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综合试验站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农业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盐碱地总面积为5.2亿亩(不包括滨海滩涂,1亩≈666.7m2),且仍在不断扩大。目前耕地盐碱化面积超过76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5。河北省是一个盐碱地面积较大的省份,除保定、邢台外,其余地区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沧州、唐山、张家口。随着盐碱化问题加重,加强对盐碱地的改良利用研究,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葡萄是河北省的重要水果之一,葡萄虽属于中度耐盐的植物,但相对其它北方落叶果树而言,其耐盐极限度较大且品种间差异性大。近年来,随着鲜食葡萄新品种的广泛推广,由于未在引种前对其耐盐碱性进行评价,导致在盐碱地区部分品种因不适宜风土出现叶片失绿变黄、新梢生长缓慢、根系生长受阻甚至整株死亡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栽植者种植葡萄的信心。因此,对葡萄品种的耐盐碱性进行评价和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宜不同盐度栽培的品种,对整个盐碱地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葡萄研究室保存的葡萄种质资源82份,包括品种、优系和部分杂交子一代。
1.2 试验方法
耐盐试验:将待测葡萄种质组培苗培养至植株高约10cm,挑选健壮小苗,然后将其分割成一叶一芽的茎段插入不同含盐量的培养基中,每个组培瓶插1段,重复3次。于培养3周、5周后统计葡萄茎段生根、生长情况。
培养基的制备:以B5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制备成含氯化钠浓度为0‰、3‰、5‰的无、轻、中度含盐培养基。
培养条件:培养环境温度25±2°C,相对湿度45%~60%,光照强度约为2000lx,光照时间14h/d。光质为发光二极管LED灯。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盐浓度对葡萄生根的影响
将4个葡萄品种、8个优系、70个杂交后代(分为2类)共82份葡萄种质在含盐量分别为0‰、3‰、5‰的无、轻、中度含盐培养基培养3周、5周后统计其生根情况(图1)。其中,有77份能够在含盐3‰的培养基上生根,22份能够在含盐5‰的培养基上生根。
在含盐量3‰的轻度含盐培养基上,培养3周时,除测试品种的生根率(36.36%)低于40%外,其他种质的生根率均超过60%,高者为79.17%,接近80%。培养5周后,测试品种(72.73%)与其他种质的生根率接近,均接近80%。
在含盐量5‰的中度含盐培养基上,培养3周与5周时,测试种质的生根率相差不大,均远低于含盐量3‰的轻度含盐培养基。其中,品种类种质的生根率最高,为27.27%,与轻度含盐培养基上的生根率相差较少;而其余测试种质的生根率则均低于16.67%,甚至不生根(杂交后代2)。
2.2 不同盐浓度对葡萄生根数量及长度的影响
随盐浓度的提高,测试葡萄种质生根数量及长度也随之减少。在含盐量3‰的轻度含盐培养基上培养后,生根数量从1-19条不等,多数为1-4条根,平均根长最长11cm,多数在4cm以下,;在含盐量5‰的中度含盐培养基上培养后,生根数量最多为7条,平均长度为1cm(数据未列出)。不同含盐量培养基上根的生长情况见图2。
2.3 不同盐浓度对葡萄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82份葡萄种质在不同盐浓度培养基上,随盐浓度增加,其生长速度受阻增加,甚至死亡。测试种质在空白培养基上培养3周后,多数植株已正常生长至5-8cm,而在3‰的含盐培养基上,植株才开始显现生长趋势,培养至5周时,植株或露新叶,或新梢已生长。在测试种质中只有极个别种质能够以略低于空白对照上植株的速度生长。
测试种质中,有32份能够在含盐3‰的轻度含盐培养基上生长,但没有能够在在含盐量5‰的中度含盐培养基上生长的。
2.4 耐盐葡萄种质筛选结果
根据测试葡萄种质在不同含盐量培养基上的生根及生长情况,以培养3周后能够生根,5周后能够展叶生长为判断依据,共筛选出32个能够耐受轻度含盐量的葡萄种质(表1),未能筛选出能够耐受中度含盐量的葡萄种质。
3 结论
4个葡萄品种、8个优系、70个杂交后代(分为2类)共82份葡萄种质在含盐量分别为3‰、5‰的轻、中度含盐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共筛选出32个能够耐受轻度含盐量的葡萄种质,0个能够耐受中度含盐量的葡萄种质。本研究开展葡萄品种的耐盐碱性进行评价和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宜不同盐度栽培的优系与品种,对改善盐碱地葡萄栽培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