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综合试验站
白世践 户金鸽 蔡军社
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 L.)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亚洲西部,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世界性水果。火州紫玉葡萄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以新葡1号为母本,红无籽露为父本杂交选育成,果穗圆锥形,有副穗,平均单穗重600 g,果实紫红色,平均果粒重3.5 g,果皮较薄,肉质脆,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以上,品质上等,天然无核。火州紫玉葡萄丰产稳产性好,外形美观,耐贮运,在吐鲁番鄯善县地区4月中旬萌芽,5月中旬开花,七月中旬果实开始着色成熟,9月上、中旬果实完全成熟。火州紫玉葡萄副穗大,穗形不整形,果粒着生紧密,易造成果穗紧密度过大、着色不良(粉红色),甚至不着色,成熟延迟,再者果粒着生紧密易导致酸腐病的发生,导致烂穗严重。为此进行花前花序整形或花后果穗形状及疏果对改善火州紫玉葡萄果穗紧密度及提高果实品质致关重要,然而,在当前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上涨的条件下,花前花序整形+花后果穗整形+疏果的繁琐操作显然不适合当前轻简化栽培的要求,怎样通过花后果穗整形一步到位达到既能整形又能疏果且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解决火州紫玉葡萄穗形差、果粒着生紧密导致品质不高的问题,本研究以8年生火州紫玉葡萄为试材,花后10 d开展果穗整形处理,设置不同整形处理,研究不同果穗整形处理对火州紫玉葡萄品质的影响,旨在优选能够改善火州紫玉葡萄果穗紧密度、提高果实品质的整形方式,为火州紫玉葡萄的优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4年在新疆鄯善县园艺场火州紫玉葡萄栽培示范基地(42°91′N,90°30′E)进行。试验地海拔419 m,年降雨量25.3 mm,年蒸发量2 751 mm,全年日照时数为3 122.8 h,10℃以上有效积温4 525℃以上,无霜期192 d,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土壤质地为砾石砂壤土。试验用葡萄品种为欧亚种火州紫玉(Vitis vinefera cv. Huozhouziyu),树龄8 a,自根苗,采用顺行龙干+(V+水平)叶幕栽培,株行距为2.0×3.5 m,树势中庸,灌溉方式为微喷灌溉,管理水平良好。
1.2 试验设计
选择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试验,处理前进行定梢、定穗,每结果枝留1个果穗,新梢间距12 cm,花序量控制为4.77×104·hm-2。花后10 d选择大小一致的代表性果穗进行试验,共设置3种整形方式:处理A,去副穗,留穗肩及以下7~8个分支,疏除下半部分果穗;处理B,去副穗,疏除果穗中部4~5个分枝及部分穗尖;处理C,疏除副穗及穗肩4~5个分枝及部分穗尖,留果穗中下部分;以不做任何整形的果穗为对照(CK)(图1)。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单株为一个小区,5次重复,每株每处理5个果穗,每处理共计25个果穗。试验地修剪、水肥管理一致,均按常规方法进行。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采收期进行品质指标测定,采用常规方法测量果穗质量、果穗长、果穗宽、果粒质量、果粒纵径、果粒横径等指标,果形指数=果粒纵径/果粒横径;参照OIV标准[13]统计果穗松紧度,赋值标准为:1-极疏;3-疏;5-适中;7-紧;9-极紧。采用CR-400手持色差计(Konica Minolta, Japan)测定果实赤道部位的色泽指 标L*(亮度)、a*(红绿色差)、b*(黄蓝色差)。计算出色泽饱和度(chroma,C*)、色调角(hue angle,h°)和葡萄果实色泽指数(color index of red grape,CIRG),其中C* =[a*2 + b*2 ] 1/2,h° =arctangent(b*/ a*),CIRG=(180–h°)/( L*+C*),果实外观色泽的标准为CIRG<2为黄绿,2≤CIRG<4为粉红,4≤ CIRG<5为红色,5≤CIRG<6为深红,CIRG≥6为蓝黑色[16],每处理均读取30个数据。采用PAL-1数显折射仪(Ata-go, Japan)测定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 TA)含量采用0.05 mol·L -1 NaOH滴定法[15]测定,以酒石酸含量计;维生素C(VC)含量采用钼蓝比色法[16]测定;固酸比(TSS/TA)=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根据平均果穗质量,折合计算产量理论值。
1.4 数据处理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10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Duncan’s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采用Origin 2021(OriginLab,USA)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穗整形对火州紫玉葡萄果穗、果粒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经果穗整形的火州紫玉葡萄果穗质量较CK均有所减小,其中处理A和处理C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A和处理C穗长较CK有所减小,且处理A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C穗宽较CK显著减小,其它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整形后的果穗紧密度由紧密变适中或疏,其中处理A和处理较CK差异达显著水平,表现为适中或疏。经果穗整形后的葡萄果粒纵径、果粒横径及果粒质量均显著增大,果粒质量大小顺序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以处理A最大,为4.14 g,果粒纵径以处理B最大,为22.48 mm,果穗整形处理间果粒横径无显著差异;处理B果形指数较CK显著增大,其它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可见,果穗整形降低了火州紫玉葡萄果穗质量,增大了果粒质量,改善了果穗紧密度,以处理A和处理B外观品质较好。
2.2 果穗整形对火州紫玉葡萄色泽的影响
由表2可知,果穗整形后的火州紫玉葡萄色泽L*值和b*值较CK均显著减小,色泽a *值较CK显著增大,说明葡萄亮度降低、色泽由绿变红;果穗整形的葡萄色泽C*值与CK无显著差异,色泽h°值较CK均有所减小,且处理B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果穗整形的葡萄颜色纯度与CK无明显差异,但色调由黄绿向紫红转变。果穗整形处理的CIRG值较CK均有所增大,其中处理A、处理B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A颜色为粉红色,处理B为红色,着色较好,而处理C和CK的CIRG值较小,着色较差,为粉红色,存在着色不良现象。可见,果穗整形改善了火州紫玉葡萄着色,以处理B和处理A着色较好,为粉红-红色。
2.3 果穗整形对火州紫玉葡萄理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果穗整形的火州紫玉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均有所增大,其中处理A、处理B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以处理B和处理A较大,分别为21.82 °Brix和20.94 °Brix;果穗整形对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处理A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68%;果穗整形处理较CK均显著提高了葡萄固酸比,大小顺序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处理A、处理B较CK显著提高了VC含量,以处理A最大,为20.07 mg/100 g。可见,果穗整形显著提高了火州紫玉葡萄内在品质,处理A固酸比最高,内在品质最优。
2 结论
果形整形能够显著改善火州紫玉葡萄果穗紧密度,促进葡萄着色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综合而言,火州紫玉葡萄采用花后10 d去副穗、留穗肩及以下7~8个分支、疏除下半部分果穗的整形方式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