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葡萄综合试验站
郝燕 朱燕芳 王玉安
2017年甘肃省政府发文《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17〕138号,大力发展河西走廊戈壁农业。戈壁农业,是指在戈壁滩、砂石地、盐碱地、沙化地、滩涂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上,在符合国家有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及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的新型戈壁农业。甘肃大力扶持发展戈壁农业,根据规划到2022年将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甘肃以高效园艺作物为主要生产对象和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利用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采取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和高效节水技术,运用企业化园区式管理模式,探索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河西走廊戈壁农业开发利用道路。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葡萄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2400多年前的汉代就种植、加工葡萄。魏文帝曹丕曾做《凉州葡萄诏》,盛赞凉州葡萄“他乡之果,宁有匹之者”,凉州葡萄酒“甘于曲米,善醉而易醒”。唐朝诗人王翰脍炙人口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都把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河西走廊的象征,202-2022年,兰州葡萄综合试验站对甘肃省河西走廊设施葡萄产业进行了调研。总体情况如下:
一、自然资源条件
1.气候条件
甘肃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和北山间,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数公里至200公里,位于经度93°99′~104°43′,纬度36°46′~40°12′。本区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所以称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五个地级市:武威、张掖、金昌、酒泉和嘉峪关。河西走廊属典型的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旱,病虫害种类少,发病较轻。降水少,日照长,气候干燥。年蒸发量1700~2600mm,年日照2550~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河西走廊地处中纬度地带,酿酒葡萄产地地处北纬36~40度之间,且海拔较高,绿洲区夏季高温,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平均15℃,年均温7.6~9.3℃,活动积温3200℃以上,无霜期160d左右,河西走廊降雨较少,年降雨量只有37.3~230mm,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量的50~60%,春季15~25%,秋季10~25%,尤其在葡萄成期期8~9月,降雨量不足30mm,有利于葡萄的成熟。
2.土壤和灌溉条件
河西地区属于绿洲灌溉型农业区,生产中主要以人工灌溉为主。河西走廊种植区多为冲积平原或洪积平原,以砾石-沙壤土为主,属于棕漠土、灰漠土和潮土,富含钙质,土层深厚,透气性良好,土壤有机质0.5~1%,全氮≤0.13 mg/kg,速效磷≤10 mg/kg,速效钾≤130~160 mg/kg,pH值8.0~8.6。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种植区的土壤特征为缺氮、少磷、富钾。这些土壤通气良好,春季最低气温上升快,发芽早,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累积强,含糖量和酸度指标优于法国的波尔多地区。在这类土壤上种植的葡萄表现出树体生长不会过旺,果实品质较好的特点。
二、目前产业基础
戈壁设施葡萄栽培是利用荒地进行土壤改良后,进行设施栽培,大大提升了葡萄果品的商品价值,并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通过设施栽培,解决了葡萄冬季下架埋土,延长葡萄鲜果供应时间,丰富甘肃省林果销售市场,引进了一系列香味无核新优葡萄品种。甘肃设施葡萄种植主要集中在武威和张掖产区,
1.武威设施葡萄生产情况
至2021年底,已累计新建成日光温室鲜食葡萄2535座,面积达4888亩,产量3900吨,产值3920万元,亩均年收入1万元。新建设施葡萄主要集中在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鲜食葡萄产业已成为沿山冷凉灌区部分农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原有天祝、古浪等地延迟栽培设施红地球葡萄由于栽培时间长、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设施葡萄面积在逐步萎缩。
2.张掖设施葡萄产业情况
(1)2021年6月上旬,对河西走廊产区张掖主产区的设施葡萄里进行了整体调研,首先对位于张掖南3公里的诚坤农业进行了调研,该公司主要从事设施葡萄生产,目前葡萄种植主要是充分利用戈壁荒地进行土壤改良后进行种植,甘肃建立了大量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保温大棚进行试种,主要种植克瑞森葡萄品种,在武威已种植成功。共88个棚,种植面积609亩,T整形V形叶幕,密度为2m×1m,克瑞森在张掖设施栽培中表现果实鲜红色,通过晚摘心调节坐果,不需要疏花疏果,不套袋,不保果,只进行适量的膨大处理,总体表现良好。单体塑料大棚不能够安全越冬,需要进行在棚内进行二层保温被覆盖树体保温。其中第三代保温棉被大棚效果最好。
(2)对高台县2家设施葡萄进行了调研,其中一家位于县郊,共有100多个阳光玫瑰日光温室大棚,2020年定植,V形整形,树形生长由于土壤碱性太高而偏弱,种植密度过大。另一家位于骆驼城镇,种植20几个第三代保温大棚,种植第二年,有部分产量,整体管理水平中等,长势良好。
(3)对甘肃临泽银先公司设施葡萄温室进行调研,该公司是甘肃河西走廊最早建立温室进行葡萄种植的企业之一,20年前开始设施延后红地球葡萄种植,近年来,红地球葡萄总体经济效益下滑,对原有的33个温室品种进行了更换,其中阳光玫瑰、A19、夏黑等品种种植面积较大,但是该类香味品种需要进行花果管理处理,配套技术不成熟,导致新引进品种坐果极差,急需配套新品种新技术。阳光玫瑰进行花果药剂保果和膨大处理后出现僵果,大小粒严重;A19长势弱,大小粒严重;葡之梦品种日烧严重;新引进葡萄品种中克瑞森无核、皇家秋天、黑脆、美人指在该地区表现不错。
三、产业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适应甘肃省戈壁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河西走廊近年来以农业企业为主,建立一批设施葡萄大棚,但由于起步晚,目前生产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
1.优势品种不确定
长期以来,甘肃设施温室葡萄以延后红地球栽培为主,其它葡萄品种种植很少,随着市场对高档葡萄果品的需求,甘肃戈壁农业葡萄生产适时引进一批香味无核葡萄新品种,如阳光玫瑰、A19、夏黑、克瑞森、密光、甜蜜蓝宝石、红玫瑰等品种。引进的葡萄品种中各品种的生长特性没有完全掌握,克瑞森无核、皇家秋天、黑脆、美人指在该地有较好的表现,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栽优势品种还需要进一步确定。
2.花果管理技术不到位
无核香味葡萄属高档葡萄品种,口感好,市场售价高,但是相对应的管理技术水平要求也高,大多数品种需要进行花期保果和花后膨大药剂处理,各基地对于花果精细化管理技术应用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企业没有掌握药剂浓度和处理的时间,在生产中存在落花落果较重和商品性达不到标准要求等问题。二是花期温度高,湿度小,导致大小粒严重。三是花后疏花疏果跟不上,花果精细化管理费工费时,当地还没有培养出疏果熟练工,导致该项工作滞后,果实达不到商品果要求。
3.盐碱地严重
由于戈壁农业主要是在河西走廊荒漠地上建立,河西地区土壤为沙砾土,有机质含量低,总体盐碱重,葡萄种植过程中,土壤盐碱过重导致生长过程中出现黄化、长势弱,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后,出现土壤盐碱上移现象。
4.冻害依然是制约葡萄产业的因素
河西设施葡萄栽培有各种类型的设施温室,其中第一代日光温室由于有厚的土墙,保温效果最好,第三代保温材料的日光温室成本最高,保温效果也不错;塑料连体大棚在河西走廊地区冬季-20℃低温下,葡萄生长受限,冬季会出现冻害,需要进行二次棚内加保温层,整体成本增加,而且冬季加保温层,春季取保温层增加劳动力用工,增加种植成本。
四、下一步发展建议
1.根域种植管理
建议在土壤贫瘠或盐碱较重的荒地种植设施葡萄时,在葡萄沟或葡萄树盘进行根域限制栽培,种植前挖宽×深=1m×1m米的沟,用塑料或专用材料将葡萄沟单独隔起来,以园土、沙、农家肥为主配制专用土,配套水肥一体化进行根域管理栽培。
2.引进葡萄新品种
引进高档鲜食葡萄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和价格,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引进种植其它早熟葡萄品种,提早成熟增加戈壁设施葡萄种植效益,在引进新品种或新的栽培模式时,建议先小面积试种,观察栽培品种在当地的性状,并摸索栽培技术,以实现鲜食葡萄的周年有鲜,增加效益。
3.加强技术培训
根据河西走廊地形特点,从棚型结构、温室建造、苗木供应、定植栽培、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整枝修剪、适时收获等,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及技术服务。
4、规范管理措施,提高果品质量。
(1)对原有日光温室进行改造,更新保温设施,以提高温室的透光、保温、遮光等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2)增加有机肥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改善果实品质;(3)实行配方施肥,均衡主要营养元素,补充喷施微量元素,推广使用滴灌灌溉实现水肥一体化;(4)合理修剪,保持较好的树形,及时疏果,保留合理的果穗数和果粒数;(5)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造成的产品污染。
做到温室建造规范,病虫害防治及时绿色,疏花疏果到位,水肥管理科学,栽培技术规范标准化,尤其是引进的香味无核葡萄新品种的管理方法,要改变长期以来红地球的管理模式,做到精细化花果管理,提高商品性,提高戈壁设施葡萄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