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综合试验站
陈文朝 王伟军 郝建宇 吕丽霞 黄伟
葡萄根癌病是危害葡萄根部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在我们张家口葡萄产区有危害加重的趋势,发病严重的葡萄园产量损失达60%~70%,幼小植株发病时当年即死亡,成龄树发病时树势衰弱,
萌芽受阻,叶小而黄,果穗小而散,果粒不整齐,严重影响葡萄植株的生长,随着危害的加重植株大多会枯死,从而给葡萄生产上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症状
葡萄根癌病发生在葡萄的根、根颈和老蔓上。植株发病的前期在发病部位形成略带绿色的粗皮状肿瘤,表面较光滑。以后随着病原菌的不断发展,肿瘤部位逐渐长大,颜色也相应的加深,最终变成褐色,质地变硬,大小不一,有的数十个肿瘤簇生在一起成为一个特大肿瘤。到了肿瘤的发展后期,在其表面多形成龟裂状纹理,在阴雨潮湿的天气伴有腥臭气味。
2 病原
葡萄根癌病是由土壤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根据其生理生化性状将根癌土壤杆菌分为3个生物型:Ⅰ型、Ⅱ型和Ⅲ型。葡萄根癌土壤杆菌菌体短杆状,单生或成对生长,具1~4根周生鞭毛,革兰式染色反应阴性,能形成荚膜,无芽孢。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0~37℃,最适宜温度为25℃~30℃,在51℃下10min后失去活性,其耐酸碱范围pH值为5.7~9.2,最适pH值为7.3。
3 发生规律
葡萄土壤杆菌主要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当肿瘤组织腐烂破裂时,细菌落入土中也可越冬,因此土壤带菌是病害的主要来源,雨水的飞溅和灌溉水的流动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另外土壤和枝干害虫的危害所造成的伤口也为病菌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病菌主要通过机械伤口、虫伤、雹伤等各种伤口侵入植株,在适宜的条件下病菌进行大量的繁殖,不断刺激周围的细胞加速分裂进而形成肿瘤。
病菌的潜育期从几周至1年以上,张家口葡萄产区一般在5月下旬以后开始发病,6月至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温度适宜、降雨量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较重;另外不同葡萄品种之间其发病率也有差异,龙眼葡萄的抗性较强、发病率较低,而玫瑰香、红地球、奥古斯特等品种抗性较弱,发病较重,在葡萄栽培过程中可以选择栽种抗性较强的品种以减少其危害。
4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发现病株时扒开病株周围土壤,刮除病残组织集中到园外烧毁,并且在伤口处涂抹石硫合剂进行消毒;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与灌溉,葡萄植株的生长后期要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性;减少机械伤和葡萄的冻害,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
(2)植物检疫
对将要引种栽培的葡萄进行植物检疫,并且要对所引苗木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菌从疫区传入新定植的地块。
(3)物理防治
发现带病苗木时立即集中到园外烧毁处理,对将要定植的苗木要将其嫁接口以下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用52℃~54℃的清水浸泡5min效果较好。
(4)化学防治
对栽培土壤可以使用氯化苦等土壤熏蒸剂或水蒸汽热力消毒等措施进行土壤消毒,这也是解决土壤带菌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栽培葡萄的过程中对根癌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只有选择无菌苗木进行栽培,同时加强土壤的消毒、苗木的消毒处理以及合理施用肥水等栽培措施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