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卢江
葡萄种质资源圃是根据保存葡萄遗传资源的需要,选择国内外不同生态区域的葡萄品种,将种质资源繁殖成苗木后定植到圃地将其保存的一种方法。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葡萄种质资源圃(以下简称为资源圃)收集了国内外鲜食、酿酒、制汁、砧木等葡萄资源200多份,完整保存资源圃中的种质资源,对进行葡萄的育种和栽培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鸟类的捕杀行为受到限制,鸟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这些杂食性鸟类啄食葡萄果实,会直接影响产量和果实质量,同时导致病菌在被啄果实伤口处大量繁殖,造成酸腐病等病害的传播和蔓延。资源圃等实验用葡萄园中品种多、成熟期不一致而且跨度大,每个品种的结果量相对较少,鸟害往往会严重影响实验的开展和实验结果。因此研究鸟害的发生特点,摸索经济实用的防鸟方法十分必要。
1 鸟害发生特点
1.1 主要危害的鸟类与特点
据2009-2010年两年的田间观察发现,资源圃中危害最严重的鸟类有麻雀、喜鹊、乌鸦、鸽子等。鸟害发生与资源圃立地环境条件、栽培方式、栽培品种、自身特点及鸟害活动规律密切相关。
1.2 立地环境条件与鸟害的关系
资源圃位于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内,与其他农作物玉米、水稻、棉花、小麦、果树、蔬菜等栽培于同一区域。实验站邻接村庄、池塘和大片防护林,为鸟类的栖息、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成为发生严重鸟害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1.3 栽培方式与鸟害的关系
通过对资源圃及北京周边葡萄园的调查,篱架栽培的鸟害明显重于棚架;同种架式栽培的同一葡萄品种间,裸露的果穗受害严重,受叶片遮挡的果穗受害较轻。
1.4 栽培品种与鸟害的关系
通过对资源圃连续两年的观察发现:①鲜食品种鸟害重于酿酒品种;②山葡萄品种及砧木品种果实直至完熟基本无鸟害;③有色品种比无色品种鸟害严重。葡萄品种果实成熟时,由于其香味和颜色诱人,是各种鸟类集中危害时期。
1.5 鸟类活动规律与鸟害的关系
通过观察发现,鸟类活动高峰期常在黎明后和傍晚前,而且常常出现成群危害葡萄果实现象。葡萄果实上色至成熟期,鸟类活动最多,其次是发芽初期至开花期,幼果发育期至上色以前,鸟类活动相对较少。此外有些鸟类如灰喜鹊有明显的“报复”行为,当群体中一只遭捕杀时,会招致成群的灰喜鹊为害果园。
2 鸟害简化防治技术
该资源圃采用架式为篱架,树形为单臂倾斜式水平龙干形,株行距为1.0m×2.5m。该树形结果较为固定,结果位置基本在离地70~130cm范围内。
鸟害简化防治于2010年在资源圃中初步试用。用宽2m,网格宽5cm,长度每捆约300m(市场售价约33.6元/kg,折合56.1m/kg)的塑料网,于果实始熟期将篱架葡萄结果部位的两面分别用网格包上,并以葡萄蔓为支撑将防鸟网固定。防护网包裹结果部位时,葡萄叶片能够支撑住网格,使果穗很少直接接触网格,如果有个别果穗接触网格,可用小木棍或竹竿撑开,使鸟类无法取食果粒。统计结果表明,使用简化防鸟网后该葡萄种质资源圃鸟害发生不足5%,大部分品种甚至不发生,效果十分理想。
由于资源圃早中晚熟品种都有,当早熟品种采收后,可摘下防鸟网继续用于中晚熟品种。而且防鸟网每年使用时间较短,可以重复利用,寿命至少2~3年。初步统计简化防鸟网投入该资源圃成本价约60~100元/667m2,与现在应用广泛的葡萄网架相比,节约大量成本,非常经济适用。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葡萄结果部位相对固定,早中晚熟葡萄搭配比较均匀的葡萄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