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综合试验站
葡萄产业是近年来陕西继苹果、猕猴桃之后发展的重要水果产业。截止目前,全省鲜食葡萄种植面积近80万亩,其中渭南市是陕西葡萄最集中产区,种植面积超50万亩(占到全省的62.5%),年总产量50万吨,产值超50亿元,成为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主栽品种红地球面积超28万亩,其中主产区渭南市临渭区红地球面积达18万亩,占该区总种植面积26万亩的69%以上。由于种植品种单一,9~10月份集中上市,11月份基本结束,翌年1~4月特别是春节葡萄销售成为空缺,而且多年来由于我们缺乏葡萄贮藏保鲜技术,加之受当地气候(葡萄成熟期降雨偏多)、立地及果农生产观念等条件限制和影响,单产偏高,所产葡萄含糖量和硬度偏低,入贮时预冷不及时,超时预冷,包装、保鲜剂的种类及剂量不匹配等,用传统葡萄贮藏保鲜技术仅可保鲜45~60天,如何延长葡萄贮藏时间、拉长销售期、提升葡萄综合效益是陕西渭南葡萄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国内现有葡萄贮藏保鲜技术,集成创新全程温控精准管理、气调保鲜、化学保鲜剂及脉冲渗透式双重杀菌综合技术达到大幅延长葡萄贮藏保鲜时间,为渭南乃至陕西关中同类气候条件下晚熟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支撑。
1. 技术流程
库房消毒——葡萄成熟采收——分拣装箱——脉冲式杀菌处理——预冷——渗透式杀菌处理——入库码垛——全程温度精准调控。
2.具体操作
2.1 库房消毒
冷库清扫干净,使用适量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宜选择烟剂型消毒剂,由库内向库房门方向逐堆点燃并熄灭明火,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关闭库门封闭消毒24h后通风换气。
2.2 葡萄成熟采收
用于贮藏的红地球葡萄宜采用避雨栽培,每666.7m2产量应控制在2500 kg以下。采前15d~20d停止灌水,如采前遇雨则应推迟采收,并禁止喷施各种农药、激素及叶面肥等。挑选适度紧密、颗粒大小均匀、成熟度一致的果穗入贮,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应达到17%以上。
选择天气晴朗、气温较低及果实上无露水时进行采收,不宜在雾天、雨天等不好的天气情况下进行采收。采摘后用剪刀将果穗中病粒、虫粒、破粒、未成熟小粒等去除,杜绝软果、病害果、过熟果入贮。
2.3 分拣装箱
包装筐宜采用有孔隙的长方体塑料筐,高度应小于25cm,容量5.0kg~8.0kg为宜,选择厚度为 0.02mm~0.03 mm、安全无毒的塑料薄膜袋衬入筐内。果实要单层装筐,摆放应尽量布满容器,密度要松紧适宜,避免挤压损伤,装好后放在阴凉通风处待贮。
2.4 脉冲式杀菌处理
2.4.1 塑料筒状气帐制作与使用
先制作约8m3塑料筒状气帐。在平整地面铺一张大于气帐的塑料膜,将葡萄包装筐按品字形码垛约7m3,筐间留出间隙,用塑料筒状气帐扣套,将气帐底部与地面塑料膜密封。
2.4.2 杀菌
根据码垛体积,称取可使气帐内达到0.5%浓度的定量专用葡萄杀菌剂,放入反应容器中,反应容器置于葡萄垛顶部,取适量热水放在反应容器旁,密封气帐,帐外操作把热水倒入反应容器中,晃动3min~5min,并不断拽动气帐薄膜,使杀菌气体均匀分布于气帐内,杀菌处理30min后去帐通风,待入贮。
2.5 预冷
采收后12h内将脉冲式杀菌处理后的果实入库预冷。贮藏兼预冷功能的果库,要采用多批次入库方法,每次入贮为库容的10%~15%,预冷期间库温保持在 -1℃~0 ℃,直到果心温度达到0 ℃。
2.6 渗透式杀菌
预冷完成后进行渗透式杀菌处理。在每筐葡萄上面放置一张专用保鲜吸水纸,依据装筐量放入适量保鲜片剂和面剂,把内衬保鲜膜袋内的空气排除,扎口密封。
2.7 码垛
参照GB/T 16862 执行。
2.8 贮藏温度
贮藏期间冷库温度控制在-1.0℃~0℃。定时进行温度监测,定期记录冷库温度,发现温度波动过大及时调整。配备发电机,防止断电造成冷库温度变化。
2.9 保鲜监测
定期监测贮藏葡萄保鲜质量,及时出库销售。
冷藏葡萄出库质量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