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5088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品种资源灰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2022/3/14 11:23:19] 来源: 作者:Admin

制汁葡萄品种改良岗位

王雁莹 郭印山 林洪 郭修武

 

  葡萄是世界上种植广泛的果树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在栽培过程中,其易受各类病原菌的侵染,其中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葡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18世纪被希腊人首次发现(刘长令,2000),之后19世纪60年代,发现其有性后代(Brent et al., 1998)。到1980,葡萄灰霉病已发展成制约葡萄经济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随着设施葡萄栽培的兴起,大棚内温湿度小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灰霉病病菌的侵染与危害,灰霉病成为设施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并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而日益严重。目前,虽采用高效能杀菌剂,但因葡萄灰霉病造成的损失仍高达20%-50%。在葡萄属植物中,灰霉病抗性葡萄种内与种间都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一般东亚种群抗灰霉病的能力较强,欧亚种葡萄抗病能力略低些,欧洲鲜食葡萄的抗病性更低(Gabler et al., 2003)。酿酒葡萄品种中赤霞珠、梅鹿辄、西拉和雷司令比霞多丽与白诗楠的抗灰霉病强,中国野生葡萄种质中山葡萄双优、通化3号、燕山葡萄燕山-1 和秦岭葡萄平利-5等的抗病性都极高,尤其是山葡萄抗性最高(姜建福等,2010)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本研究利用沈阳农业大学葡萄基地的101份葡萄种质资源资源进行灰霉病的抗性鉴定,为生产上筛选和栽培抗病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材取自于沈阳农业大学葡萄园试验基地,共101个葡萄品种资源,每个种质资源选取3个植株,选取的叶片为新梢顶端往下数第3-5片叶完全展开的叶片,树体栽植的方式为棚架栽培,101份葡萄种质资源鉴定材料见表1

 

 

 

  1.2 试验方法

 

  1.2.1 葡萄灰霉菌的培养与扩繁

 

  葡萄的灰霉病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该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微生物为葡萄专性寄生,可以使用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离体培养,在21 °C 100%相对湿度,16 h光照,8 h暗光黑暗下,培养3-5天,灰层形成时取出,用涂布器将PDA培养基中的孢子刮下,制成孢子悬浮液,并在万能显微镜下观察,以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进行浓度计算,始最终孢子侵染浓度为1×105/ml时活力最高再进行侵染。

 

  1.2.2 葡萄品种资源的灰霉病抗性鉴定

 

  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对葡萄进行抗灰霉病鉴定,具体操作方法为:均采取当年生枝条上第三到第五片成龄的叶片,每个植株选取3个叶片,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后擦干待用,将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采用五针刺伤的方法接种在叶片的正面(避开叶片主叶脉),同时每个叶片都接种3处,每株都设3个生物学重复,再将接种后的叶片置于培养皿下底内保湿,上盖覆有浸湿但不接触叶面且不滴水的滤纸,用封口膜密封保湿,并放在条件为28 ℃100%相对湿度,16 h光照,8 h暗光的培养箱(MLR-352H-PCPanasonic)内培养,侵染的叶片直接培养72 h。最后使用智能叶面积测量仪(型号YMJ-C)统计叶面积及平均病斑面积(病情严重度DS),并做好记录进行抗性调查。参考Poolsawat Liu SM 2012; 2003)的方法,加以改进后方法如下:

 

  DS ≤20.00 %1 级;在20.00 %<DS≤25.502 级;在25.50<DS≤36.003 级;在36.00<DS≤46.504 级;在46.50%<DS≤57.005级;在57.00<DS≤74.506级;在74.50<DS7级。

 

  再将7个级别的灰霉病DS(病情严重度)按其定义划分抗病等级,0~1.50为高抗类型(HR )1.51~3.50为抗病类型(R )3.51~4.50 为中抗类型(MR)4.51~6.50为感病类型(S )6.51~7.0为高感类型(HS )

 

  1.2.3 数据处理分析

 

  用 Microsoft Excel 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初步处理,采用 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使用Adobe Photoshop 软件进行图片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灰霉病原菌培养结果

 

  如图1 A所示,灰霉病原菌培养3 d后,菌丝活力较强,白色稀疏状菌均匀分布且未产生孢子;图1 B为灰霉病原菌培养3-5 d后,菌落呈灰色时孢子活力及致病力较强。为下一步孢子侵染试验做准备。

 

 

  2.2 葡萄品种资源的灰霉病抗性鉴定结果

 

  如表1对其进行分析,供试101份葡萄品种中均不存在免疫类型。在14份中国野生葡萄品种中,高抗品种有2份,为双优和秦岭桑叶,抗病品种有9份,2份感病品种和1份高感品种;欧美杂种葡萄中未发现高感品种,有高抗品种4份(皇冠、金星无核、高妻、火星无核),抗病品种25份(巨峰等),中抗品种9份,感病品种7份;欧亚种葡萄品种不存在高抗品种,抗病品种5份,为沈农金皇后和葡萄园皇后等,中抗品种3份(里扎马特等),感病品种19份和高感品种9份(红地球、玫瑰香、维多利亚和无核白鸡心等)。结合表1可看出,美洲种葡萄着色香和康可均为高抗品种;4份欧山杂种葡萄品种均为抗病品种;高感品种均为欧亚种葡萄品种。

 

 

 

  通过对灰霉病病抗性表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由表1和图2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葡萄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在101份品种中,高抗(HR)材料8份,抗病(R)材料43份,中抗(MR)材料12份,有28份材料表现为感病(S),10份材料表现为高感(HS)。

 

  本研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101份葡萄种质资源的灰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确定了不同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能力,筛选出了抗灰霉病的品种资源,研究结果为今后葡萄抗病育种中亲本选择与选配奠定了基础,也为生产中制定合理的防病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