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综合试验站
吕中伟 尚泓泉 崔小月 娄玉穗 张柯 樊红杰 吴文莹 张晓锋
大球盖菇,又名赤松茸,皱环球盖菇,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其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菌盖为扁半球形至扁平形,菌柄为近圆柱形,表面近光滑,内部松软至变空心。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十大菇种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营养健康菇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河南省因其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成为我国鲜食葡萄栽培大省之一,栽培模式也从过去的露地栽培逐渐向设施栽培转变,种植密度也在增加。基于成熟的温棚葡萄栽培技术,利用冬季和早春设施葡萄架下闲暇土地和光热资源将大球盖菇与葡萄进行套种,可在不影响葡萄生长发育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复种指数及果园收益。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现将河南中部地区温棚葡萄与大球盖菇套种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平原新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地处北纬34°16′,东经112°42′,海拔108 m。试验园土质为沙壤土,温棚南北向,长度35 m,宽度8 m,葡萄在温棚中间种植一行,株行距为3 m×8 m,采用“T”形棚架。
2 套种关键栽培技术
2.1 大球盖菇品种选择
选择广适性大球盖菇品种,如酒红球盖菇、黄球盖1号。
2.2 温棚的选择和准备
温棚冬季不去膜,在葡萄叶幕下40 cm左右处安装吊喷装置,利用现有的葡萄设施来有效控制大球盖菇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为了便于大球盖菇的采收和不影响葡萄作业,大球盖菇种植垄距离葡萄行1.5 m以外,垄宽60~80 cm、垄间距40 cm。
2.3 茬口安排
玉米收获后,玉米芯粉碎备用。10月中旬,葡萄秋施基肥后开始收集玉米芯等原辅材料发酵制作大球盖菇原料,11月初接种大球盖菇菌种,第二年2~4月出菇,出菇后菌渣作为葡萄地基肥施用。
2.4 基质制作
配方一:60%玉米芯+20%稻壳+15%棉籽壳+5%麸皮
配方二:60%玉米芯+35%稻壳+5%麸皮
按照上述配方,料水比以1:2.4为宜,将玉米芯、稻壳、棉籽壳和麸皮加水充分浸湿后混和均匀,堆成宽1.5~2 m、高80~1.2 m的料堆。料温升至65 ℃左右,维持24 h,翻一次料堆,重复建堆,连翻3~4次。
2.5 铺料、播种与覆盖
铺料前,首先在地面撒生石灰进行消毒杀菌,然后平整地面,补充水分使土壤湿度保持在70%(手握成团)左右。
铺料与播种:将发酵好的混料铺到葡萄种植行两侧吊喷之下,宽度60 cm,高度20~25cm,长度根据温棚长度而定。采用分层穴播方式,下层料厚15~20 cm,上层料5~10 cm。将菌种掰开成核桃大小,按10 cm左右的间距进行播种,菌种分上下两层采取错落有序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完成之后,规整菌料表面。
覆土及加覆盖物:采用常规土覆土,采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覆土,加水调节土壤含水量至60~70%,覆土层厚度3~5 cm。覆土层上部再覆一层麦秸,麦秸提前用水浸泡12~24 h,之后将其均匀撒到土层上,起到增温、保湿、透气的作用。
2.6 发菌管理
播种后3~5天,菌丝即开始生长,保持料温在20 ℃左右,湿度为60~70%。温度是控制菌丝生长的重要条件,在此期间,要谨防冬季气温过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5~36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5 ℃左右,10 ℃以下和32 ℃以上菌丝生长缓慢,超过36℃菌丝停止生长,且持续高温还会造成菌丝死亡。前期播种后30~40 d,菌丝即可长满培养料。
2.7 出菇管理
水分管理:出菇期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上,以95%左右为宜。大球盖菇现蕾后可利用葡萄架下吊喷,采用少量多次的喷水方法进行补水。一般根据天气来决定喷水时间长短和次数。晴天,每天喷水2~3次,一次10 min左右,阴雨天,每天喷水1~2次,一次5~10 min。若湿度过高,也可以不喷水。
5~7 d子实体长至6~7成熟,菌盖未开散时采收。注意,第一茬菇采收之后,停水3 d,菌床打透气孔。20 d左右能再出一茬,一个周期可采收3~4茬。
温度管理:河南中部地区在12月~翌年2月,气温较低,基本都在-4~6℃之间。所以需要加层小拱棚,采取保温保湿措施来保证和促进子实体正常生长和菌丝的正常生长。同时,在此期间若晴天温度超过28 ℃,需要及时进行放气。
光照和通风: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适当通风,保持温棚内CO2浓度低于0.15%,防止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菌丝生长阶段,菌丝对通风的要求不高,温棚中的CO2浓度可以达到0.5~1%。光照强度没有特别要求,葡萄棚自然光照强度即可满足要求。
2.8 病虫害防治
大球盖菇抗性强,病害发生较少,但在出菇前会偶尔见到鬼伞、林地碗等竞争性杂菌发生,其中以鬼伞较多见。虫害有螨类、菇蚊、蛞蝓等发生。
具体防治方法:一是在播种前7~10 d,对葡萄棚内喷施杀虫剂进行杀虫驱卵。二是栽培基质要用新鲜干燥的,并在烈日下暴晒2~3 d,利用阳光杀灭其中的杂菌孢子。三是严格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以利于菌丝的健壮生长,防止霉变。四是在菌种播种前,种植垄带需要每667 m2撒施50 kg的生石灰。五是出菇期应注意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加大通风量,避免高温高湿。
2.9 采收与储藏
采收:及时采收。采收标准:在子实体菌褶尚未破裂、菌盖呈钟形时及时进行采收。此时的口感、卖相最好。
分级标准:一级:菇长5~6.6 cm,柄粗2 cm左右,球盖直径3 cm以上,菌柄长度3~5 cm;二级:菇长5~8 cm,柄粗2 cm左右,球盖直径2 cm以上,菌柄长度3~5 cm;三级:一级和二级以外的都被定为三级。
储藏:在-1~1 ℃的冷库内,可储藏5~7 d,在4 ℃的冰箱内,可以存放3~5 d。
3 葡萄-大球盖菇套种效益
从2022年3月1日开始出菇至2022年5月23日出菇结束,共采收大球盖菇14664个,质量286.3 kg,折合亩产量3459 kg,按照二级、三级菇的收购价平均8元/kg计算效益,亩均收益约27672元。平均每个大球盖菇约19.5 g,大多重量在15~25 g之间,最大的为649.8 g。不同的原料配方、覆盖物和是否搭建小拱棚对大球盖菇的出菇率都会产生影响,表1和表2表明,配方一的生物学效率为20.61~50.54%,配方二的生物学效率为10.45~44.92%,表明加入棉籽壳可以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相同条件下,覆麦秸的生物学效率均显著高于覆土。此外,加小拱棚(A行和B行)的出菇率高于不加小拱棚(C行和D行)的生物学效率。
4 小结
利用温棚葡萄套种大球盖菇,提高土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增加生产效益,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单位面积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