1号气孔导度均高于阳光玫瑰,分别比阳光玫瑰高9.8%37.32%。新郁胞间CO2浓度显著低于阳光玫瑰和甬优1号,而阳光玫瑰和甬优1号的胞间CO2浓度差异不是特别明显。新郁和甬优1号的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阳光玫瑰,新郁和甬优1号的蒸腾速率分别比阳光玫瑰高27.46%77.97%3个品种中新郁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与阳光玫瑰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甬优1号。

 

 

  2.3 果粒性状


  由表3可知,3个葡萄品种的单粒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新郁单粒重最高,达到15.47 g,阳光玫瑰居中,甬优1号单粒重最小,为10.28 g。果实硬度常用来衡量果实成熟度、贮藏品质及口感。3个葡萄品种的果粒硬度由大到小顺序为:新郁 > 阳光玫瑰 > 甬优1号。3个品种的果粒纵横径由大到小顺序为:新郁 > 阳光玫瑰 > 甬优1号,其中甬优1号的果粒纵径与阳光玫瑰差异不是特别明显,但新郁和阳光玫瑰差异较显著。新郁和阳光玫瑰的果实横径差异较显著,但甬优1号和阳光玫瑰的果实横径无明显差异。在果形指数方面,新郁与阳光玫瑰和甬优1号呈较显著差异,其中新郁的果形指数最大,为1.25,甬优1号的果形指数最小,为1.07。新郁、 阳光玫瑰、甬优1号的果梗粗度和果刷长度无明显差异,果梗粗度由大到小顺序为:甬优1> 阳光玫瑰 > 新郁,而果刷长度最大的品种为新郁,为12.79 mm,其次是甬优1号,阳光玫瑰的值最小,为9.42 mm。新郁在成熟期有轻微裂果,宜采用设施栽培,甬优1号和阳光玫瑰无裂果。新郁和阳光玫瑰均易日灼,而甬优1号不易发生日灼。

 


  2.4 果实理化指标


  本试验测定了3个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值、还原糖和抗坏血酸等5个理化指标的含量。由表4可知,在果实成熟期,新郁、阳光玫瑰、甬优1号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存在统一性,2个指标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均为:新郁 > 阳光玫瑰 > 甬优1号。单从可溶性固形物而言,阳光玫瑰和甬优1号的差异不明显,但它们与新郁的差异比较显著。从还原糖含量分析,新郁、阳光玫瑰、甬优1号的差异均明显。阳光玫瑰和新郁的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和甬优1号差异显著,其中甬优1号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0.46 g/L,新郁、阳光玫瑰分别为0.26 g/L0.28 g/L。果实固酸比可作为鲜食葡萄感官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3个品种中新郁的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果实的固酸比极显著高于甬优1号和阳光玫瑰,达到77.58%,其次是阳光玫瑰,甬优1号最低,仅为36.46%。新郁、阳光玫瑰、甬优1号果实的pH值差异较显著,其中新郁的pH值最高,为4.33,阳光玫瑰居中,甬优1号最低,为4.09。抗坏血酸是人体所需的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其含量也是评价葡萄果实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试验中,新郁果实含抗坏血酸的量最高,为5.47 mg/100 g,甬优1号和阳光玫瑰分别为2.65 mg/100 g2.09 mg/100 g

 


  3 讨论与结论

    

  引种是调整和优化区域葡萄种植结构的主要手段。本试验研究中,主要从新引进葡萄品种物候期的调查出发,发现新引进的新郁和甬优1号两个葡萄品种的成熟期与阳光玫瑰存在不同,新郁和甬优1号从萌芽到成熟采收的时间均少于主栽品种阳光玫瑰,说明新引进的新郁和甬优1号均能在当地生长,根据果实成熟时间分类,甬优1号为晚熟品种,新郁为中熟品种,丰富了适宜陕西关中地区中晚熟葡萄品种数量。对新郁和甬优1号的果粒性状的分析研究所获得的结论与国内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16]。此外,与主栽的阳光玫瑰相比,新郁的果粒更大,而且颜色为红色,有利于市场销售,对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明显优势。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的耐储性与果粒硬度存在直接关系[17]。在本研究中,新郁、阳光玫瑰、甬优1号均能正常成熟,但果粒硬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主要由于不同品种果皮厚度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果粒的硬度越大,果实的耐贮性越强。在本试验中,新郁果粒硬度高于阳光玫瑰,甬优1号果粒硬度小于阳光玫瑰,这表明新郁果的耐储性可能好于阳光玫瑰,甬优1号的耐储性弱于阳光玫瑰。参照《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1],新郁果形指数接均大于1,果粒属于长圆形,甬优1号果形指数接近1,果粒接近圆形。新郁、甬优1号的果形均较为美观,尤以新郁的果形最好。

    

  固酸是葡萄酸甜的重要指标,决定了果实口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18]。本试验研究中,阳光玫瑰和新郁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远远低于甬优1号,导致阳光玫瑰和新郁的固酸比远高于甬优1号。对于葡萄的食用口感,并不一定是固酸比越高越好,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达到较好平衡时,果实口感最好[19]。在本试验研究中,甬优1号果实的固酸比对葡萄口感的提升更有利,本试验对阳光玫瑰、新郁、甬优1号的果实抗坏血酸含量进行分析,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受产地环境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因此,对于新筛选并进行推广品种应及时制定栽培管理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新郁、甬优1号果实综合性状均表现良好,有效解决了当地晚熟品种过多,早中熟品种偏少的问题,尤其是葡萄新品种新郁表现更好,但栽植新郁时,会出现轻微裂果,建议设施内栽植,同时还要做好防日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