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综合试验站
王玉倩 杨顺林 杜鸿燕
‘阳光玫瑰’原产日本,属欧美杂交种,其果实外形美观、酸甜适口、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追捧。该品种在元谋干热地区采用“H”形树形避雨栽培,管理简便,修剪容易,省工省时,标准化生产程度高;枝条架面分布均匀,新梢生长缓和,花芽分化充分,果品品质优良,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现将‘阳光玫瑰’葡萄“H”整形避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技术优势
“H”形整形是一种简便、易学、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整形方式,具有许多优点。首先表现在提高架面,通风透光好,人工操作可以站立进行,劳动强度降低。架面枝条分布呈规则性,操作时能做到及时、一致,管理简便,省工省时。其次可以充分利用云南干热区光照优势,萌芽整齐,新梢生长一致,树势缓和,花芽分化充分、质量好,果实成熟一致、品质优良,商品价值高。此外还具备结果早、易丰产、稳产性好等优点。
2.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位于云南省元谋县黄瓜园镇苴林村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元谋综合试验站核心试验示范基地,属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气候炎热,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全年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22 ℃,年均降水量645 mm,降雨量90 %主要集中在雨季(6~9月)。年均日照时数2670 h,≥10 ℃年均积温7996.1 ℃,年蒸发量为降雨量的5.8倍。土壤大部分为粘性土,部分红壤土,有机质含量较低。
3.主要栽培技术
3.1 避雨棚和平棚架式
避雨棚主体钢结构采用热镀锌卷管;顶和四周覆盖12丝国产膜。8 m跨的基本配置,肩高3 m,棚弧高1.8 m,主立柱间距4 m,拱杆距1 m。顶窗水槽两面开顶窗、开窗宽度1.2 m,两侧面各开一个侧窗,开窗处均配置国产32目防虫网,侧开窗宽度1.9 m,自然通风系统。
平棚架高1.8 ~2.0 m,架面用钢丝拉成网格状。沿种植行按60 ITI间距纵向拉9道较粗(14号)的钢丝,再按30 cm的间距横拉18号细钢丝形成网络状的平棚架。种植密度株行距为2*4~8 m,亩种植41~83株,南北行向。定植后架面与畦面高度达1.75~1.80 m为宜。以方便人员操作管理。
3.2 树形结构及培养
“H”形树形结构有1个主干、2个主蔓和4个成“H”形的侧主蔓组成。主干高1.8 m,沿树行左右分别培养2条主蔓,主蔓高1.8 m;每个主蔓反方向各培养2条长4 m左右(长度依栽植密度和生长空间而定)的侧主蔓。同方向侧主蔓间距3 m;在侧主蔓两侧交互培养结果母枝。同侧结果母枝间距约18 cm。每节留1个结果母枝。每个结果母枝留2~3个芽,每667 m2留结果枝约2500个。
定植苗当年要求选留1个强壮新梢作主干。主干高度基本与架高相等,长到顶端架面时,培养左右相对称的第一、二亚干即主蔓,然后从主蔓前端各分出前后2个侧蔓,共4个平行侧蔓,与主干、主蔓组成树体骨架,构成“H”型。侧蔓上直接着生母枝或枝组,可以在1 m长的侧蔓两侧共着生10~12个结果母枝,12~14个新梢。冬剪时,作为骨干枝的各级延长枝,根据整形需要和树势强弱剪截,要求剪口截面直径达1 cm左右;结果母枝一般2~3芽短截,遇到光秃带部位可适当增加母枝留芽量,以补足空缺。
3.3 花果管理
为了控制树势和保证品质,应适时疏花疏果。每个结果枝上保留 1个花序坐果,即每 667 m2留花序约2500个。在花序分离期疏花,保留前端3~4 cm长的穗尖,其他的小花穗全部疏除。在盛花末期,花帽脱落后1~2天内完成无核化处理,用15 ppm GA3+0.5 ppm CPPU水溶液浸泡果穗;15 d 后,使用15 ppm GA3+1 ppm CPPU水溶液浸泡果穗,促使果粒膨大。完成处理后要及时进行果实套袋。注意套袋前全园喷布一次杀菌剂,在早晚进行作业,避开雨后的高温天气。
3.4 水肥管理
‘阳光玫瑰’喜大肥大水,在生产中要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叶面肥为补”的原则,以葡萄的生育期为基础,科学施肥。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一般需要施肥8~10次,萌芽前后、花前以高氮为主,促进葡萄发芽和生长。花序分离期及花后可适当补充磷肥。坐果后追施一次钾肥、硼肥作膨果肥;果实采收后,追施1次有机肥和钙肥,以复壮树势,促使植株大量萌发须根。在干旱和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采用滴灌和喷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结合天气情况每隔7~10 d灌溉一次。秋施基肥要以有机肥和农家肥为主,3000kg~5000kg/667m2,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树体生长发育。
3.5 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控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以达到稳产、提质、增效的目的。‘阳光玫瑰’葡萄属欧美杂交种,抗病性较强,“H”形树形整形+避雨栽培模式更是大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但需注意白粉病、蓟马、红蜘蛛等病虫害危害和日灼、气灼等生理性病害。修剪后及时清园,并喷洒石硫合剂消毒,绒球期使用1次石硫合剂,生长期要把控关键防控期,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蓟马、红蜘蛛在花序展露期和小幼果期至封穗期,可用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控。白粉病菌发芽前后及落叶前后重点防控,可使用硫制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生长期可适当加强水肥管理,以提高树势,减少或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尤其是在小幼果期,可以在果穗附近多留叶片或使用遮阳网,避免果穗裸露、阳光直射。在果园内行间生草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园内温度,可改善园内小气候,减少地表热辐射,可以起到较好的病虫害绿色防控作用,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