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370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解淀粉芽孢杆菌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2021/12/15 19:21:01] 来源: 作者:Admin

元谋综合试验站

杜鸿燕 郭淑萍 白明第 杨顺林 和国优

 

  摘要:葡萄白粉病是葡萄病害中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目前已严重阻碍云南葡萄产业的发展,其防治仍主要依赖化学防治,鉴于化学防治所导致的抗药性风险及农残超标,本文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云南葡萄白粉病的第一个发病高峰期(中低海拔干热河谷区)和第二个发病高峰期(高海拔冷凉区)分别进行了葡萄白粉病的药剂实验,以同一种化学药剂组合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进行田间白粉病的防控,并以清水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白粉病第一发病高峰期,三次施药后,虽然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显著低于杀菌剂(77.2%),但也达到70%;在葡萄白粉病第二发病高峰期,三次施药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为65% ,则显著高于杀菌剂的防治效果(46.33%)。此外,本文对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葡萄叶片进行光合速率的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这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可用于田间葡萄白粉病的防控。

 

  关键词:葡萄 白粉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药剂防治

 

  近年来,随着避雨栽培在各地的普及,在减轻了葡萄上霜霉病病害的同时,加剧了葡萄白粉病的发生。随着云南葡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葡萄白粉病严重阻碍了云南葡萄产业的发展。在云南每年的三四月份葡萄白粉病开始发生,于五六月份成为中低海拔干热河谷区,如宾川、元谋、元江等葡萄产区的发病高峰期,即为云南葡萄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高发的第一个时期,七八月则是高海拔冷凉区,如昆明、寻甸、石林、安宁等地的发病高峰期,即云南葡萄白粉病盛行的第二个时期。

 

  葡萄白粉病病原菌为真菌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钩丝壳属,葡萄钩丝壳 [Uncinula necator (Schw.) Burr]。葡萄白粉病可侵染所有的绿色组织,引起红提叶片褪色或呈灰白斑块,葡萄果实被白粉病侵染,会造成果粒不膨大或大量裂果问题,并导致一些次生病害的发生,从而降低葡萄产量和质量。

 

  目前,各葡萄产区均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控葡萄白粉病,如在新疆地区利用腈苯唑对葡萄白粉病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仅为60.08%;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早熟葡萄产区施用常规化学药剂三唑酮防治葡萄白粉病,防治效果最高仅为51.81%,且需在发病初期使用,并复配保护剂提高其防治效果。此外,也有一些生防菌剂用于葡萄白粉病的防控,如BMC 复合菌剂、绿康微芽孢杆菌菌剂等。但在云南葡萄产区利用生防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的极少,均以化学防治为主,且防控效果逐年下降。解淀粉芽孢杆菌在防控其他作物病害中效果理想,如用解淀粉芽孢杆菌HZ-6-3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可达81.12% ;解淀粉芽孢杆菌LXY-6-2发酵液对辣椒根腐病防治效果最高达91.73% 。但未见解淀粉芽孢杆菌用于防治葡萄常见病害的报道,故本实验欲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控效果,为葡萄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选择依据,为云南葡萄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小区设置

 

  试验分别于20206月和8月两个葡萄白粉病发病高峰期进行。葡萄白粉病第一次发病高峰期,试验地点位于葡萄种植热区的宾川县金牛镇大新村葡萄园内,海拔1450m,土壤为沙壤土。试验品种为红地球葡萄(树龄3年),采用单篱架栽培,行株距1.4 m×0.8 m。葡萄白粉病第二次发病高峰期,试验地点位于葡萄种植冷凉区的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区云南农业大学现代科研实践基地,海拔2727m,试验品种为红地球葡萄(树龄11年),采用篱架式栽培,每棚种植两行葡萄,行株距为2.0m×1.0 m

 

  在两个葡萄白粉病高发时期进行药剂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处理1:吡唑醚菌酯+腈菌唑;处理2: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3: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一个处理小区面积为10m2

 

  1.2 供试药剂

 

  药剂140%腈菌唑悬浮剂剂1500倍,由福建新农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药剂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由山东康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药剂3:有益微生物≥10亿个/ml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0-KC悬浮剂100倍,由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在白粉病发生期每隔7d施药1次,共施药3次,采用农用常规的小型喷雾器进行田间喷雾,全株均匀施药。喷药由植株上部至下部对叶片的正反两面进行喷药、果穗湿润至药液不下滴为宜。每次施药前每个处理随机调查6棵葡萄树,每棵葡萄树随机调查10片葡萄叶片,根据叶片为害分级标准[2]记载发病情况, 按照下列方法分别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6]

 

  叶片分级标准。0级:无病叶。1级:病斑面积小于整片叶面积的15%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大于整片叶面积的51%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施药后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1.4 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测定

 

  本次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测定采用德国制造GFS-3000型光合作用测定仪器。实验设置光照强度1200 lx,温度28℃,二氧化碳浓度为室内浓度的测定条件,选定24株长势相近或相同的植株, 12株为对照,12株为处理,在测定前十二小时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叶面肥100倍液,以喷雾方式均匀喷施于葡萄叶表面,在处理和对照的12株中各选取3株使用德国制造GFS-3000型光合作用测定仪器测定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为证实解淀粉芽孢杆菌对葡萄植株内各光合参数的影响是否显著,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1.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分级法调查病情指数和计算防治效果。使用Spass软件和DPS软件进行分析,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对不同处理的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发病时期葡萄白粉病田间防控效果

 

  葡萄白粉病第一发病高峰期(中低海拔干热河谷区,宾川),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后,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表1):第1次施药后,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的葡萄其白粉病病情指数由83.1降低至44.4,防治效果达54.6%,杀菌剂处理的病情指数由78.2降低至58.2,防治效果仅为40.49%;第2次施药后,两个处理病情指数均降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病情指数由44.4降低至33.7,防治效果增加至65.99%,高于杀菌剂处理的61.86%;第3次施药后,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的病情指数由33.7降低至30,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70%显著低于杀菌剂的防治效果77.2%

 

 

  葡萄白粉病第二发病高峰期(高海拔冷凉区,寻甸),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后,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表2):第1次施药后,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的葡萄其白粉病病情指数由78.33降低至68.67,防治效果为16.58%,杀菌剂处理的病情指数由84.33降低至65.33,防治效果为20.08%;第2次施药后,两个处理病情指数均降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病情指数由68.67降低至51.67,防治效果增加至44.11%,高于杀菌剂处理的35.06%;在第3次施药后,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的病情指数由51.67降低至35,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65%显著高于杀菌剂的防治效果46.33%

 

 

  2.2 解淀粉芽孢杆菌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葡萄叶片中光合速率的测定(表3):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葡萄植株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后,经DPS分析,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施药组总体净光合速率(4.44)显著高于对照组(3.35),p=0.00790.05,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葡萄植株三天内总体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见(图1)。

 

 

  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后,经DPS分析,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施药组总体气孔导度(64.53)显著高于对照组(37.03),p=0.01170.05,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葡萄植株三天内叶片气孔开放程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见(图2)。

 

 

  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后,经DPS分析,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施药组其总体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为405.94 ,对照组为372.78P=0.12980.05,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葡萄植株三天内叶面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见(图3)。

 

 

  3 讨论

 

  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止葡萄白粉病,施用三次后其防止效果可达到70%,与化学药剂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解淀粉芽孢杆菌也可有效防控其它作物病害,如利用HZ-6-3解淀粉芽孢杆菌来防治番茄灰霉病,其效果可达81.12%。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LXY-6-2发酵液灌根48小时后接种辣椒根腐病病原菌孢悬液在接菌7d后的防治效果最高达91.73% 。解淀粉芽孢杆菌MT323作为生防菌剂施用对烟草黑胫病田间防效达64%,是一株应用前景良好的芽孢杆菌。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JF-1可以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可达到75.15%。本实验也得到了相似的效果,即解淀粉芽孢杆菌可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促进葡萄植株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进而促进葡萄植株的光合作用。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促生的作用。BMF04菌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发酵液处理的黄瓜种子及其栽培土壤,均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出苗率、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茎粗、株高和须根数,其中拌土处理效果最好。用稀释500倍的解淀粉芽孢杆菌JF-1发酵液处理种子可提高黄瓜种子的活力指数21.75% ,明显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增幅为43.48% ,增加黄瓜幼苗的侧根数、最大叶面积和叶片绿色度的效果较好,增幅分别达到 38.32%52.12%13.26% 。解淀粉芽孢杆菌 Lx-11稀释倍数为100倍时,对水稻种子和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水稻植株的叶绿素 a、叶绿素 b、总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别为 45.97%49.62%46.95% 225.43%[12]。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 B1619对番茄生长具有显著促生作用, 其中以100倍稀释液各生理指标活性增加最大,对番茄喷施后,番茄植株的叶绿体色素、胡萝卜素和根系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别增加 47.92%38.37% 49.75%)。解淀粉芽孢杆菌对葡萄植株有促进光合速率的作用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解淀粉芽孢杆菌可用于葡萄白粉病的防控,作为一种微生物菌剂,它既不会对环境,土壤造成污染,在生产实际中还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生产中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后对葡萄植株还具促生效果,更有利于葡萄植株的健康。所以将解淀粉芽孢杆菌用于实际的生产当中,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江苏葡萄园实蝇发生规律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