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129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山地蓝莓起垄覆盖保墒栽培技术总结 [2024/1/5 22:42:27] 来源: 作者:Admin

蓝莓贵阳综合试验站



  一、摘要


  蓝莓是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果实深蓝色,是一类重要的小浆果。20年前贵州省麻江县果品办开始引种蓝莓试验,从30多个品种中筛选出适宜麻江栽培的10个品种,并建立了品种繁育基地,2005年后逐渐在全省推广种植。紫云县从2014年开始种植,截止到目前,紫云全县蓝莓种植面积1.6万亩,投产面积0.88万亩,种植品种涵盖莱格西、奥尼尔、莱宝、灿烂等10余个品种。本项目拟通过对紫云县山地蓝莓中起垄覆盖栽培模式进行探索,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以及计算幼苗成活率,优选一套适合紫云县山地蓝莓蓄水保墒栽培模式并推广应用。

 

  二、引言


  水分是果树生产中的主要限制因素,水分供给状况直接决定产量、质量及生产效益,特别在山地果园中,水分欠缺是普遍现象,水分短缺易使树体生长受到抑制,生产潜能无法充分发挥。由于山地果园普遍无水浇条件,主要以雨水为主,降雨的利用与产量的形成呈正相关,因此,水分管理的关键是提高降雨的利用率,这是生产中唯一人工可控的。紫云县山地蓝莓受干旱影响,严重影响产量,本项目20231月至11月,在紫云县开展了起垄覆盖保墒栽培法试验,以起垄覆盖建园,在植株生长、幼苗成活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项依据及目的


  蓝莓(blueberry)又称越桔,为杜鹃花科越桔属多年丛生灌木果树,因果实中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山地蓝莓产量与质量受干旱、水资源匮乏影响严重,因此,节水保墒对山地蓝莓种植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人工进行覆盖能够调控土壤水分环境和和温度状况,改善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和热量平衡,地表覆盖还能够有效控草减病、优化土壤环境,抑制土壤蒸发、保嫡蓄水、提高肥力,覆盖栽培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形成。因此,本项目对紫云县起垄覆盖建设山地蓝莓园,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土壤储水量,土壤温度,以植株生长量,目的是通过栽培模式的探索,提高紫云县山地蓝莓的产量与质量,助力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研究内容完成情况


  1、起垄覆盖的蓄水效应


  通过测量起垄覆盖和不起垄覆盖降雨前后土壤水分变化,分析果园土壤含水量变化,比较起垄覆盖的蓄水效应。


  2、起垄覆盖的保墒效应


  采用土壤温度检测仪测定不同月份起垄覆盖和不起垄覆盖的土壤温度,研究了起垄覆盖下的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3、起垄覆盖对植株成活率的影响


  通过调查起垄覆盖和不起垄覆盖的幼苗成活率,以及植株生长量,分析起垄覆盖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4、试验方案


  试验地:紫云县板当镇、猫营镇蓝莓基地。


  试验布设:在蓝莓园已开挖好松土层达40cm的水平带,水平带面前坎高后坎低。带面净宽度应大于2.3 m。然后在带面中线位置起垄,垄高0.3 m0.4 m,垄底宽1.3 m1.4 m,垄顶宽0.7 m0.8 m。在垄面按设计株距开挖种植穴,穴规格35 cm×35 cm×30 cm(长×宽×深),然后施入有机质(草炭土)、有机肥、硫磺粉和农药,并将施入的材料与泥土按21的比例混合拌匀填在穴内。植苗、第一次施肥完成后,将园艺防草地布覆盖垄面及厢面,用地钉固定地布,植苗位置用土压实。


  选择“灿烂”为试验品种,选择3个垄面作为试验样点,以未起垄覆盖作为对照,试验期间果园按照雨养条件管理,不进行灌溉,管理方式按照当地统一管理。


  土壤水分测定:土壤水分采用时域反射仪(TDR)测定,测得结果为土壤体积含水量(%),用烘干法校准。TDR 仪测量探头长22 cm,配套测管长3 m,每20 cm测量一组数据,数据全年采集,每月分上旬、中旬和下旬采集 3 次,根据试验地区气象变化,调整测定时间、频率。根据中国气象局资料,单日降雨量在 09.9 mm 范围内为小雨,单日降雨量在 10.024.9 mm 范围内为中雨,单日降雨量在 25.049.9 mm 内为大雨,单日降雨量在50.0 mm 以上为暴雨。选择降小雨、中雨、大雨后1天、2天、3天、4天、5天测120cm土层含水量,并换算为土壤储水量。


  土壤储水量(W)计算公式如下:W = h × a × 10 式中 W 为土壤储水量(mm);h 为土壤厚度(cm);a 为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测定:土壤温度测定采用土壤温度检测仪监测,测量深度为 020 cm,每个月测定一次。


  植株生长量测定:每个处理每垄选取9株树挂牌,在植苗初期和秋冬季节用卷尺测苗高、冠幅,计算株高净生长量。


  植株净生长量=最后一次测定株高-第一次测定株高


  以3个垄面为1组,重复3组,调查幼苗成活率。


  幼苗成活率=(成活数÷移栽总数)×100%


  5、数据分析


  指标测定应用 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20.0 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绘图。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1、起垄覆盖的蓄水效应


  1.1降水分析


  通过查找中国气象局资料,分析了2022年和20231月至11月的总降雨量,如下图1,如图可知,2023年较2022年为降水欠水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月至8月。


 

  1.2 起垄覆盖对降雨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自然降水的利用受到地表径流、冠层截流、土壤蒸发等因素的影响,降雨是影响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的重要因素。通过不同降雨量时土壤储水量的测定,可以看出起垄覆盖相对于不覆盖保水性更好。图1可以看出,不覆盖时下雨后第1天,土壤储水量最多,随着时间的增加储水量逐渐减少,降小雨时第5天储水量为0。起垄覆盖后,降小雨和降中雨省,第2天储水量增加量最大,随后逐渐降低,降大雨时,土壤储水量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但是变化值明显比不覆盖变化较少,说明在起垄覆盖时对土壤的保水性较不覆盖更好。


 

  2、起垄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蒸发的重要因素,降低土壤温度是覆盖减少土壤蒸发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图2可以看出,覆盖下土壤表层日均温波动幅度较大,与气温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表明其受气温影响较大。在冬季气温低的情况下通过覆盖可以增加土壤温度,同时,在夏季气温高的情况下覆盖可以增加降低土壤温度,保护植株生长。


 

  3、起垄覆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由下表可知,通过起垄覆盖可以提高植株平均株高,幼苗成活率也显著升高。

 

 

  六、结论与展望


  本试验是在蓝莓园定位观测完成,与室内试验相比,本试验的优点是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更能反映蓝莓园中降雨的入渗规律,对当地果园水分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受限于试验期限和降雨条件,本研究仅对单次降雨事件后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观测,未研究多次降雨事件叠加后雨水的入渗特征,同时未考虑到土壤初始含水量、降雨强度及气温等因素对降雨入渗的影响,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研究。降雨入渗过程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降雨后,上层土壤含水量升高,形成高含水层,此时一方面受到蒸发影响,表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一方面由于上下层土壤间存在水势差,上层土壤水分向下层运移,在蒸发和运移过程中,降雨不断入渗和衰减。本研究发现当降雨量较小时,降雨入渗过程短、入渗深度浅,这是由于降雨在雨后迅速蒸发散失,而随着降雨量增加,降雨入渗过程延长、入渗深度增加,这是土壤湿润锋随时间延长在土壤中持续下移导致,同时湿润锋的推进能力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减弱,致使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小且波动时间滞后。起垄覆盖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降雨入渗、减少雨后土壤水分损失,在不同的降雨条件下均有较好的蓄水效应。


  覆盖是土壤与大气间的物理隔离层,能通过少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阻隔大气-土壤循环等途径降低土壤蒸发量。在本研究中,地表覆盖在果树生育期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研究表明,在温度较低的非生育期,地表覆盖具有保温防寒作用,能够保护作物越冬,而本研究中,不同处理非生育期地温均高于气温,但覆盖与清耕间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试验区气候条件不同,也可能与测量深度不同有关。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过度消耗土壤水分,造成土壤水分亏缺,甚至形成土壤干层,而土壤干层破环了土壤水库调蓄水分的作用,不利于当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适宜的地表覆盖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水分,实现土壤水分的跨季节利用,还能缓解土壤水分亏缺,避免土壤干层形成,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综上所述,通过起垄覆盖对蓝莓生长、幼苗成活均有较好作用。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