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综合试验站
陈爱军 何建军 宋雅琴 娄兵海
阳光玫瑰葡萄是中晚熟优良鲜食葡萄品种,属欧美杂交种,2009年引入中国,该品种具有花芽分化好、肉质脆硬、玫瑰香味浓、商品性好、抗病性强、耐运输等优点,成为近年全国主要发展且栽培效益最高的鲜食葡萄品种。随着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增大、集中上市,2020年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呈现下行趋势。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广西葡萄栽培主产区, 2021年全市阳光玫瑰葡萄栽培面积约400 hm2。阳光玫瑰在桂林市成熟上市期8月中旬,与桂林市现有葡萄主栽培品种集中上市期重叠,同时受国内阳光玫瑰产量激增的影响,阳光玫瑰葡萄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为探索阳光玫瑰葡萄错峰生产上市,我们于2021年在桂北开展了阳光玫瑰葡萄促早栽培试验示范,现将促早栽培效果和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促早栽培效果
试验地点位于广西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木匠户村,示范园全园面积1.33 hm2。2018年3月上旬定植建园,5bb砧木,定植株行距4×3 m,连栋大棚,半限根栽培,全园配置水肥一体化系统,T字型(一字型)整形。果园管理良好,树势健壮。2021年进行促早栽培试验示范面积0.13 hm2,常规栽培区面积1.2 hm2。
促早栽培区:2021年1月2~3日冬季修剪,保留基部2~3个芽修剪;1月5日,使用单氰胺破眠催芽;1月8日,对大棚四周进行围膜增温;2月15日,萌芽盛期;4月2日,初花期;4月10日,盛花期;7月25日采收,平均667 m2采收商品果1680 kg,平均穗重886.2 g、平均单粒重13.2 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16.2%,全园统果收购价24元/kg。
常规栽培区:2021年1月10~14日冬季修剪,保留基部2~3个芽短梢修剪;1月15日,使用单氰胺破眠催芽; 3月5日,萌芽盛期;4月25日,初花期;4月30日,盛花期;8月5日采收,平均667 m2采收商品果1320 kg(统计促早栽培区相邻地块同等面积产量),平均穗重865.7g、平均单粒重11.4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16.3%,全园统果收购价20元/kg。
促早栽培区比常规栽培区采收期提早了10d,平均667 m2产量增加360 kg,产值增加13920元,利润增加11420元。促早栽培区产量偏高,对提早成熟、提高品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促早栽培效果并没有更好体现。促早栽培区平均果穗单粒重比常规栽培区增加了1.8 g,单粒重增加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促早栽培主要技术
2.1 冬剪及破眠催芽
桂林市阳光玫瑰葡萄12月中旬叶片黄化,12月下旬落叶,常规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冬季修剪一般在1月中旬进行。为实现提早萌芽,提早开花、提早成熟上市,阳光玫瑰促早栽培冬季修剪时间以12月底至1月上旬宜,在这一时段,选择光照条件好的时间及早冬剪。连栋大棚T字型(一字型)整形或H型整形,保留基部2-3个芽作短梢修剪;简易小拱棚避雨栽培V形架式树形,采用中梢修剪,每米架面留结果母枝5~7条,每个结果母枝留4~6芽。
冬剪结束后及时清除园内枯枝落叶,然后使用单氰胺进行破眠催芽,具体方法是用50%单氰胺15倍溶液均匀涂抹在结果母枝除顶芽外的所有芽眼。
2.2 覆膜增温
完成单氰胺破眠催芽后及时进行全园覆膜,以增加棚内温度,促使葡萄提早萌芽。连栋大棚栽培果园,完成天面覆膜后,再对大棚四周用农膜封闭固定,形成一个封闭大棚,实现增温、保温目的。简易小拱棚避雨栽培果园,先覆盖小拱棚避雨膜,然后将两个避雨棚间的天面用农膜连接封闭并固定,连接避雨棚天面的农膜,间隔20~30cm,打一个直径约0.8cm的小孔,防止因降雨造成积水使棚膜破损,最后将全园四周用农膜封闭并固定,使之形成一个连体封闭棚,达到增温、保温效果。为便于管理,封闭棚面积不宜超过3333 m2,南北各对开1~2扇宽1.5~2m、高1.5m的门,便于通风。
葡萄不同生育期对温度要求不同,一般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0~25℃,浆果生长期适宜温度为25~28℃。封棚后棚内温度、湿度的变化与气温、太阳光照、降雨等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因此,要结合天气、棚内温度、湿度及葡萄生育期情况,适时开门甚至揭开部份四周围膜通风降温、降湿,保证棚内温、湿度适宜葡萄生长发育。日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逐步揭除四周覆膜,日最低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全部揭除四周围膜;恢复为大棚或简易小拱棚避雨栽培。
2.3 水肥管理
完成单氰胺进行破眠催芽后,及时全园淋(滴)一次透水以促进萌芽快而整齐。萌芽至全园全部揭除四周围膜期间,要特别注意园地地面干爽,有利于减轻棚内湿度。新梢生长期,注意适当控水,有利枝梢生长健壮,避免枝梢徒长。全园全部揭除四周围膜后的水份管理,参照常规栽培。
萌芽至全园全部揭除四周围膜期间追肥,不能偏施氮肥,避免枝梢徒长。新梢萌芽展开2~3片叶,淋(滴)施一次15:15:15氮磷钾均衡型水溶肥、含镁钙硼铁等多元素的中微量元素水溶肥,667 m2用量各2.5~5 kg;之后视树势情况,间隔10~15d淋(滴)施一次15:15:15氮磷钾均衡型水溶肥,667 m2用量2.5~5 kg;新梢生长期,结合农药使用,喷施2~3次叶面肥,叶面肥选择要根据树势情况进行调整,树势偏弱时选择含氮高的多元素叶面肥,树势偏旺时选择含磷钾高的多元素叶面肥。全园全部揭除四周围膜后的追肥管理,参照常规栽培。
2.4 花果管理
促成栽培一定要突出早熟、优质才能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注意控制单穗重量及单位面积产量以提早成熟上市。开花前1~3d对花穗进行整形修剪,每个花穗只保留穗尖3.5 cm;花满开后1天,用25ppmGA3 +1.25ppmCPPU浸泡花穗,间隔13~3d用25ppmGA3 +3.5ppmCPPU浸泡果穗促进果粒膨大。每根结果枝条只留一穗葡萄,果粒黄豆大小时及时疏粒,每果穗留果50~60粒。使单穗重控制在600~750 g,667 m2产量控制在1000 ~1250kg。成熟前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3%过磷酸钙溶液、抹除基部老叶及过密的枝叶、地面铺设银色反光膜等措施,可促进果实提早成熟。
2.5 病虫害防治
萌芽至全园全部揭除四周围膜期间,棚内相对湿度经常超过80%,特别容易发生灰霉病,因此,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预防灰霉病。一要搞好田间卫生,冬剪后及时收集园内枯枝落叶,发酵堆肥(或其他方法处理);绒球期全园均匀喷雾一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越冬病虫源。二要根据棚内温、湿度变化情况,适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温、湿度;萌芽后,及时按18~20cm的梢间距抹芽定梢,避免枝叶密闭;从而营造不利于病菌繁殖传播环境条件。三是要在适宜的防治时期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预防,新梢展2-3叶、花序分离、开花前及谢花等四个时期,各喷1次以预防葡萄灰霉病为主的农药。全园全部揭除四周围膜后的病虫害防治,参照常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