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期调控
马靖 刘慧 马文涛 王先荣 白描 许延帅 石雪晖 杨国顺 王美军
摘 要:我国南方地区‘阳光玫瑰’葡萄主要集中在8-9月份上市,供大于求,造成价格偏低。通过熟期调控技术,在湖南地区,对阳光玫瑰进行秋延后栽培,实现错峰上市,增加果农收入。而在葡萄产业发展中,病虫害发生严重是重要限制因子,在同一葡萄园区往往同时爆发多种病虫害,减产及品质下降相当严重,研究提高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生产上的迫切需要。本文主要介绍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病虫害防控技术,以便中部地区广大葡萄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秋延后;阳光玫瑰;病虫害;防控技术
前言
根据葡萄成熟期与常规划栽培的比较来划分,熟期调控可分为促成栽培、延后栽培和一年两收栽培等三种方式。延后栽培是指每年5月或以后,剪除当季花穗后加强肥水和病虫害管理,使葡萄延后到11月以后成熟上市。延后栽培的目的就是延长葡萄浆果成熟期,延迟采收,调节浆果上季节,减轻旺季上市压力[1]。
近来年阳光玫瑰发展十分迅猛,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成熟期集中,销售旺季供应过多,市场饱和,经济效益下滑,为错开熟期,充分利用中亚热带地区的光热资源,本团队率先在湖南地区开展了‘阳光玫瑰’的秋延后栽培技术研究,该研究技术使葡萄优良果率达到20000 kg/ hm2以上,果实于11月至次年1月上市供应,通过错峰上市提高了葡萄生产的综合效益,预期湖南等中部产区将成功转型为延后二次果的优势产区。
在阳光玫瑰秋延后栽培管理中,病虫害防治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控管理技术不当,将导致阳光玫瑰的熟期调控技术失败。而湖南地区高温多湿的生态条件,更容易滋生病害,对葡萄的生长、成熟和果品都产生不利影响,是葡萄栽培中的一个主要障碍[2]。同时,持续高温还会导致葡萄日灼病的发生,对葡萄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特别是今年遭受了近两个月的高温干旱天气,极端性罕见,日灼的防控成为葡萄栽培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据调查,2016年,广西兴安县的‘温克’葡萄果穗日灼发病率为56.8%,果粒发病率为23.7%[3]。露地葡萄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避雨栽培的出现可显著减轻病害侵袭,提高果品质量,使经济和社会效益成效显著。在避雨栽培中,霜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等重要的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但白粉病、灰霉病、酸腐病、叶蝉和红蜘蛛类害虫等危害加重,成为主要病虫害,如何根据这些变化,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下做好葡萄产业的病虫害防控及治理,成为我国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问题[4]。而避雨栽培模式下的秋延后阳光玫瑰,是人为地改变了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导致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发生了变化,防治技术也有许多特点。秋延后阳光玫瑰栽培管理中主要病害包括灰霉病、霜霉病、黑痘病、褐斑病、炭疽病、酸腐病等;主要虫害为蚜虫、绿盲蝽、地老虎、蓟马、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控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并实行绿色防控和综合防控的策略,防治过程针对防治对象,做到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秋延后阳光玫瑰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设有常规方案、调整方案和应急方案,将根据不同的情况分类实施,其主要防控技术如下:
1. 一次主梢萌芽前
时间: 在湖南地区为3月上旬至中旬。
主要病虫害:灰霉病、白粉病;蚧壳虫、红蜘蛛等。
防治措施:使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全园喷雾,再配合使用40%嘧霉胺(0.5g/L)+40%苯醚甲环唑(0.08g/L)+50%异菌脲(0.625g/L)+10%吡虫啉(0.667g/L)。
此时期搭配含腐殖酸水溶肥1200倍液、海润生500倍液和金氨糖800倍液等来喷施全树,主要促进葡萄萌芽。
要求:喷洒时应均匀周到,枝蔓、架、田间杂物、铁丝等都要喷洒药剂,介壳虫严重的需扒掉老树皮再用药。此次用药非常重要,对整年的病虫害防治有重要作用。
2. 二次主梢萌芽前
时间:在湖南地区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
主要病虫害:霜霉病、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毛毡病、穗轴褐枯病;红蜘蛛、介壳虫、绿盲蝽、蓟马、甜菜夜蛾、蚜虫等。
防治措施:此阶段是南方雨水较多的时候,防控不当各种病害交替出现。主要药剂为25%啶菌噁唑(0.36g/L)、70%甲基硫菌灵(0.875g/L)、25%嘧菌酯(0.167g/L)、8%宁南霉素(0.035g/L)、40%咯菌腈(0.114g/L)和40%腈菌唑(0.133g/L),6种药剂均为广谱杀菌剂,作用原理不一,但可以最大程度的预防和防治病害。
4.5%高效氯氰菊酯(0.045g/L)为广谱类杀虫剂,对各类虫害均可起到防治的作用,24%虫螨腈(0.12g/L)针对螨类、绿盲蝽、甜菜夜蛾等虫害,80%烯啶虫胺吡蚜酮(0.2g/L)针对蓟马、蚜虫和介壳虫等虫害的防治。
此时期适当补充28-表高芸苔素内酯1500倍液+绿的快1200倍液+金氨糖800倍液等叶面肥来提升营养水平,促进新梢的生长。
要求:全树喷药,叶面喷湿不滴水,田间地头的杂草也要用上药。此时期是防治虫害的关键时期,需要降低虫害的数量和病害的基数,减轻全年的防治病虫害的压力。
3. 二次主梢萌芽至花前
时间:在湖南地区是4月中旬至6月上旬
主要病虫害:灰霉病、 炭疽病 、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穗轴褐枯病、锈病;透翅蛾、 金龟子 、绿盲蝽、蓟马、螨类等。
防治措施:该阶段是二次主梢生长、二次花促萌、花序展露和花序分离阶段,灰霉病和炭疽病高发,主要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来防治。62%嘧环咯菌腈(0.413g/L)和50%异菌脲(0.625g/L)用于防治灰霉病;40%氟硅唑(0.05g/L)、40%苯醚甲环唑(0.1g/L)和40%腈菌唑(0.133g/L)用于防治炭疽病;60%锰锌氟玛啉(1g/L)、20%氰霜唑(0.067g/L)和33.5%喹啉铜悬浮剂(0.335g/L)用于防治霜霉病;25%吡唑醚菌酯(0.125g/L)和50%啶酰菌胺(0.25g/L)用于防治黑痘病和穗轴褐枯病,且这两种药剂对灰霉病的防治也有很好的效果。2-3叶时期重点防治黑痘病和白粉病,花前重点防治灰霉病、黑痘病和炭疽病。
用22%噻虫高氯氟(0.11g/L)+5%甲维盐(0.033g/L)混合使用防治蚜虫、斜纹夜蛾和绿盲蝽等虫害,效果好;用30%乙螨唑(0.114g/L)、10%鸣道虱螨脲(0.05g/L)和10%甲维虱螨脲(0.05g/L)等3种药剂可防治螨类虫害;30%噻虫嗪(0.15g/L)和20%螺虫呋虫胺(0.2g/L)针对蓟马、透翅蛾和金龟子等虫害。
该阶段是补硼(B)的关键时期之一,缺硼是导致葡萄大小粒的原因之一,同时前期需要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成花,用14%高手硼(0.07g/L)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即1.8%富硝酚钠6000倍液、28-表高芸苔素内酯1500倍液和0.135%赤·吲乙·芸苔15000倍液,补硼和促二次花序生长,其中赤·吲乙·芸苔还可以起到解除药害的作用。
要求:全树喷药,叶面喷湿不滴水,15-20d/次,该阶段需要特别加强防控,并注意不同药剂的交替使用而不产生抗药性。
4. 开花期前后
时间:在湖南地区是6月下旬至7月下旬
主要病虫害:霜霉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炭疽病、锈斑病、毛毡病;蚜虫、蓟马、象甲、金龟子、绿盲蝽、红蜘蛛。
防治措施:该阶段气温高,湿度大,霜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可使用58%甲基硫菌灵(0.725g/L)、40%苯醚甲环唑(0.1g/L)和22.5%啶氧菌脂(0.188g/L)等广谱杀菌剂综合防治各种病菌;25%啶菌噁唑(0.313g/L)、62%嘧环咯菌腈(0.413g/L)、50%异菌脲(0.625g/L)和50%啶酰菌胺(0.625g/L)等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20%氰霜唑(0.067g/L)、25%烯酰吗啉(0.208g/L)和72%霜霉威(0.72g/L)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
可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0.045g/L)、35%氯虫苯甲酰胺(0.117g/L)、10%甲维茚虫威(0.067g/L)和22%噻虫高氯氟等广谱一类的杀虫剂综合防治虫害,针对红蜘蛛、蛾类虫害可以用40%螺螨脂(0.133g/L)、34%乙多甲氧虫(0.34g/L)和10%鸣道联苯虱螨脲(0.1g/L);80%烯啶吡蚜酮(0.2g/L)和20%联苯噻虫啉(0.008g/L)可以针对象甲、金龟子等虫害,如果出现蚜虫则用70%吡虫啉(0.117g/L)。
该阶段高温高湿,防治病害的同时可用0.1%S-诱抗素300倍液来提高抗逆性,同时补充1.8%富硝酚钠6000倍液保证花序质量,保果后补充2次硼和2-3次含氨基酸叶面肥。
要求:全树喷药,叶面喷湿不滴水,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可10-15d/次。花期一般不使用农药,主要防治保果后病虫害,在药剂选择上,若花期出现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等病害,则选择对花和幼果都非常安全的的药剂进行防控,比如甲基硫菌灵和联苯菊酯等。幼果对乳油类杀虫杀菌剂敏感,需要减少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同时不同药剂的交替使用不容易产生抗药性。
5. 果实膨大期
时间:在湖南地区是7月下旬至9月中旬
主要病虫害: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腐病、黑痘病、溃疡病;蓟马、象甲、金龟子、红蜘蛛,蛾类等。
防治措施:该阶段需重点防治霜霉病,可使用68.75%噁酮锰锌(0.688g/L)、33.5%喹啉铜(0.335g/L)和25%烯酰吗啉(0.125g/L)防治;50%异菌脲(0.625g/L)和62%嘧环咯菌腈(0.413g/L)用于防治灰霉病;25%抑霉唑(0.167g/L)用于防治白腐病、黑腐病、溃疡病等;22.5%啶氧菌脂(,0.188g/L)防治褐斑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等。
虫害方面用40%螺螨脂(0.133g/L)、30%乙螨唑(0.1g/L)防治红蜘蛛;20%联苯噻虫啉(0.08g/L)和20%螺虫呋虫胺(0.1g/L)用于防治蓟马、象甲和金龟子等;34%乙多甲氧虫(0.34g/L)和25%甲维虫酰肼(0.125g/L)防治蛾类虫害。
补充2%卞氨基嘌呤(0.013g/L)并搭配海润生和含氨基酸叶面肥来促进果实和叶片的生长。
要求:全树喷药,叶面喷湿不滴水,果穗要喷至滴水,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可10-15d/次,药剂的选择上尽量不要选用三唑类的杀菌剂,这类药剂会不同程度的抑制果实膨大。
6. 硬核期
时间:在湖南地区是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主要病虫害:酸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房枯病、褐斑病;红蜘蛛、金龟子
防治措施:套袋前使用20%吡噻菌胺(0.1g/L)+35%氟菌戊唑醇(0.175g/L)防治果穗病害,吡噻菌胺用于防治灰霉病,氟菌戊唑醇主要防止果穗的腐烂。套袋后用72%霜霉威(0.72g/L)、25%烯酰吗啉(0.208g/L)和20%氰霜唑(0.067g/L)用于防治霜霉病;40%氟硅唑(0.05g/L)、40%苯醚甲环唑(0.1g/L)和40%腈菌唑(0.133g/L)等三唑类药剂来防治炭疽病和其他病菌。
红蜘蛛在此阶段迎来了第三代成虫,需要重点防治,可使用30%乙唑螨腈(0.1g/L)、10%甲维虱螨脲悬浮剂(0.05g/L)和40%螺螨脂(0.133g/L)用来防治;25%甲维虫酰肼(0.063g/L)、4.5%高效氯氰菊酯(0.045g/L)和10%甲维茚虫威(0.067g/L)等广谱杀虫剂来防治金龟子和其他虫害。
病虫害防治的同时补充含氨基酸叶面肥来促进促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果实快速生长。
要求:封穗前用药重点是果穗,保证封穗后果穗安全,必须能够兼顾导致烂果的杂菌、灰霉病菌及镰刀菌和链格孢造成的烂果、干梗,还要注意蛀食果梗和果实的害虫。封穗后,保护叶片不受病害侵扰和补充叶面营养是田间管理的重点。
7. 成熟期
时间:在湖南地区是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
主要病虫害: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红蜘蛛、金龟子。
防治措施:该阶段要以保护剂为主,25%烯酰吗啉(0.208g/L)和72%霜霉威(0.72g/L)来防治霜霉病;使用40%氟硅唑(0.05g/L)和20%抑霉唑(0.133g/L)防治炭疽病、灰霉病、褐斑病等病害。
虫害方面用25%甲维虫酰肼(0.063g/L)和4.5%高效氯氰菊酯(0.045g/L)防治金龟子、飞虱等虫害;40%螺螨脂(0.133g/L)和30%乙唑螨腈(0.1g/L)用来防治红蜘蛛。
同时补充一些硼(14%高手硼3000倍液)和钾(磷酸二氢钾800倍液)等微量元素叶面肥来提高果实品质。
要求:此时用药要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且不能伤果粉。摘袋前,把田间的灰霉病菌彻底清理,地面及杂物都要用药。
8. 采收后至落叶
时间:在湖南地区是12月下旬至次年1月
主要病虫害:霜霉病、褐斑病
防治措施:在葡萄采收后使用25%吡唑醚菌酯(0.125g/L)+25%烯酰吗啉(0. 25g/L)+3%甲维盐(0.02g/L)+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50%矮壮素(1g/L)对全园喷药,为了防止早期落叶,增加营养积累,促进枝条成熟和根系发展,减少越冬菌源,磷酸二氢钾和矮壮素可以促进来年的花芽分化。
要求:葡萄采收后的病虫害防治也非常重要,不容被忽视。此时期还需彻底清扫果园,把枯枝烂叶清出田外。
9. 日灼管理技术
日灼病是葡萄生产中一种严重的生理病害,根据相关学者对葡萄日灼病的研究,将日灼病分为日伤害型和热伤害型[5]。强烈光线直接照射、紫外线辐射以及高气温等因素的协同作用是日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的光温条件下,湿度越大葡萄果实热伤害程度越高;风具有冷却效应,提高风速能减小果皮和环境之间的温差,减轻日灼的发生[6]。另外,喷施离子果膜可有效预防果实日灼[7]。同时发病程度还与架式、树势强弱、果穗着生方位及结果量、果实套袋早晚及果袋质量、果园田间管理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8]。湖南地区高温集中在6月至9月,而秋延后阳光玫瑰果实成熟期在10月底至12月下旬,所以防治重点在高温时段日灼病对叶片的伤害。防控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枝条应均匀分布,及时摘心、整枝、缚蔓等。
②、除顶部1~2个副梢适当长留外,其余副梢留1片叶,如需有效降低果穗周围的光照强度,可在结果部位副梢留2~3片叶。
③、完全打开天窗和围膜,拆除棚头膜,去掉其他遮挡物。
④、生草栽培和土壤覆盖。
⑤、加强灌溉,保证水分供应。
⑥、控制施肥量,强化根系的保护与培育。
⑦、果实套袋。
10. 注意事项
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在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时,应以保护剂和治疗剂为主;而对于已发生病虫害的葡萄园,则需保护剂、治疗剂和铲除剂同时使用。杀菌剂要做到安全有效,应严格遵循相应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铜制剂波尔多液、喹啉铜及松脂酸铜等,都属于保护剂,对霜霉病的持效期最长,防治效果稳定,但对白腐病和灰霉病的使用效果差;在湿度高的情况下建议不要使用。硫制剂,最常见的为石硫合剂,用于葡萄园清园消毒,萌芽前用5波美度,萌芽后针对白粉病用0.2波美度;使用过程中要关注天气变化,温度低于10 ℃,且湿度高的情况下,使用药效差。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和传导性比较强,虽对病害的防控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但对树体有抑制作用,需注意使用;氟硅唑、戊菌唑、腈菌唑等对幼果膨大有抑制作用,容易药害,幼果期需慎用。嘧霉胺对灰霉病有特效,在25 ℃以下使用效果最好。吡唑嘧菌酯被誉为“万能杀菌剂”,防治效果非常好,用量少,作用大,但温度超过35 ℃使用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