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综合试验站
刘晓 陈建
近年来,夜蛾类害虫在四川、重庆一些葡萄园危害非常严重,实际上,该类害虫现已成为本区域危害最重的害虫种类。夜蛾类害虫发生危害相对来说在1-2年生未挂果的葡萄新建园内比较严重,这些新建园新梢萌发旺盛,为了尽快培育树形,大量的二次、甚至三次副梢都需要保留用于枝蔓延长和占据架面空间,这样也就为夜蛾类害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原料,新梢叶片及梢尖随后成为重点危害部位。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葡萄园发生最普遍、危害也最重的夜蛾主要是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幼虫体表光滑,浅绿色,老熟幼虫体色深绿,身体两侧下方各有一条纵向、黄绿色条纹斑;斜纹夜蛾幼虫体表有黑色条纹斑,老熟幼虫体侧两端有半月形黑色斑纹。夜蛾类成虫喜欢在光源附近产卵,因此在葡萄园旁侧有路灯、诱虫灯和住家户的附近地带产卵量大,危害也更重;此外,夜蛾类害虫的成虫夜间主要依靠化感途径和方式来寻求食源和定位,也就是说雄虫和雌虫首先是通过葡萄叶散发的气味远距离地寻找到葡萄园和葡萄植株,然后,雄虫进一步通过雌虫散发的性激素近距离找到雌虫,随后完成交配;交配完成以后,雌成虫随即在附近的葡萄新梢叶片上完成产卵。被害叶片散发出来的气味相对更大,由此也更加吸引成虫靠近交配产卵,因此往往在已被害植株上常见危害更重,甚至经常出现多批次、不同龄期幼虫同时在叶片上危害的现象。
夜蛾类害虫危害主要发生在6-9月,在7-8月的高温夏季危害最重。低龄幼虫喜欢3-4条聚集在一起危害,从新叶表面看形成一个帽状凸起,翻过来看,则形似一个凹坑,几条幼虫均聚集在坑里;幼虫危害叶片形成大量缺刻、孔洞,幼虫的吐丝、颗粒状粪便混杂在一起,同时也严重污秽叶片;老熟幼虫喜欢独自占据一张叶片取食危害,可以将叶片啃食成网状,因此危害相当大。在老熟的葡萄叶片上,也会有夜蛾类害虫危害取食,但由于组织纤维含量高,叶肉不易啃食也不够营养,幼虫只能啃出一些稀疏分布的网状孔眼,这种状况一般会迫使幼虫迁移,缓慢转移到同一植株的新梢上去危害。
导致夜蛾类害虫上升为头号害虫,主要的原因是其抗药性特别强。根据我们的试验和观察,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单一药剂都不能有效防治夜蛾类害虫,因此,需要采取不同技术措施对其进行综合防控,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尽快让新梢老熟,树体成形。四川、重庆一带春季到来早,4-6月份葡萄新梢生长迅速,生长量大,因此这个阶段要施足肥水,尽快让新梢生长到位和叶片成熟老化。老熟的叶片纤维含量高,不会、或者较少吸引夜蛾类害虫在上面产卵,因此可以有效回避该害虫危害,促使飞来葡萄园内的夜蛾成虫,也会转移到园区外面一些更适宜其后代幼虫取食的杂草等植物上面去产卵繁殖。
2、悬挂性诱剂装置,吸引消灭雄成虫。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夜蛾性诱剂诱芯和捕获装置,根据我们的前期试验和观察,这些装置可以有效迷惑、诱集夜蛾雄成虫,减少雌成虫交配机会,减轻夜蛾类害虫危害葡萄。实际上,在四川、重庆的一些管理有方、效益较好的葡萄园,注意到已经开始使用这种装置了。
3、设置和悬挂诱虫灯,诱杀夜蛾成虫。在葡萄园放置诱虫灯,到底是诱杀蛾类害虫多,还是把蛾类害虫诱集到葡萄园来危害,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此外,诱虫灯免不了会诱杀大量昆虫天敌,这也是一个备受绿色环保人士诟病的问题。但是,将诱虫灯悬挂在葡萄园四周、距离葡萄园位置相对较远的地方,可以有效避免把蛾类成虫诱集到葡萄园危害、同时又能大量消灭其危害;诱虫灯的设置,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可以监控夜蛾成虫数量消长规律,实现对其危害的预测预报,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夜蛾类成虫一般上半夜活动,因此可以只在上半夜开灯,下半夜自动关闭,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诱杀过多害虫天敌。
4、做好预测预报,及时喷药灭虫。每年雨季来临,也就是夜蛾类害虫羽化、交配和产卵的高峰期。四川盆地的雨季一般是从5月下旬开始,最晚从6月中旬开始,因此从5月下旬就要注意做好夜蛾类害虫的预测预报,这可以从性诱剂诱芯装置或诱虫灯诱集的成虫数量变化上精准判断产卵与危害高峰期。一般来说,诱集的夜蛾成虫数量陡然增加,一般就是最佳喷药时期。目前,能够有效防治夜蛾类害虫的化学药剂不多,单一性的药剂大多因抗药性问题已经失去杀虫效果,因此最好购买复配型夜蛾专用杀虫剂来进行化学防治,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晴等,即使是这些复合型药剂,也必须定期更换使用,否则也会使得该类害虫抗药性很快增强,失去杀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