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0653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兴安县葡萄根瘤蚜防控技术 [2023/7/17 20:26:40] 来源: 作者:Admin

桂北综合试验站

 

  葡萄根瘤蚜是世界范围的一种检疫性危险性害虫,曾对世界葡萄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该虫直接危害葡萄根系且繁殖速度惊人,早期造成葡萄叶片呈现缺素症状,树势逐步衰弱,导致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后期叶片黄化,影响当年品质和次年产量,如不加以控制3-10年可致植株死亡。葡萄根瘤蚜具有主动扩散能力,每年在葡萄园内扩散距离可达到15-27m。此外,也可以通过苗木、种条、风、水流、土壤、交通工具等进行传播,其中带虫苗木和种条的调运是最危险的远距离传播方式。2015年葡萄根瘤蚜在兴安县溶江镇司门村首次发现。

 

  桂北综合试验站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指导下,经过多年监测和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适宜兴安县根瘤蚜为害区的综合防控技术。其中,化学防治仅作为保障当年产量的应急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才是最终彻底控制葡萄根瘤蚜危害的根本解决途径。

 

  1.新建葡萄园

 

  1.1 苗木热处理

 

  新建葡萄园应全面应用抗根瘤蚜砧木嫁接苗,预防葡萄根瘤蚜随苗木引入,严禁到疫区和发生区引种、调运葡萄苗木、插条等。定植前可用45℃的水浸泡20-30分钟,再放入52-54℃水中浸泡5分钟。

 

  1.2 土壤改良

 

  葡萄种植尽量选沙质土壤,不利于葡萄根瘤蚜的爬行,控制其传播速度。针对广西粘性比较重的红壤土,种植土壤应亩施有机肥2-3吨。

 

  2.根瘤蚜为害葡萄园化学防治

 

  该技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烟碱类杀虫剂,如噻虫嗪、呋虫胺,对葡萄根瘤蚜有明显的杀灭效果,同时该类药剂向上向下传导性良好,具有较持久的药效,每年仅需灌根2次,土壤和果实无药剂残留,对环境友好,果实食用安全。

 

  2.1 用药种类

 

  宜选用高效低毒烟碱类杀虫剂,如:噻虫嗪、呋虫胺等。

 

  2.2 用药关键期

 

  兴安县葡萄根瘤蚜种群一般4月开始活跃,6月是种群繁殖的高峰期,8-9月是第二个高峰期,9月开始下降,12-次年2月,极少在根系上发现有葡萄根瘤蚜,根瘤蚜高发期与葡萄根系生长高峰期具有同步性。通过田间监测,目前只发现根瘤型为害状,未发现叶瘿型为害状;葡萄根瘤蚜在主栽品种巨峰、夏黑、温克均有会为害,但以巨峰发生普遍而严重;该虫繁殖方式为孤雌生殖,一只雌成虫一生可产100粒卵,繁殖量惊人,又因在地下为害根部,发生为害轻时不易发现,因而给防控带来很大困难。

 

  根据多年监测的兴安县葡萄根瘤蚜种群发展规律,兴安县葡萄根瘤蚜有两个盛发期,分别为5-6月和8-9月。药剂防控应在盛发期前用药,提前压制虫口数量,因此用药关键时期应在4月下旬和果实采收后。

 

  2.3 施用方法

 

  采用灌根方式施药。每亩用20%呋虫胺300ml兑水1500-2000kg,均匀喷淋至种植畦面,4月下旬进行第1次灌根,此次用药可持效到果实采收;果实采收后,根系开始第二次生长,也是葡萄根瘤蚜的第二次种群繁殖旺期,为了降低葡萄根瘤蚜种群繁衍速度,需进行第2次灌根施药,可持效到翌年开春。

 

  3. 根瘤蚜为害葡萄园农业防治

 

  目前葡萄根瘤蚜为害葡萄园的根本解决途径就是采用抗性砧木。在南方产区可选用抗葡萄根瘤蚜砧木5BBSO4等。南方地区温光资源丰富,葡萄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可在当年春天将抗葡萄根瘤蚜砧木种植在老葡萄树株间,株距1.5-2.5米,并引缚幼苗到行间生长,5月下旬-6月上旬进行绿枝嫁接;或者将嫁接苗种植在葡萄株间,并引缚幼苗到行间生长。待老树葡萄成熟采收后立即剪除老树枝干,为幼苗腾出生长空间,将幼苗引缚上架,充分利用下半年丰收的温光资源,加强肥水,促进幼苗生长,至10月下旬新种苗木可长满架面。第二年若花量充足即可正常投产,若花量太少则可采用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及时促放二造花,实现延后栽培。

 

  南方地区温光资源丰富,葡萄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在南方地区应用该技术可以在不影响当年产量的情况下实现苗木快速更换,第二年正常投产。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设施栽培葡萄灰霉病的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