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防控岗位
范旭东 董雅凤 张尊平 任芳 胡国君
‘ 阳光玫瑰’ ( S h i n e -Muscat)葡萄是日本选育的新品种,由于其具有果肉鲜脆、多汁、玫瑰香味等特点,深受果农和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然而,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种植过程中发现,田间阳光玫瑰葡萄苗木普遍表现小叶、褪绿、皱缩等严重的类似葡萄扇叶病的症状,影响其经济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阳光玫瑰’葡萄在田间表现症状的原因?到底是不是由病毒引起?关于这样的问题,社会上仍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借最近国内外发表的有关阳光玫瑰的论文来解释下这些问题。日本学者Chiaki等人于2019年在Journal of General PlantPathology杂志上发表了1篇题为“Dwarfing caused by viral pathogensand leaf malformations in ‘ShineMuscat’ grapevine”(阳光玫瑰叶片变形及病毒引起的矮化)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日本保存的阳光玫瑰无病毒原种不携带病毒和类病毒,但母本树(原种接穗嫁接在5BB砧木上)携带葡萄蚕豆萎蔫病毒、葡萄双生病毒A、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和葡萄黄斑类病毒1等病毒和类病毒。由于生产中阳光玫瑰繁殖材料均来源于母本树,因此导致了田间栽植的阳光玫瑰普遍带毒;接种病毒后的阳光玫瑰表现出严重的植株矮化和叶片畸形症状(图1);在24℃条件下,即使不带有病毒的阳光玫瑰,有时也会表现轻微的叶片畸形症状(图2),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主要结果为无病毒阳光玫瑰植株个别叶片也会表现畸形症状,但携带病毒的阳光玫瑰会表现严重的植株矮化和叶片畸形症状。
既然已表明病毒与阳光玫瑰严重的植株矮化和叶片变形发生有密切联系,那么到底是哪种病毒起主要致病作用?至今这个问题仍得不到回答,因为日本报道的表现严重矮化和叶片畸形的阳光玫瑰中,同时存在葡萄蚕豆萎蔫病毒、葡萄双生病毒A、葡萄黄斑病毒1和啤酒花矮化类病毒等病毒和类病毒,很难去判定哪种病毒与症状相关。虽不能明确具体哪种病原造成的危害,但我们可根据这几种病毒致病性的相关报道,分析和推测它们在阳光玫瑰病毒病发生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其中,葡萄黄斑病毒1和啤酒矮化类病毒是全世界葡萄上非常常见的类病毒,但之前研究从未发现它们可导致葡萄产生明显症状。葡萄双生病毒A是葡萄上近年报道的新病毒,Fan等人发表的题为“Firstreport of grapevine geminivirus Afrom grapevines in China”(葡萄双生病毒A在中国的首次报道,PlantDisease,2017)文章中,已表明该病毒在我国普遍发生且未引起葡萄产生明显症状。因此,初步推测葡萄黄斑类病毒1、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及葡萄双生病毒A对大多数葡萄品种不引起明显症状。与上述病毒不同,Fan等人在文章 “First reportof grapevine fabavirus in Grapevinesin China”(葡萄蚕豆萎蔫病毒在中国的首次报道,Plant Disease,2017)中表明葡萄蚕豆萎蔫病毒与贝达葡萄叶片畸形和皱缩症状的发生相关。同时,范旭东等人在植物病理学报2019年第1期发表的文章《‘阳光玫瑰’葡萄病毒小RNA测序鉴定及RT-PCR检测》中表明葡萄蚕豆萎蔫病毒在发病的阳光玫瑰
葡萄中检出率高达88.2%。因此,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初步推测:‘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严重矮化和叶片畸形症状的发生与葡萄蚕豆萎蔫病毒的侵染密切相关;但目前仍不能排除葡萄蚕豆萎蔫病毒与类病毒或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引起阳光玫瑰葡萄发病,且不能排除发病阳光玫瑰葡萄中存在现有技术检测不到的其它病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