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综合试验站
王西成 王博 吴伟民
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是指在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大棚保温、整形修剪、单氰胺处理打破冬芽休眠等先进技术,使葡萄一年内形成两季产量。一年两熟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葡萄产量,还能弥补一次果的不足,对调节葡萄鲜果上市时间、延长鲜果销售期、拉长产业链等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冬芽发育质量、花序分化程度是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成功的关键,也是影响葡萄二次果丰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对‘夏黑’葡萄夏季修剪促萌新梢第2—7节位冬芽的成花情况调查发现,高节位冬芽成花率要高于低节位冬芽。邱志鹏等通过分析夏季、冬季修剪的‘夏黑’葡萄不同节位芽成花率发现,冬季修剪5—8节位芽的成花率要高于2—3节位,夏季修剪8—10节位芽成花率高于5—7节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结果母枝不同节位冬芽的成花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尽管已有关于不同节位修剪对葡萄二次果花芽分化率影响的研究报道,但对于促早栽培模式下不同节位修剪对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在一次果促早栽培、二次果避雨栽培模式下,探究不同节位修剪对葡萄二次果冬芽萌芽率、成花率及果实品质产生的影响,以期为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在江苏及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2年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核心示范基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葡萄园内进行,以7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促早+避雨’栽培模式,株行距2 m×3 m,T字形棚架整形,树势健壮,常规管理。采用一、二次果不同堂的一年两熟栽培模式,一次果促早栽培,1月份萌芽、6月份成熟采收;二次果设施避雨栽培,7月份萌芽、10月份成熟采收。
1.2 试验设计
2022年7月7日,在设施促早栽培葡萄一次果成熟采摘后,分别对其进行留5个冬芽(5芽)、留7个冬芽(7芽)和留9个冬芽(9芽)落叶修剪处理,每个处理3棵树,3次重复,共27棵树。修剪完成后立即用2.5%的单氰胺对剪口处2芽进行处理,促使冬芽萌发形成二次果,二次果采用常规避雨栽培模式。在冬芽萌发后,调查萌芽率和枝条成花率,每个处理约调查180根枝条。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方面,分别于盛花期和花后10 d采用25 mg/LGA3+3 mg/L CPPU和50 mg/LGA3+5 mg/L CPPU对花序和幼果进行浸蘸处理,并对成熟后的果实品质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1.3 测试方法
果实成熟后从每棵树的左、中、右三个部位各取一穗,每个处理共选择9穗,用电子天平测定果实单粒重和穗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PAL-1手持式糖度计(ATAGO)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花色苷含量采用pH示差法测定,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均采用苏州格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相应试剂盒测定。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处理和作图,SPSS 19.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节位修剪对二次果冬芽萌芽率和成花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节位修剪对‘夏黑’葡萄二次果冬芽萌芽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留5芽修剪和留7芽修剪二次果冬芽萌芽率较高,均可达97%以上;而留9芽修剪二次果冬芽萌芽率仅为90.37%,显著低于5芽和7芽修剪。成花率调查结果表明:5芽修剪成花率最高,可达50.82%;7芽修剪次之,为37.25%;9芽修剪成花率最低,仅有25.55%(图2)。
2.2 不同节位修剪对二次果单果重、穗重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节位修剪对‘夏黑’葡萄二次果穗重、果粒横径和产量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5芽修剪穗重为371.7 g,显著大于7芽和9芽修剪;5芽修剪果粒横径小于7芽和9芽修剪,但不同修剪处理对单果质量、果粒纵径和果形指数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在果实产量方面,5芽修剪产量最高,每亩约为540 Kg;其次为7芽修剪,亩产约为380 Kg;9芽修剪最低,亩产不足220 Kg。
2.3 不同节位修剪对二次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5芽和7芽修剪二次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分别达到18.0%和18.2%,9芽修剪二次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5芽和7芽修剪,为16.2%;在可滴定酸含量方面,5芽修剪二次果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43%;9芽修剪二次果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0.77%,显著高于5芽修剪;7芽修剪二次果可滴定酸含量居中,为0.57%(图3)。
2.4 不同节位修剪对二次果糖分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为明确不同节位修剪对葡萄二次果品质的影响,我们对葡萄二次果的糖分含量和果皮中花色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不同节位修剪对‘夏黑’二次果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并未对蔗糖和花色苷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其中5芽修剪二次果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9芽修剪;对于果糖含量而言,7芽修剪二次果果糖含量最高,达84.84 mg/g,其次为5芽修剪,9芽修剪二次果果糖含量最低,仅为58.66 mg/g。
3 结论与讨论
葡萄花芽为混合芽,包含冬芽和夏芽,具有一年中多次分化的生理特性,这是葡萄一年两熟种植得以实现的生理基础。自然情况下,葡萄花芽分化与当年的开花坐果同时进行,一般从当年5~6月份开始,包括成花诱导、花发端、花芽形态建成或花芽发育3个阶段。成花诱导发生在新梢在展开8~10叶时,即新梢长40~60 cm,约花前10~15 d。成花诱导后,茎尖分生组织进入成花决定态,只要条件适宜即可启动花发端,随后即进入花序形态分化阶段。
葡萄冬芽具有晚熟性,一般在形成当年不萌发,只有在受到外界刺激,如:病虫害、干旱、修剪、药物等情况下,才会萌发并开花结果。葡萄花芽分化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利用冬芽二次结果的关键在于促进花芽分化及打破夏季冬芽休眠,落叶修剪和单氰胺处理就是通过外界刺激,促使冬芽萌发,进而实现葡萄二次开花结果。
对比3种处理方式发现,‘夏黑’葡萄二次果冬芽萌芽率均在90.37%以上,说明落叶修剪和单氰胺处理可以有效促进‘夏黑’葡萄冬芽萌发,但成花率较低,介于25.55%~50.82%之间,这与前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在外观品质方面,5芽修剪的穗重显著高于7芽和9芽修剪,果粒横径小于7芽和9芽修剪,但并未对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果实着色产生显著影响。在果实内在品质方面,5芽和7芽修剪的二次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9芽修剪,但可滴定酸含量却低于9芽修剪;此外,尽管5芽修剪二次果葡萄糖含量与7芽修剪基本一致,果糖含量低于7芽修剪,但均要显著高于9芽修剪。这说明在一次果促早栽培模式下,‘夏黑’葡萄5芽和7芽修剪形成的二次果内在品质优于9芽修剪,这与部分已有研究结果稍有不同,究其原因可能与不同葡萄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花芽发育质量与分化程度存在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在江苏及周边地区促早栽培模式下进行‘夏黑’葡萄一年两熟栽培,采用5芽落叶修剪较为适宜,其次为7芽修剪,由于9芽修剪在成花率、果实品质、产量方面均表现欠佳,因此在生产中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