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防控岗位
马罡 林清彩 马春森
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是葡萄种植中的重要害虫,为了探究诱虫灯和性诱剂对这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田间诱捕试验分析诱虫灯和性诱剂单独及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的诱捕效果。结果显示,斜纹夜蛾具有明显的趋光性,诱虫灯和性诱剂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的诱捕量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葡萄透翅蛾具有负趋光性,单独使用性诱剂的诱捕量最高。因此,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葡萄园内实际害虫发生情况,选用适当的灯诱或性诱使用方法,达到有效防止害虫的目的。
1 引言
中国葡萄种植面积世界排名第二,葡萄产量排名第一。但是葡萄种植过程中发生的众多病虫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及质量。其中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 regalis Butler)是葡萄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蛀食嫩梢、枝蔓及穗轴,导致叶片变黄、落花落果。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花、果实等,近年来在葡萄上为害加重。
在我国葡萄害虫绿色防治技术当中,诱虫灯及性诱剂是葡萄种植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诱虫灯是利用昆虫正趋光行为以达到诱捕昆虫的目的,许多昆虫特别是夜行性昆虫具有正趋光的习性。影响昆虫趋光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光源波长、光照强度、光源偏振性、环境因子以及昆虫自身的性别及年龄等。此外,外界光源、恶劣天气环境、设备自身条件也影响诱虫灯的诱捕效果。性诱剂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单一性别的昆虫,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专一性及环境友好性等特点。性诱剂协同诱虫灯能显著提高二点委夜蛾、二化螟和美国白蛾等害虫的诱捕效果,但是对稻纵卷叶螟诱杀效果不显著。此外,诱虫灯水盆上方添加性诱剂诱捕的烟草夜蛾数量少于两种诱捕器的数量总和。
2018-2020年,我们通过田间设置诱虫灯调查葡萄园内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发现斜纹夜蛾是诱捕到的主要害虫,但是诱虫灯诱捕不到葡萄园中存在的葡萄透翅蛾。2019-2020年,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分析诱虫灯和性诱剂单独及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的诱捕效率。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使用的频振式诱虫灯购自深圳市奥瑞有害生物防治科技有限公司,型号JH-D330/D,功率15W。试验使用的性诱剂成分分别为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葡萄透翅蛾性信息素,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9年8月4日至12月1日及2020年5月5日至10月30日在浙江温岭市滨海镇一葡萄园进行。
2.3 试验方法
处理1(诱虫灯):在果园外围2米处安装频振式诱虫灯。
处理2(性诱剂):在果园内放置诱捕器(其中放置性诱剂)。
处理3(诱虫灯+性诱剂):在果园中心位置放置频振式诱虫灯(诱虫灯的高度高于葡萄植株顶部20-30cm),再在诱虫灯上放置诱捕器(其中放置性诱剂)。诱虫灯和诱捕器作为一套诱捕装置。
诱虫灯及诱捕器悬挂在高于葡萄植株20cm,各处理间隔100米,重复3次。每隔4天左右调查一次诱捕到的斜纹夜蛾及葡萄透翅蛾数量。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方法诱捕到的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日均捕获量,以分析诱虫灯和性诱剂单独及联合使用分别对两种害虫的诱捕效果。所有数据均由SPSS 18.0处理分析。
3 结果
3.1 斜纹夜蛾与葡萄透翅蛾发生动态
由图2、图3可以看出单独使用诱虫灯或性诱剂、以及两种方式联合使用诱捕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的种群增减动态趋势是一致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年的种群发生情况。斜纹夜蛾2019年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有两个高峰期,2020年发生量较少,发生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图1)。葡萄透翅蛾2020年发生量高于2019年,但两年间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均在8月至10月(图2)。
3.2 不同诱捕方式诱捕效果比较
由图3可以看出,诱虫灯和性诱剂联合使用显著提高斜纹夜蛾的诱捕量,2019年的灯+性诱诱捕到的斜纹夜蛾成虫数量远大于单独使用灯诱和性诱两种方法诱捕到的成虫之和,2020年联合使用的诱捕量也与单独使用两种方法的诱捕量之和相同。因此,诱虫灯和性诱剂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诱捕效果有协同增效作用。
2019-2020年诱虫灯诱捕的葡萄透翅蛾成虫数量均为0,性诱剂诱捕的葡萄透翅蛾数量最高,而诱虫灯和性诱剂联合使用诱捕的葡萄透翅蛾成虫数量低于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捕量(图4)。由此可以推断诱虫灯对葡萄透翅蛾驱避作用。
4 讨论
单独使用性诱剂和诱虫灯对不同昆虫的诱捕效果不同,对斜纹夜蛾、二化螟、甜菜夜蛾等昆虫来说性诱剂诱捕量比诱虫灯诱捕量高,而烟草夜蛾诱虫灯诱捕效果较高。本研究中同样发现性诱剂对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成虫的诱捕量高于诱虫灯诱捕量,但是当性诱剂和诱虫灯联合使用时对两种害虫的诱捕效果有明显不同。性诱剂和诱虫灯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诱捕效果有协同增效作用,而对葡萄透翅蛾则表现出拮抗作用。
根据图4我们可以推断葡萄透翅蛾具有负趋光行为。昆虫的趋光行为与求偶、交配、产卵等活动具有节律性,昆虫趋光行为应该与这些行为节律间有关。斜纹夜蛾是夜行性昆虫,而葡萄透翅蛾的羽化、交配及产卵等行为均在白天进行,两者不同的趋光性表现应该与其行节律有关。此外,昆虫复眼结构、视蛋白种类及其表达量和视觉基因表达模式的昼夜节律也影响其趋光行为,可以据此进一步研究葡萄透翅蛾的负趋光行为机制。
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是危害葡萄的重要害虫,两者能在同一葡萄园内发生且发生期有较高的重合(图1、2)。但是对斜纹夜蛾诱捕量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灯诱和性诱联用对葡萄透翅蛾的诱捕量却又相反的作用,而且葡萄透翅蛾对诱虫灯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因此,为了实现葡萄园内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诱捕效果的最大化,建议将斜纹夜蛾性诱剂与诱虫灯安置在同一位置,而葡萄透翅蛾性诱剂安置在诱虫灯灯光覆盖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