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综合试验站
刘晓 郭松
2001年10月,阿坝州小金县成立了神沟九寨葡萄酒业公司,并且在小金县美兴镇下马厂村该公司基地种植下第一株酿酒葡萄种苗,由此真正拉开了四川藏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序幕。经过20余年发展,葡萄酒产业在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陆续推广开来,酿酒葡萄现已在阿坝州的小金、金川、九寨沟、茂县,以及甘孜州的得荣、乡城、丹巴等县推广种植,并且建立大大小小的酒庄或酿酒企业12家,创立了“神沟九寨”、“九寨庄园”、“红星领地”、“神川红”、“陡峭”、“扎西尼玛龙”、“C-47”、“嗡甲天域”、“亚丁红”、“康定红”等区域品牌。目前,整个藏区酿酒葡萄栽培总面积约0.6万亩,葡萄酒年产量约260万瓶,总产值约3.1亿元。
四川藏区酿酒葡萄种植区被产业界规划在大香格里拉产区范围内,与云南德钦、西藏芒康等地构成了著名的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区域内各产区气候环境类似,云南德钦与四川得荣酿酒葡萄产业也是同步发展起来的,两地产业链互补性很强,如四川得荣县曾经就是云南香格里拉酒业公司重要的原料生产基地。
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具有以下特点:(1)葡萄种植地位于低纬度、高海拔地理生态环境,海拔高度位于1800-2600米之间,因此气候冷凉,光照条件特别好,是世界上稀有的高山峡谷葡萄酒产区;(2)产区普遍具有我国北方温带气候特征,但是又因为冬季气温不会低于-15℃,葡萄植株越冬不需要埋土防寒,与国内其它主产区相比,树体发育健康,管理成本相对较低;(3)种植环境位于高山峡谷地带,并且大多位于二半山台地,远离城镇和工业化地区,因此空气、土壤、水源洁净,葡萄质量明显较高,有证据表明能出产国内最优酿酒葡萄原料产品;(4)产区干湿季节分明,年降雨量只有四川盆地内的30%至70%,因此空气相对干燥,病虫害种类较少,危害程度较轻,只有“两虫两病”(螨类、飞虱和白粉病、霜霉病)需要防控,因此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笔者多次对葡萄原料和葡萄酒产品检测,结果显示均为无公害或绿色产品;(5)同一片基地内海拔高差明显,因此酿酒葡萄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要分批采收;而海拔高于2500米的地块存在冻害风险,也即9月底至10月上旬容易出现霜冻,果实还没有成熟叶片就受冻焦枯,导致果实原料品质大大降低;此外,部分产区6-7月容易出现冰雹灾害;(6)各产区受高山峡谷限制,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发展极度受限,种植地块零星、分散,东西走向河谷只有阳坡光热资源较好,适合酿酒葡萄生长;此外,二半山及其以上台地受水资源限制,没有灌溉水源就不能种植酿酒葡萄;(7)各产区县产业规模都不大,但是种植效益高,是传统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等)的10倍以上,农户增收致富效果非常显著,政府由此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酿酒葡萄产业发展;(8)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已完成酿酒葡萄产业10年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了指导性文件,得荣、小金等县已经把酿酒葡萄种植与加工作为地方支柱性产业。
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已历经20余年,可以说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一些产区中途甚至面临夭折和消失的风险,但是,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农户的坚持努力下,在藏区一批“葡萄人”(基层技术人员)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召下,走到了今天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群雄逐鹿、繁荣竞争的新阶段。目前,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葡萄酒产业正式纳入了四川省经信厅管理业务范畴,实施了与白酒同等地位的规范化管理程序,行业地位、知名度、影响力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2)在省经信厅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四川省葡萄酒与果酒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将来自产区的主要酒庄和企业法人选为理事,通过理事会大家共商大计,制定管理制度,实行行业规范;(3)产区企业可参与每年一度的“川酒行”国内外推广营销活动,与四川白酒五朵金花一同站台国内和国际展台,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和场景下宣传推广藏区葡萄酒,提高其认知度、知名度;(4)打响四川“高山葡萄酒”品牌,抱团参与每年一度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春季糖酒交易会,集中在一个展厅展示四川藏区葡萄酒各种新产品、新品牌;(5)组团参加由西北农大葡萄酒学院等单位组织的两年一度的“亚洲葡萄酒大赛”。近几年来,四川藏区的多个葡萄酒品牌和年份葡萄酒参与了该项赛事,获得了多面金银奖牌;(6)行业协会每年组织新产品评选推荐会,邀请理事成员及业内专家按照标准打分,评选出当年新酒产品,并通过省级新闻媒体和各种自媒体宣传推广。四川藏区葡萄酒企业应牢牢把握以上新机遇,为进一步把产业规模做大做强而发奋努力。
四川藏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已形成了新格局,也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根据我们这些年来的跟踪观察,产业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这些问题不认真解决好,对产业下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这些新问题、新挑战主要包括:(1)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不规范。在一些企业考察时,我们注意到企业对基地建设不太重视,基地改土没有认真进行,建设梯田时只是推平,导致同一块梯田内外土层厚度不一,靠近里面的甚至是岩石基底,葡萄苗种在岩石基底上生长环境极差,甚至濒临死亡,这样的基地不可能生产出品质好的原料出来;(2)酿酒葡萄种苗质量存在问题。在藏区很多酿酒葡萄园,我们注意到病毒苗占比较高,秋天果实成熟时,可以看到明显的卷叶病毒症状,叶片卷曲、红色,葡萄果穗、果粒偏小,果实偏酸;此外,在一个赤霞珠新株系建立的基地,叶片呈现扭曲和畸形,按理说叶片都不整齐完整的株系,应该是首先需要淘汰的,但是却在这里大面积推广,对产业必将造成巨大损失;(3)品种单一,产品单一。
四川藏区主要以赤霞珠为主栽品种,此外少量种植了梅鹿辄、霞多丽,因此基本上所有酿酒企业都是以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主要产品。但是,近年来甜型、半干型葡萄酒风行川内市场,年青一代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逐渐成为本地葡萄酒主要的消费群体,因此,引进新品种、开发甜型和半干型葡萄酒新产品成为当务之急;(4)农户与企业不能很好协作,利益关系没有理顺。在一些基地考察时,我们注意到有葡萄园撂荒现象,据了解是农户认为收购价太低,管理成本偏高,因此不愿意继续管理葡萄园了;(5)人才流失严重,产业技术不能及时更新。在一些葡萄园,注意到栽培技术有下滑现象,主要是地方留不住人才,技术革新能力因此跟不上产业发展要求。
时代发展造就了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的新格局,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产业界各部门需要共同努力,积极作为,克服困难,开拓前进,开发出更多优质新产品以满足处于日益变化中的市场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