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病害防控岗位
1、葡萄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控
4月1日付学池老师受山东莒县葡萄研究所张志昌所长的邀请,到葡萄研究所观察了葡萄育苗室葡萄苗嫁接口霉变的发生情况。经调查发现部分葡萄嫁接口及幼芽处发生霉变腐烂,致使部分葡萄苗木病害传播,造成苗木损失,现提出防治的具体措施如下:
物理防治:可在育苗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杀菌:在距离地面高度约2.5米左右安装紫外线杀菌灯,每个育苗室内可对角安装4盏(或根据不同功率的性能布置盏数)。其主要作用是,灭杀空气环境中的一些病原菌及照射到育苗箱体和苗木表面的病菌(紫外线杀伤力较强,串透力较弱),减少病菌的传播。每天各育苗室可开灯4次,每次照射40-60分钟,相隔5小时开灯一次(可安装定时数控器,自动开关紫外线灯)。只在育苗期内使用。请勿在开紫外线灯时在室内进行其它工作,预防长时间在紫外线下照射对人体的伤害。减小育苗室内温湿度:据观察,现在育苗室内地面湿度太大(地面存水),地面保持潮湿,每天用喷雾器或喷壶喷施一次即可,室内的湿度保持60-70%,室内温度在23-25°C,可明显减轻病害发生或延迟病害的发生期。真菌性病害发生的最适条件为湿度在80%以上,温度28°C左右。
化学防治:选用不易产生药害的化学药剂,例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喷施倍数1250倍,25%吡唑醚菌酯乳油,喷施倍数1000倍,43%戊唑醇悬浮液,喷施倍数3500倍, 80%硫磺水分散粒剂,喷施倍数600倍等。以上四种药剂对白绢病和白纹羽根腐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在喷洒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液时,三种药剂均属于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易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同种药剂使用不要超过两次。在现有育苗期间,无论育苗框内嫁接苗木有没有发生霉变(因已有病株发生,此环境或砧木、接穗一定有病原菌潜伏,适宜发病条件时就会发病),每隔十天喷洒一次药剂。每次喷洒药剂时,将接穗和发出的幼芽均匀喷洒,药械喷头以雾状为宜,枝条上稍有流药液即可为度,喷洒药液不易过多,预防幼芽发生药害。育苗框体、保湿盖布也要喷药杀菌。
对于药剂防效,采用以下两种实验方案:实验一先把四种药剂在一个育苗室内,同一位置选四箱育苗框,按上面药剂配比浓度,各喷一框,挂牌标记,可快速筛选一下各种药剂的防效情况。实验二:四种药剂按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3%戊唑醇悬浮液和80%硫磺水分散粒剂的顺序对各育苗室所有框进行喷洒。如果实验一中发现比实验二药剂顺序效果更好的药剂,就按防效较好的药剂顺序交替使用。
在每次喷药前,调查一次苗木发病情况,调查方法为:在每个育苗室中选一框,插苗比较均匀,统计记载一下实际株数(比如1540株/每框),然后在喷药时,选择不同的位置调查5框或10框,每框只记载发病枝条(有霉变就算数),统计发病率,计算该种药剂的防治效果。
计算方法:
每框发病率(%)=每框病株数/每框总株数(1540)x 100
每室发病率(%)=5框(或10框)病株数/5框x 1540或10框x 1540x 100
总发病率(%)=所有育苗室调查病株总数/调查框数x 1540 x 100
可按照各种药剂发病率顺序比较(因没设清水对照)药剂防治效果。根据发病率低的,防效就高的原则比较。如果各育苗室设一筐喷清水对照,防治效果的统计方法为:防病效果(%)=(清水对照发病率-陪伴要处理发病率)/清水对照发病率x 100。这样既可以了解本次使用该药剂的防治效果,又可了解10天内植株病情的发展情况,通过四种药剂各使用一次,也可筛选到那种药剂效果更好。为更好的防治提供有效数据,打下基础。
翌年育苗建议:(1)选高效内吸杀菌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3%戊唑醇悬浮液、45%施纳宁(代森铵)水剂,80%硫磺水分散粒剂、硫酸铜等杀菌剂。(2)在嫁接前对使用的砧木和接穗均用筛选到的高效内吸杀菌剂,浸泡20-30分钟,彻底杀菌。(3)对嫁接机械定时消毒:用84消毒液、或0.5-1%的次氯酸钠、或70%酒精喷洒消毒。(4)嫁接、封蜡、装箱放入育苗室架上后,对苗木、盒体、架子可进行一次喷洒84消毒液全面消毒杀菌。(5)基质晾晒和杀菌:购买基质在使用前进行高温晾晒,使用时可在加水拌湿时,按1:400-500倍加入药液杀菌(1斤药:400-500斤基质),选用药剂为:45%晶体石硫合剂、45%施纳宁水剂、80%硫磺水分散粒剂、硫酸铜,均不易产生抗药性。这几种药剂可先做一下实验,加入浓度为不影响生根、组织愈合、发芽的药剂浓度为准。基质尽量用新的,往年用过的尽量不用,或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再用。(6)育苗室内的温湿度调整:育苗室的湿度调整到50%-70%,温度调到25°C左右,将会大大减轻病害发生。
病害的防治,预防是关键,病害一旦流行发生,控制就有一定的困难了。树立减少损失,预防为主的理念。经对育苗室嫁接苗木病害发生现场观察,从取病枝、不同砧木、不同时期的育苗基质以及健康砧木、阳光玫瑰接穗,进行常规、消毒、灭菌及恒温培养、病原菌的分离等技术手段,表明无论是砧木,还是接穗枝条体内均带有不同的病原真菌。从不同基质的诱发结果看,灭菌与未灭菌的基质均没有白色菌丝团发生,表明基质内不一定带有病原菌,结果还有待于继续观察。采砧木葡萄树和采接穗葡萄树带菌现象,与葡萄基地多年种植不同的葡萄品种,不断更新品种再植、重茬有关,导致种植的葡萄树体带菌。
对于葡萄育苗嫁接口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葡萄砧木带菌、葡萄接穗带菌,当机器嫁接时,嫁接口处无论是砧木、还是接穗均造成伤口,导致商流流出液正是病菌生长的营养液,在枝条休眠期生长势衰落,育苗室温度、湿度恰好适合病菌生长,使得嫁接口处长菌霉变腐烂。无论是病原菌、还是腐生菌,消毒不彻底的情况下均可导致嫁接口(伤口)处霉变腐烂,不能愈合。
2、绿色防控
团队成员付学池老师主要在河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进行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在河南商水绿苑葡萄基地发现该园第二年生阳光玫瑰葡萄叶片上发生灰霉病,指导对发生灰霉病的病枝、病叶进行修剪,修剪后喷施腐霉利+霜霉威盐酸盐,兼防霜霉病。河南兰考农科园葡萄基地,安排了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该园绿盲蝽危害严重,也可能与葡萄园地下种植生草有关(毛叶苕子)。5月12日到杭州试验站杨渡核心基地,同吴江站长一起考察了葡萄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部分葡萄小苗有红蜘蛛的危害;阳光玫瑰及其他品种葡萄叶片有病毒病发生。由于葡萄花穗在开花期遇到高温,导致花期授粉不好,导致果穗果粒稀疏,部分葡萄品种果穗坐果受到影响。同时安排了由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抗病毒生物菌剂防治病毒病的示范,对葡萄叶片病毒病发生区域,每隔10天喷洒一次抗病毒生物菌剂300-400倍液,连续喷洒4-5次,调查新长叶片发生情况,统计发病率,计算防治效果。5月15日到南京葡萄试验站,同吴伟民站长交流了安排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同钱亚明老师、闫利春博士一起到江苏农科院园艺所院内葡萄大棚和溧水葡萄基地,调研了葡萄病虫害发生情况。在溧水葡萄基地安排了利用80%硫磺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粉病防治试验。5月17日到济南葡萄试验站,同王咏梅站长和宫磊老师一块交流了今年田间葡萄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情况。到试验站葡萄基地进行了调研,今年绿盲蝽发生猖獗,对叶片及果穗危害严重。
3、葡萄病虫害调查
5月13日同杭州葡萄试验站吴江站长一起到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兴海村,参观考察了各大棚葡萄种植的为害情况。据葡萄种植户向镇政府反映:5月8日发现有部分葡萄幼果表面有黑点,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镇政府分管领导非常重视,迅速派当地农技人员进行调查了解,调查中发现涉及的农户较多,面积较大,有150多亩葡萄不同程度的出现果实有黑点现象。据农户反映,去年个别果园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但不是很严重,今年农事管理与去年基本相同。经对兴海村部分葡萄园实地踏勘,发现葡萄园葡萄叶片有许多不规则黑色斑点和不规则穿孔,部分果实表面有黑点及结痂等现象。品种间发生程度有所不同,阳光玫瑰品种发生较重,同时,发现叶片穿孔集中的区域,其附近果实表面有黑点情况较重。经综合分析判断,导致盖北部分葡萄叶片穿孔、果实有黑点的原因是绿盲蝽危害所致。绿盲蝽一般以卵在桃、葡萄、棉花枯断枝茎髓内以及剪口髓部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绿盲蝽有趋嫩为害习性及喜在潮湿条件下发生。若虫为害葡萄嫩芽和花苞,也可以在蚕豆、胡萝卜及杂草上为害。在浙江一年可发生5代,9月下旬开始产卵越冬。由于去年冬季温度偏暖,今年春季温度又偏高,绿盲蝽发育期提前,而农户一方面不知情,另一方面仍按往年经验进行常规防治,且多是以病害预防为主,导致前期绿盲蝽发生较重。建议当地加强对绿盲蝽发生规律的监测和防治,尤其要做好冬季果园的清园,减少害虫越冬基数,同时做好葡萄前期防治。可利用性诱剂进行预测预报,在8月底到9月中旬绿盲蝽返回葡萄园产卵越冬前,悬挂性诱剂,发现诱剂到绿盲蝽成虫时,开始喷洒杀虫剂,10-15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次,有效减少越冬虫卵。同样在春季葡萄萌芽后,开始悬挂性诱剂,发现成虫后,结合防治红蜘蛛,黑痘病、灰霉病,喷酒杀虫剂及杀菌剂。有效防治绿盲蝽幼虫的危害。来年关键时候打药:2叶1心期、新梢10㎝长、花序分蕾期。
防治绿盲蝽的药剂有:10%的吡虫啉1500倍丶25%噻虫螓4000倍丶4.5%高效氯氟菊酯1500倍,2%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丶苦参碱300-500倍,特福力等。吡虫啉与菊酯类农药交替喷洒。了解情况后,实地对果农进行绿盲蝽绿色防治进行了现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