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西南区栽培岗位
马文涛 马靖 王先荣 白描 王美军 罗飞雄 石雪晖 杨国顺 许延帅
摘要:南方地区葡萄栽培面积约为266667万m2,其中阳光玫瑰葡萄近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国的主栽葡萄品种。在湖南地区,通过错季熟期调控技术,对‘阳光玫瑰’进行秋延后或二次果栽培,使优良果每667 m2产值达到1500 kg以上,可以实现果实在11月至次年1月错峰上市,减少了7~8月份集中上市销售压力,同时可提高葡萄价格,增加果农收入。本文主要从土壤管理、肥料的施用与水分管理等方面,分述了‘阳光玫瑰’的秋延后二次果的技术,以期为广大中部地区、相近南北纬度的国内外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果实熟期;阳光玫瑰;秋延后栽培;土肥管理;水分管理
1 前言
葡萄是世界上面积和产量均居于前列的果树之一。全世界的栽培面积约为750 万公顷,其中我国约为83 万公顷[1]。阳光玫瑰葡萄(Vitis vinifera × Vitis labrusca)具有甜度高、香味浓郁、无核、果皮薄等特点,自2009年引入中国以来,备受消费者欢迎,其目前全国栽培面积达到10万公顷左右,已成为鲜食葡萄的主栽品种。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鲜食葡萄产区,葡萄栽培面积约为3.33 万公顷,占全国葡萄栽培面积的4%~5%(2018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湖南地区葡萄种植主要以‘阳光玫瑰’、‘夏黑’、‘巨峰’等欧美杂交种和东亚种刺葡萄为主,其中‘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最大。
多年来,南方各地区开展了不同主栽品种的熟期调控技术(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合理利用光热资源,通过人为的栽培技术措施将葡萄成熟期提早或推迟到不同时期)。湖南农业大学研究了‘夏黑’和‘阳光玫瑰’等主栽品种熟期延后和一年两收调控技术,主要是利用葡萄冬芽的早熟性,当年成花,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通过去除一次果的延后栽培和一年两收栽培的果实品质与正常栽培成熟果实的品质不同。‘夏黑’和‘户太八号’葡萄延后栽培的果实品质更佳、风味口感更浓郁[2-4]。广西南宁等地通过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一次果和二次果之间的果实品质存在较大差异[5]。在‘夏黑’[6]、‘巨峰’[7-8]和‘阳光玫瑰’[9]等品种在中国台湾、中国广西、德国都有成功种植。国外相近纬度的其它地区也在酿酒葡萄的研究中开展了部分去除一次花的熟期延后技术[10]。如在美国加州温暖的葡萄栽培区,为避免葡萄在高温条件的7-8月间成熟,延迟酿酒葡萄的成熟期,可使其在温度较低的9-11月间成熟,使葡萄果实中积累较多的花青素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以提高葡萄酒品质。研究者也对‘赤霞珠’酿酒葡萄在6月中旬实施延后栽培技术,将当年生结果枝上的果实、卷须等去除,重摘心,迫使新的冬芽萌发结果[11-12]。
湖南产区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结构相对较粘重,土壤通气性相对较弱,容易遭受4~5月份的连续阴雨天气与7~8月份的高温,土壤与气候条件相对优势产区略差,为我国葡萄栽培的亚优势产区。在湖南地区,‘阳光玫瑰’相较‘夏黑’和‘巨峰’等品种成花能力较差,对土肥水条件、根系生长状况、枝梢管理等有很高的要求,其栽培管理技术尤为重要。近年来,利用9~10月良好的光温条件,湖南地区开展了‘阳光玫瑰’秋延后二次果(图1)的研究,使优良果每667 m2产值达到1500 kg以上,可以实现果实在11月至次年1月错峰上市,减少了7~8月份集中上市销售压力,提高葡萄价格,增加果农收入。
本文从土壤管理、肥水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阳光玫瑰’的秋延后二次果土肥水的管理技术,以期为我国广大中部地区、相近南北纬度的国内外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该技术也为打造我国中部地区晚熟葡萄的优势产区具有重要的产业意义。
2 土壤管理
2.1 土壤选择
最好选择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的壤土,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选择红壤地块。
2.2 土壤可溶性盐浓度的电导率(EC)值
葡萄不同物候期对土壤的EC值要求不同。年生长周期中土壤的EC值应该低于1000 uS/cm(表1)。充分灌水后EC值应在正常土壤EC值的基础上再降低100~200 uS/cm。
2.3 土壤pH值
葡萄生长适宜的pH值以7.5~8.5为宜[13]。尽量不能低于6.0。
2.4 碳氮比(C/N)
适宜葡萄生长的最适宜的C/N为30:1。为减轻春季同侧氮肥施肥的工作量,可将C/N调整到30:2。
2.5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需在0.8 m以下。
2.6 土壤改土
对于土壤较粘重的土壤,需要添加蛭石来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蛭石的使用量为250~500 kg/667 m2。增加有机肥等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种植葡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需达到2%以上,最好调节到3%,最高可至8%[14-15]。
2.7 土壤消毒
待地膜下土温达到20℃,需用生物菌剂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在葡萄生长期用生物菌滴灌防控真菌和细菌5次、每周1次,具体如下:用哈茨木霉菌防控土壤真菌,用量为1 kg/667 m2,共2次;待温度提高些时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控土壤细菌,用量为1 kg/667 m2,共2次;随后1周,混合哈茨木霉菌(用量,1 kg/667 m2)和枯草芽孢杆菌(用量1 kg/667 m2)综合防控真菌和细菌1次。
3 施肥管理
3.1 施肥原则
施肥时以有机肥配合菌渣,绿肥秸秆、菜枯(饼肥)等为主,同时使用一定比例的化肥。具体的施用需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肥源种类与价格情况,合理施用。
3.2 基肥
3.2.1 基肥的发酵
根据肥源种类(如牛羊粪、猪粪、菌渣、菜枯、秸秆、锯木屑等),配合钙镁磷肥,微生物菌剂等进行腐熟发酵。当发酵中心部位温度达到65℃以上,持续15 d以上发酵完成。有机肥发酵后的EC值可达9000 uS/cm,饼肥发酵后的EC值为6000 uS/cm左。此时肥料的EC值过高,可用秸秆或菌渣调节到2000以下,使肥料的C/N为30:1。
3.2.2 基肥的施用及萌芽前的土壤EC值控制
基肥的施用时间为每年11月~12月(萌芽前2~3个月)。施肥前将C/N由30:1用高氮肥调整30:2,单侧沟施。施肥的距离为距离树干50~60 cm,施肥深度为35~45 cm。施肥用量:幼树施用有机肥1500~2000 kg/667 m2,成年树施用有机肥2000~3000 kg/667 m2。基肥施用后造成土壤EC值升高,需浇水以降低EC值,浇水的用量最少为10000 kg/667 m2,若土壤EC值未降至800 uS/cm以内,按照5000 kg/667 m2增加用水量继续浇透水降EC值,若土壤EC值仍未降至800 uS/cm以内,继续按照5000 kg/667 m2增加用水量继续浇透水(每增加5000 kg/667 m2用水,可降低100 uS/cm EC值)。上述步骤需要在伤流期前20 d(萌芽前1个月)完成。
3.3 追肥
新梢生长20 cm前追肥主要以生根肥为主。如果化肥使用太多会使土壤的EC值提高,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3.3.1 一次主梢萌芽前的追肥
第1次追肥:萌芽前(二月下旬,伤流期以前,平均温度高于10 ℃),穴施用康朴长效复合肥(17-17-17),使用量为30 kg/667 m2。施肥距离树干50-60 cm,深度15~20 cm。
第2次追肥:伤流期(三月上旬)主要使用生根肥和微生物促生根菌剂滴灌,主要以海藻酸、高氮低磷低钾复合肥和生物菌肥(枯草芽孢杆菌等)为主,具体可用褐藻大咖牌有机水溶肥(30%海藻酸)3000-5000倍+葡丰道壮条肥(30-10-10)2000倍滴施。以水代肥,每次水分使用量为3000 kg/667 m2。
3.3.2 二次主梢萌芽期的追肥
第3次追肥:二次主梢生长至20 cm左右,此时枝条快速生长,应注意钾肥的使用,钾肥施用量要低,主要以滴灌高氮中磷低钾的水溶肥为主,氮磷钾肥的比例为4:2:1,并配合硝酸钙使用。低温情况下配合98%胺鲜酯使用,用量为15 g/667 m2。以水代肥,每次水分使用量为3000 kg/667 m2,2天后,施用3000 kg/667 m2的水。
第4次追肥:5月底至6月下旬,花前7~10 d,使用中氮中磷中钾平衡复合肥穴施。确保磷与硼肥充足以保证花絮质量。若缺B,用0.5~0.75 kg/667 m2的流体硼补充。低温情况下配合98%胺鲜酯使用,用量为15 g/667 m2。根据叶片大小情况确定是否补充锌肥(硫酸锌)。至开花期,此时需要控制水分。
3.3.3 保果期前后追肥
第5至8次追肥:6月下旬至7月底(以6月24日至26日为开花期,追肥时间为开花期到花后大约36d),前期以平衡肥为主,整体低氮中磷低钾,配合硝酸钙使用。每667 m2施用3000 kg水代肥,2天后,再施用3000 kg/667 m2的水。每周追肥1次。
3.3.4 果实膨大期的追肥
第9至13次追肥:7月底至9月初(大约在花后36~66 d),此时为一次果果实即将成熟阶段,膨果后,使用高氮中磷中钾肥料,并配合乙酸钙、氨基酸使用,每667 m2施用3000 kg水代肥,2天后,施用3000~5000 kg/667 m2的水,每周追肥1次。
3.3.5 硬核期的追肥
第14至18次追肥:9月初至10月中(大约在花后66~112 d),前期(第14-16次追肥)主要施用速效钙镁肥+聚谷氨酸、平衡复合肥+微生物菌剂,中期(第17次追肥)施用低氮中磷高钾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后期(第18次追肥)主要使用聚谷氨酸+磷酸二氢钾等,每667 m2施用3000 kg水代肥,2天后,再施用3000 kg/667 m2的水。每周追肥1次。
3.3.6 成熟期的追肥
第19至26次追肥:10月中至12月中(大约在花后112~172 d),前期用低氮高磷高钾肥+微生物菌肥、速溶钙镁肥+聚谷氨酸,中期用低氮低磷高钾肥+微生物菌肥、磷酸二氢钾+微生物菌肥,后期用硫酸钾肥+微生物菌肥、矿源黄腐酸钾+微生物菌肥,土壤穴施硫酸钾+微生物菌肥等(矿源黄腐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可交替使用,提高作物吸收能力),每667 m2施用3000 kg水代肥。2天后,施用3000 kg/667 m2的水,每周追肥1次。
4 水分管理
4.1 水分EC值
用于滴灌的水分EC值应该小于500 uS/cm。
4.2 水分来源
用于滴灌的水源主要有三种方式:雨水收集、地下水、去离子RO反渗透制水机制反渗透水。
4.3 园区水(肥)设备与输水管道的铺设
园区应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包含首部工程(水泵和动力机、控制装备、过滤器、施肥器)、管网系统(给水管、输配管、灌水器)等[16]。
4.4 水分周年控制
休眠期需要注意降低土壤的EC值至800 uS/cm以下,萌芽期以前需要控制水分用量,开花期开始后逐渐增大水分用量,果实膨大期水分用量达到最高,吸收根(白根)附近土壤水分含量达到75%以上,成熟期适当控制水分,使吸收根(白根)附近土壤水分含量达到40~50%即可(表2)。
4.5 蓄水与排水
根据当地天气如降雨、高温情况,适当在园区设置一至几个蓄水池,并在园区沿道路及周边围栏附近设置好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