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772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2022/10/16 18:48:56] 来源: 作者:Admin

蓝靛果哈尔滨综合试验站

霍俊伟 杨新雨 秦栋 朱晨桥 冮慧欣 张利军

 

  蓝靛果忍冬为植物界较新的物种之一,出现于第三世纪末期,为冰川遗留种群,俄罗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对蓝靛果忍冬的育种工作开展了研究,而我国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从俄罗斯和日本进行引种,蓝靛果忍冬野生资源较多,其外观形态、内在品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良空间。尽管蓝靛果忍冬的发现和相关研究开始的很早,但却一直都没有具体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蓝靛果忍冬的进一步发展。对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收录、保存等工作是育种工作的基础,所以蓝靛果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制定对蓝靛果种质资源的调查筛选、收集保存、核对整合以及育种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的小浆果种质资源圃和小浆果工程中心实验室进行,该圃具备160种蓝靛果种质资源,该地地处北纬44°04′,东经125°42′,海拔达155m175m,年平均降水量可达553.6mm,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土壤质地为黑钙土。

 

  1.2 试验材料:

 

  试材为小浆果种质资源圃内来自世界各地的160份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树势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危害,生长年限相同,株行距均为2×2.5m

 

  1.3 描述内容

 

  描述内容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 Linn.)种质资源描述内容与描述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蓝靛果种质资源性状的描述。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ISO 3166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2.3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2.4 描述方法

 

  从野外收集,国内外引进,自主创新的种质等。

 

  2.4.1种质基本信息

 

  (1)种质圃编号

 

  蓝靛果种质在种质资源圃中的编号。由LGRD”和4位顺序号组成,如LGRD0001

 

  (2)引种号

 

  蓝靛果种质从国外引入时赋予的编号,由“年份+4位顺序号”顺次连续组合而成。“年份”为4位数,“4位顺序号”为每年分别编号,每份引进种质具有唯一的引种号。

 

  (3)采集号

 

  蓝靛果种质在野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由“年份+省(自治区、直辖市)代号+4位顺序号”顺次连续组合而成。其中“年份”为4位数,“省(自治区、直辖市)代号”按照GB/T 2260的规定执行,“4位顺序号”为采集时的编号,由0001起每年顺序编号。

 

  (4)种质中文名称

 

  蓝靛果种质的原始中文名称。如果有多个名称,可以放在括号内,用逗号分隔,如“种质名称1(名称2,名称3)”。对国外引进种质,如果没有中文译名。可以直接用种质的外文名。

 

  (5)种质外文名称

 

  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称或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称。国内种质中文名称为3字(含3字)以下的,所有汉字拼音连续组合在一起,首字母大写;中文名称为4字(含4字)以上的,以词组为单位,每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

 

  (6)学名

 

  蓝靛果种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名称,如蓝靛果忍冬学名为Lonicera caerulea L.var.edulis Turcdz. Ex Herd.

 

  (7)原产国

 

  蓝靛果种质原产国家或地区名称。国家或地区名称按照GB/T 2659的规定执行。如该国家已不存在,应在原国家名称前加“原”。

 

  (8)原产省

 

  国内蓝靛果种质原产省份名称,省份名称按照GB/T 2260的规定执行;国外引进种质原产省用原产国家一级行政区的名称。

 

  (9)原产地

 

  国内蓝靛果种质原产县、乡、村名称,不能确定的注明“不详”。县名按照GB/T 2260的规定执行。

 

  (10)海拔

 

  蓝靛果种质原产地的海拔,单位为米(m)。

 

  (11)经度

 

  蓝靛果种质原产地的经度,单位为(º)和(´)。格式为DDDFF,其中DDD为度,FF为分。

 

  (12)纬度

 

  蓝靛果种质原产地的纬度,单位为(º)和(´)。格式为DDFF,其中DD为度,FF为分。

 

  (13)来源地

 

  蓝靛果国外引进种质的来源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国内种质的来源省和县名称。

 

  (14)系谱

 

  蓝靛果品种(系)的亲缘关系。

 

  (15)选育单位

 

  选育蓝靛果品种(系)的单位或个人名称,单位名称应写全称。

 

  (16)育成年份

 

  蓝靛果品种(系)培育成功的年份,宜为通过审定或备案或认定或正式发表的年份。

 

  (17)选育方法

 

  蓝靛果品种(系)的育种方法,如实生选种、有性杂交等。

 

  (18)保存资源类型

 

  蓝靛果种质保存类型分为6类:1植株;2种子;3花粉;4培养物;5DNA6其他。

 

  (19)种质类型

 

  蓝靛果种质类型分为6类:1野生资源;2地方品种;3选育品种;4品系;5特殊遗传材料;6其他。

 

  (20) 图象

 

  蓝靛果种质的图象文件名。图象格式为.JPG

 

  (21)观测地点

 

  蓝靛果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观测地点,记录到省和县名。

 

  2.4.2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树姿

 

  未整形枝丛中枝条自然着生姿态:1直立;2半开张;3开张。

 

 

  (2)树冠

 

  未整形枝丛形成的树冠形状:1平;2-圆;3半球形。

 

 

  (3)株丛高

 

  植株从地表到顶部的高度。单位为㎝。

 

  (4)树势

 

  植株的生长势:1弱;2中;3强。

 

  (5)骨干枝颜色

 

  构建树冠的多年生枝的颜色:1灰色;2灰褐色;3黄褐色;4红褐色;5紫褐色;6褐色。

 

  (6)骨干枝枝条密度

 

  骨干枝抽生枝条的多少:1稀;2中;3密。

 

  (7)一年生枝叶量

 

  一年生枝条着生叶片数量:1稀;2中;3密。

 

  (8)一年生枝生长方向

 

  一年生枝条生长与树体所成的方向:1向上;2水平;3下垂。

 

 

  (9)一年生枝节间长度

 

  一年生枝条的长度除以枝条的节数,即枝条长度/节数。单位为㎝。

 

  (10)一年生枝条颜色

 

  一年生枝条的颜色:1浅棕;2棕色;3深棕。

 

  (11)一年生枝茸毛

 

  一年生枝条茸毛的多少:0无;1稀少;2中;3密。

 

  (12)新梢颜色

 

  抽生新梢的颜色:1绿白;2浅红。

 

  (13)新梢柔毛

 

  新梢上柔毛的有无:1无;2有。

 

  (14)生长末期顶芽

 

  新梢停止生长时顶芽形成状况:0没有形成;1形成。

 

  (15)顶芽形状

 

  新梢停止生长时形成顶芽的形状:1短椭圆;2椭圆 ;3长椭圆。

 

 

  (16)顶芽大小

 

  顶芽从基部至顶端的长度。单位为mm

 

  (17)鳞片闭合度

 

  顶芽鳞片闭合程度:0  无闭合;1闭合。

 

  (18)腋芽大小

 

  新梢腋芽从基部至顶端的长度。单位为mm

 

  (19)腋芽相对枝的方向

 

  新梢中腋芽相对枝条的着生姿势:1紧贴;2弯曲;3斜上;4垂直;5斜下。

 

 

  (20)幼叶表面绒毛

 

  新梢上幼叶表面绒毛的多少:0  无;1稀;2中;3密。

 

  (21)幼叶背面绒毛

 

  新梢上幼叶背面绒毛的多少:0  无;1仅在叶脉上;2整个表面。

 

  (22)幼叶颜色

 

  新梢上幼叶的颜色:1浅绿;2绿;3深绿。

 

  (23)叶姿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片的着生状态:1斜向上;2水平 ;3向下。

 

 

  (24)叶片弯曲特点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片的生长形态:1平;2波形;3凸;4凹。

 

 

  (25)叶片长度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的叶片基部至顶端的长度。单位为㎝。

 

  (26)叶片宽度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的叶片最宽部位的宽度。单位为㎝。

 

  (27)叶柄长度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的叶柄长度。单位为mm

 

  (28)叶片形状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的形状:1圆形;2椭圆形;3长圆形;4披针形。

 

 

  (29)叶尖形状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的叶尖形状:1渐尖;2尖;3钝尖。

 

 

  (30)叶基形状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的叶基形状:1楔形;2阔楔形;3圆形;4截形;5心形。

 

 

  (31)叶片颜色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的色泽:1浅绿;2绿;3暗绿。

 

  (32)叶片绒毛特点

 

  生长枝中部成熟叶片绒毛生长状态:1毡状;2发状;3糙硬毛。

 

  (33)托叶形状

 

 

  叶片托叶的形状:1半椭圆形;2半圆形;3直角形。

 

  (34)托叶方向

 

  叶片托叶的着生方向:1向上;2垂直;3向下。

 

 

  (35)花冠颜色

 

  花冠的颜色:1白色;2浅黄色;3黄色;4绿黄色;5玫瑰黄色。

 

  (36)花冠形状

 

  花冠的形状:1管状;2窄喇叭状;3喇叭状;4风铃状;5其他。

 

 

  (37)花冠绒毛程度

 

  花冠上绒毛的多少:0无;1稀;2中;3密。

 

  (38)花冠绒毛特点

 

  花冠上绒毛的着生状态:1毡状;2发状;3糙硬毛。

 

  (39)花瓣姿态

 

 

  花冠中花瓣的着生姿态:1闭合;2半闭合;3开张;4向上卷。

 

  (40)雄蕊位置

 

  花冠中雄蕊的长短:1在花冠中;2花药露出;3花药露出长。

 

 

  (41)雄蕊数量

 

  花冠中雄蕊的多少:1少;2中;3多。

 

  (42)花药颜色

 

  雄蕊中花药的颜色:1浅绿色;2黄色;3黄色带红;4紫红色。

 

  (43)花粉数量

 

  花药中花粉的数量:1少;2中;3多。

 

  (44)花柱长度

 

  花冠中花柱的长短:1短;2中;3长。

 

  (45)苞片形状

 

  花冠中苞片的形状:1直线形;2线状披针形;3披针形。

 

 

  (46)苞片角度

 

  花冠中苞片与花瓣的角度:1锐角;2直角;3钝角。

 

 

  (47)三个花花序

 

  花序中三个花的有无:0无;1有。

 

  (48)单果重

 

  果实成熟时单个果实的质量。单位为g

 

  (49)果梗长度

 

  成熟果实的果梗长度。单位为㎜。

 

  (50)果梗粗度

 

  成熟果实的果梗粗度。单位为㎜。

 

  (51)浆果与果梗分离

 

  果实采收果实与果梗分离时的难易:1易;2中;3难。

 

  (52)果皮撕裂率

 

  果实采收果实与果梗分离时果皮撕裂破损程度:0  无;1低;2中;3高。

 

  (53)果蒂痕干湿

 

  成熟果实蒂痕的湿润程度:1湿;2中;3干。

 

  (54)花萼状态

 

  果实上花萼的着生状态:1表面上;2半掩盖;3被苞片掩盖。

 

  (55)花萼绒毛

 

  果实上花萼着生的绒毛情况及类型:0  无绒毛;1发状绒毛;2具糙硬毛。

 

  (56)花萼边缘

 

  果实上花萼的边缘状况:1光滑;2锯齿;3缺陷。

 

 

  (57)种子数量

 

  成熟果实的种子数量:1少;2中;3多。

 

  (58)种子形状

 

  成熟果实的种子形状:1圆形;2圆卵形;3卵形。

 

  (59)种子颜色

 

  成熟果实的种子颜色:1淡褐色;2褐色;3深褐色。

 

  (60)百粒重

 

  100粒成熟果实种子的质量,单位为mg

 

  (61)丰产性

 

  6-8年生达产树,果实的单株产量多少:1低;2较低;3中;4较高;5高。

 

  (62)自花结实率

 

  同一品种授粉结实的能力:0  无;1低;2中;3高。

 

  (63)采前落果

 

  6-8年生达产树,果实在临近成熟前脱落的程度:0  无;1少;2中;3多。

 

  (64)萌芽期

 

  全树25%芽萌动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65)初花期

 

  全树丛5%花朵开放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66)盛花期

 

  全树丛25%花朵开放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67)终花期

 

  全树丛75%花朵开放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68)新梢停止生长期

 

  全树丛新梢80%停止生长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69)果实成熟期

 

  全树丛50%果实出现该品种固有颜色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70)果实发育期

 

  果实从终花期到果实成熟期的天数,单位为d

 

  (71)落叶期

 

  全树25%正常叶片脱落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72)生育期

 

  从萌芽期至落叶期的天数。单位为d

 

  2.4.3品质特性

 

  (1)果实形状及外观

 

  成熟果实的形状:1圆形;2椭圆形;3长椭圆形;4圆柱形;5纺锤形;6葫芦形;7镰刀形。

 

 

  (3)果皮颜色

 

  成熟果实表面的颜色:1浅蓝;2蓝;3深蓝。

 

  (4)果实香气

 

  成熟果实的果香气味:0无;1淡;2浓。

 

  (5)果实硬度

 

  用果实硬度计测量果实肩部硬度。单位为帕。

 

  (6)果皮厚度

 

  成熟果实的果皮厚薄:1薄;2中;3厚。

 

  (7)果实风味

 

  成熟果实的风味:1酸甜;2微甜;3苦;4苦涩。

 

  (8)果肉质地

 

  成熟果肉质地的软硬:1软;2中;3硬。

 

  (9)果实贮藏期

 

  果实成熟采摘后,在室温条件下贮藏,到失去固有风味、品质变质或15%以上果实腐烂时的天数,单位为d

 

  (1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挤压果实,将榨出的汁液滴到手持式折光仪上,观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表示。

 

  (11)可溶性糖含量

 

  100g鲜果所含可溶性糖的克数。以%表示。

 

  (12)可滴定酸含量

 

  100g鲜果所含可滴定酸度的克数。以%表示。

 

  (13)维生素C含量

 

  100g鲜果所含维生素C含量的毫克数。单位为10-2mg/g

 

  (14)花色素苷

 

  成熟果实提取花色素苷,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花色素苷含量。单位为10-2mg/g

 

  (15)果出汁率

 

  果实成熟期,匀浆离心500g果实,所得果汁质量与果实质量比,计算出汁率。以%表示。

 

  (16)果汁颜色

 

  成熟果实匀浆离心制成果汁的颜色:1淡紫色;2紫色;3深紫色。

 

  2.4.4抗逆性

 

  (1)抗晚霜危害情况

 

  晚霜发生后通过目测或镜检花器的受害情况,统计受害花的百分率。以%表示:1强;3较强;5中;7较弱;9弱。

 

  (2)抗寒性

 

  在不埋土越冬情况下,蓝靛果种质忍耐或抵抗冻害的能力:1强;3较强;5中;7较弱;9弱。

 

  (3)抗涝性

 

  蓝靛果种质忍耐或抵抗多湿水涝的能力:1强;3较强;5中;7较弱;9弱。

 

  (4)抗旱性

 

  蓝靛果种质忍耐或抵抗干旱的能力:1强;3较强;5中;7较弱;9弱。

 

  2.4.5抗病虫性

 

  (1)白粉病抗性

 

  蓝靛果种质对蓝靛果白粉病[Sphaerothecamors-uvae (Schwein) Berk.etcurt]的抗性强弱:1高抗(HR);3抗病(R);5中抗(MR);7感病(S);9高感(HS)。

 

  (2)叶锈病抗性

 

  蓝靛果种质对叶锈病抗性的抗性强弱:1高抗(HR);3抗病(R);5中抗(MR);7感病(S)。

 

  (3)蚜虫抗性

 

  蓝靛果种质对蚜虫的抗性强弱:1高抗(HR);3抗(R);5中抗(MR);7感(S);9高感(HS)。

 

  2.4.6其他特征特性

 

  (1)扦插成活率

 

  蓝靛果种质一年生枝条扦插成活的能力。以%表示。

 

  (2)染色体数目

 

  用常规压片或涂片法观察根尖或茎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单位为条。

 

  (3)指纹图谱与分子标记

 

  蓝靛果种质指纹图谱和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类型及其特征参数。

 

  2.5备注

 

  蓝靛果种质特殊描述符或特殊代码的具体说明。

 

  3 结论

 

  《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规定了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各描述符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小数位、代码等,以便建立统一、规范的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数据库,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规定了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数据在采集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了数据的系统性、可比性和可靠性;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规定了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及其分级标准,以便对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进行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制定统一的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规范标准,有利于整合全国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规范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等基础性工作,创造良好的资源和信息共享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有效地保护和高效地利用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促进全国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研究的有序和高效发展。

 

  4 总结

 

  通过东北农业大学蓝靛果种质资源圃中的160个蓝靛果忍冬品种的枝、花、叶、果的表型性状开展调查、测量、记录、分析等工作,总结归纳出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特点,变异进行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研究探索其遗传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制定《蓝靛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为日后能够培育出具有优质外观形态和可观内在品质的蓝靛果忍冬品种打下坚实基础。它不但可以有助于蓝靛果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创新,而且还可以在根本上促进国内外蓝靛果种质资源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蓝莓综合品质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