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03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果袋颜色及套袋时间对‘着色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明洁 [2024/10/13 12:34:03] 来源: 作者:Admin

哈尔滨葡萄综合试验站

王明洁

 

  摘要:为了明确套袋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提升鲜食葡萄管理技术,本研究以鲜食葡萄品种‘着色香’为试材,在果实黄豆粒大小及果实快速膨大期分别采用白色、绿色及外黄内黑的单层木浆纸袋对果穗进行套袋处理,在成熟前一周摘袋,以不套袋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分析各处理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快速膨大期,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与对照相比白色纸袋能够增加果穗重量、果穗长度及果穗宽度;显著增加其果实的单果重及纵横经;增加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类黄酮及花色苷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其余各处理均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增加了其可滴定酸含量。采用同一种颜色纸袋在不同时期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果实快速膨大期的处理效果均显著优于果实黄豆粒大小的处理。通过对果实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果实快速膨大期采用白色木浆单层纸袋对鲜食葡萄品种‘着色香’进行套袋处理,可提升其果实品质。


  关键词:果袋颜色;套袋时间;着色香;果实品质

 

  套袋是改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常用技术手段。果实套袋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如雨水、农药、机械损伤对果实的刺激与损伤,减少果面伤痕,而且能够提高果面光洁度,改善果实外观品质。套袋是为果实提供一个人工的微环境,因与外界光、温度、湿度等条件有所不同,势必对果实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果实品质。果实套袋技术最开始是在20世纪初的日本,20世纪90年我国葡萄生产上套袋面积已超过70%,但不同品种、不同地区应用后差异较大。郑芳等研究认为套袋能够增加‘红地球’葡萄的单果重及果穗质量,增加果粉,改善果实品质。赵亚蒙等发现套袋对刺葡萄果实品质影响较大,不仅降低了果实成熟度、总酚、总花色苷及总黄烷醇含量,而且对酚类物质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鲜食葡萄品种‘着色香’抗寒性强,抗逆性好,穗形美观,果实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适宜于我国北方地区露地及设施栽培。本研究选用鲜食葡萄品种‘着色香’为试材,在不同时期选用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探究不同处理对改善其果实品质的作用,以期为提升鲜食葡萄品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取树体强壮、生长状况基本一致且无病虫害的8年生鲜食葡萄品种‘着色香’为试材,冷棚栽培,小厂形直立叶幕,东西行向,株行距1 m×2 m,土肥水及病虫害管理同常规。


  试验地点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葡萄试验园。


  1.2 试验方法


  在始花期(2022610日)及坐果期(2022627月)分别材料用75ppm的赤霉素蘸穗。在果实黄豆粒大小(202279日)及果实快速膨大期(2022719日)分别采用白色、绿色及外黄内黑的单层木浆纸袋对果穗进行套袋处理,不同颜色果袋大小均为20 cm×28 cm。在成熟前一周(2022819日)摘袋,以不套袋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10株,3株重复。在果实成熟期(2022827日)对不同处理果实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


  1.3 指标测定


  1.3.1 果穗及果实生长指标的测定


  每个处理随机采集10穗,测定穗重、果穗纵径、果穗横径;每个果穗从上、中、下三个部位随机选取100粒测定平均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其中,果实纵横经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单果重、单穗重采用1/100分析天平测定。


  1.3.2 果实品质的测定


  果实采收期从各处理果穗上、中、下三个部位随机选取100粒,测定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类黄酮及总花色苷,计算糖酸比。


  其中,可溶性固形物使用手持糖度测定仪测定,总酸采用国标法测定,糖酸比为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的比值,类黄酮及总花色苷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


  1.4 数据统计


  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s检验,用Excel软件制作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套袋处理对着色香果穗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79日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采用白色、外黄内黑及绿色三种纸袋均会降低其穗重、果穗长及果穗宽,其中除白色纸袋的穗重及果穗宽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的果穗长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在719日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与对照相比白色纸袋能够增加果穗重量(P0.05)、果穗长度(P0.05)及果穗宽度(P0.05),其他两种纸袋的穗重、果穗长及果穗宽均低于对照(P0.05)。采用同一种颜色纸袋在不同时期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719日的处理效果均显著优于79日(P0.05)。

 

 

  2.2 套袋处理对着色香果实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79日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采用白色、外黄内黑及绿色三种纸袋均会降低其单果重量、果实纵横经及果形指数。除采用白色纸袋进行处理,‘着色香’果实的单果重与果形指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处理的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在719日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白色纸袋能够显著增加其果实的单果重及纵横经(P0.05);外黄内黑及绿色纸袋则显著降低其果实的单果重及纵横经(P0.05);各处理的果形指数与对照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同一种颜色纸袋在不同时期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719日的处理效果均显著优于79日(P0.05)。

 

 

  2.3 套袋处理对着色香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79日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采用白色、外黄内黑及绿色三种纸袋均会降低其可溶性固形物、类黄酮及花色苷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差异,除各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显著(P0.05),白色纸袋的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处理各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在719日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白色纸袋能够增加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P0.05)、类黄酮(P0.05)及花色苷(P0.05)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P0.05)。外黄内黑及绿色纸袋则降低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0.05)、类黄酮含量(P0.05)及花色苷含量(P0.05),增加可滴定酸含量(P0.05)。采用同一种颜色纸袋在不同时期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719日的处理效果均显著优于79日(P0.05)。

 

 

  2.4 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对不同果袋颜色及套袋时间下‘着色香’葡萄的果穗重、果穗长、果穗宽、果粒重、果粒长、果粒宽、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类黄酮含量及花色苷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降维因子分析筛选出1个主成分因子,结果见表4。依据结果可知,其贡献率为82.967%

 

 

  由表5可知,因子中果粒长、果穗长、穗重、类黄酮含量、果穗宽、果粒宽、花色苷含量及果粒重8个相关程度较高的变量,因子负荷量分别为0.9790.9750.9730.9700.9650.9620.9460.945。主成分载荷系数不能得出楚成份的表达式,需要将每个指标的系数除以其对应的特征根,经开根后得到主成分系数特征向量,根据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和标准化后的数据得到主成分的得分函数表达式:

 


  通过隶属函数值,各个主成分贡献率的权重以及综合defended表达方式,计算不同处理下‘着色香’葡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D值,结果见表6。得分越高,表明该处理下果实品质最佳。

 

 

  3 讨论与结论


  果实套袋是一种利用物理隔离的方法改变果实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安全且环境友好的农艺措施。本研究比较了套袋时期及果袋颜色对鲜食葡萄品种‘着色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快速膨大期套袋,与对照相比白色纸袋能够增加果穗的质量、果穗纵横径、单果质量及果实纵横径,其他处理均降低了果穗的质量、果穗的纵横径、单果质量及果实纵横径。其原因可能是,与其他颜色果袋相比,白色透光率更高,能够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果实生长。果袋改变了果域周围的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等果实生长的微环境,白色纸袋内果域周围的湿热环境比对照条件高,削弱了果实的蒸腾作用,即减少了有机物质的消耗,因此其单果重量及果穗重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加。宋福兵等发现白色纸袋能够增加‘夏黑’和‘巨玫瑰’的果形指数。符晓敏等也认为采用白色纸袋能够促进‘火焰无核’果实生长,增加穗重。采用相同颜色纸袋,在果实快速膨大期套袋,果穗及果实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在黄豆粒大小套袋。在幼果期遮光,果实透光率降低,光合作用减少,推迟果实膨大,影响果实重量。庄卫东等分别比较了盛花后80 d95 d110 d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中盛花后110 d套袋的龙眼果实外观最好。但也有学者指出,提早套袋可以降低果实病害发生。


  葡萄果实的糖酸含量和酚类物质是广泛用于评价葡萄浆果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套袋因改变果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影响其果实品质。本研究中,在果实快速膨大期对‘着色香’葡萄进行套袋处理,与对照相比采用白色纸袋能够增加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降低其可滴定酸含量;其余各处理均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增加了其可滴定酸含量。这是因为果袋内温湿度及光照条件与外界发生变化,形成了一个湿热的微域环境,影响了果实的呼吸蒸腾、同化物代谢及酶活性,进而影响糖分的积累。陈迎春等认为透光性差的果袋,袋内光线少,抑制了花色苷合成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查尔酮合成酶等酶的表达。与绿色、外黄内黑的纸袋相比,白色纸袋具有更好的透光率和透气性,利于改善果袋内的高温高湿条件,减少果实有机物的消耗。在果实快速膨大期采用白色果袋进行套袋处理,增加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这与孙先启等、刘福平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研究表明,套袋后会降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这可能与栽培环境及品种有关。


  酚类物质包括花色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是葡萄果实的重要品质成分之一。花色苷是决定果实色泽的主要色素,光照是花色苷合成最重要的外部因子。透光性较好的白色纸袋能更有效的激活光敏色素、促进相关酶合成,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机物促进花色苷的合成。靳韦等也指出果袋的透光率越好就越有利于花色苷的积累。Sun 等比较了血橙套袋前后总酚、总黄酮及总花色苷的变化,结果发现总酚含量减少,总黄酮及总花色苷含量有所增加,推测可能由于类黄酮、酚类和花色苷的合成途径竞争有限的底物,从而导致总酚含量减少,而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增加。采用相同颜色纸袋,在果实快速膨大期套袋,果实内在品质优于在黄豆粒大小套袋。这可能是由于套袋过早会阻碍果实早期的光合作用,不利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积累。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果实快速膨大期采用白色木浆单层纸袋对鲜食葡萄品种‘着色香’进行套袋处理,可提升其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