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73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刮板式有机肥条铺与旋耕混合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2023/1/28 16:56:02] 来源: 作者:Admin

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

徐丽明 谭好超 马帅 牛丛 闫成功 沈聪聪 刘星星

 

  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刮板式有机肥条铺与旋耕混合施肥机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机架、肥箱、传动装置、刮板排肥装置、旋耕装置等,旋耕装置位于肥箱正下方,施肥口后方,能够实现先施肥后旋耕的作业顺序。

 

 

  作业前,通过拖拉机三点悬挂与机具连接,并通过十字万向节传动轴将拖拉机动力输出轴 (Power take-off shaft, PTO)和机具上变速箱连接,为其提供动力输入。在地头将有机肥装满肥箱,结合施肥量要求,通过旋转手轮,调整排肥口开口高度,通过限深轮调整旋耕深度。作业时,拖拉机靠近植株前进。圆环链轮旋转,带动刮板将有机肥连续地从排肥口排出,排出的有机肥呈条状平铺在地表;旋耕装置将铺撒在地表的有机肥与土壤旋耕混合,最后托板将土肥托平。

 

  2.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2.1 有机肥排肥装置设计

 

  为实现条状施肥作业,本文设计的排肥装置采用刮板式排肥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圆环链、圆环链轮、刮板、肥料支撑板等组成。排肥支撑板安装在肥箱底部,通过螺栓与肥箱固定。工作时,刮板通过圆环链轮带动,以一定速度从肥箱底部刮有机肥并向前输送。

 

 

  2.2 旋耕装置设计

 

  旋耕部分可实现向后向和侧向抛土,将地表的有机肥旋入土壤,并在抛撒过程中实现有机肥与土壤的混合。其主要由刀辊、刀库和旋耕刀组成,其结构如图3a所示。旋耕刀作为入土部件,合适的排列安装会减小作业时阻力,能够避免漏耕和堵塞,根据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与相关研究 ,本文设计的旋耕刀排列方式为双头螺旋排列,相邻同向旋耕刀的周向夹角为60°,相邻回转面距离为65mm。为保证在旋耕过后地表平整,左、右弯刀在刀辊上交错式安装,刀辊两端的旋耕刀向里弯,防止往外抛土,其弯刀排列展开图如图3b所示。

 

 

  3.离散元仿真分析

 

  影响排肥量的因素有刮板间距、拖拉机前进速度、圆环链轮转速、开口高度。根据旋耕作业的拖拉机前进速度,设置取值范围为24km/h,结合文献和刮板长度以及所要求的施肥量,圆环链轮转速取101418r/min 3个水平,以相对误差E和变异系数CV分别为施肥量准确性和均匀性的评价指标,相对误差越小,表明施肥量越接近目标值,变异系数越小,表明施肥均匀性越好,对仿真结果进行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如表1所示。

 

1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由表1可知,4个因素均对E有影响,影响E的主次顺序为:开口高度h、前进速度v、链轮转速n、刮板间距b。影响CV的主次顺序为:刮板间距b、开口高度h、链轮转速n、前进速度v,刮板间距和开口高度对CV影响极为显著。为寻求最佳工作参数,以相对误差、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为目标,通过Design-ExpertOptimization-Numerical模块对参数进行求解,求解得到的开口高度h、前进速度v、链轮转速n和刮板间距b的最优组合为53.17 mm2.8 km/h15.96 r/min160 mm

 

  4.田间试验

 

  4.1 排肥性能试验

 

  将肥箱中装入有机肥150 kg,根据仿真得到的最优工作参数进行试验,拖拉机输出转速为540 r/min,刮板间距为160 mm,排肥口高度为53.17 mm,2.8 km/h的速度前进20 m,得到铺在地面上的条状有机肥,取中间施肥较为稳定阶段进行取样,每米取一次,连续取3次,以此数据计算排肥相对误差;中间隔0.5 m,每0.5 m取一次,连续取5次,计算变异系数。试验情景及试验后取样如图4所示。

 

 

  排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3次试验最低排肥量为4.9 kg/m2,最大排肥量为5.26 kg/m2,平均排肥量为5.099 kg/m2,与理论排肥量相对误差为4.5%,变异系数最大为14%,最小为3.3%,平均变异系数为8.8%,表明通过仿真求得的参数可靠,根据优化的参数加工的有机肥施肥装置排肥性能较好,满足施肥要求。

 

  4.2 旋耕混合试验

 

  为便于混合试验取样,对100 kg有机肥用氧化铁蓝色染料染色,将染色的有机肥倒满肥箱,进行田地施肥作业;作业完成后,选取中间稳定施肥阶段取样,为研究旋耕混合效果,以200 cm3的环刀进行取样,单层环刀高度5 cm,用上下叠加的双层环刀一次性取10 cm厚的土肥混合物。试验过程如图5所示。

 

 

  对结果进行分析可知,田间试验的有机肥土壤混合比例平均值为9.06%,上层有机肥颗粒比例平均值为11.83%,高于理论值7.87%,下层有机肥颗粒混合比例平均值为6.29%,略低于理论值。经过一次旋耕后,上层有机肥混合比例比下层混合比例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肥混合比例降低。

 

  5.结论

 

  (1)设计了一种刮板式有机肥条铺旋耕混合施肥机。结合实际经验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有机肥排肥装置和旋耕装置的相关参数。

 

  (2)通过离散元仿真,以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开口高度、前进速度、链轮转速、刮板间距进行了最优工作参数求解,得到开口高度h、前进速度v、链轮转速n、刮板间距b的最优组合为53.17 mm2.8 km/h15.96 r/min160 mm

 

  (3)排肥性能试验得到,平均排肥量为5.099 kg/m2,试验结果与理论施肥量的相对误差为4.5%,变异系数为8.8%,表明与仿真所求参数可靠,施肥准确性和均匀性较好,根据最优参数加工的施肥装置施肥性能较好,满足施肥性能要求。旋耕混合试验中上层有机肥混合比例平均值为11.83%,下层有机肥混合比例值为6.29%,混合比例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混合比例为9.06%,接近理论计算值7.87%,表明混合性能较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蓝莓与蓝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