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5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鄯善无核白葡萄病虫害规范化防治试验初报 [2018/7/19 15:12:09] 来源: 作者:Admin

 

南疆综合试验站

 

  新疆鄯善县地处库木塔格山(沙山)北麓,西接火焰山东端。三面环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为博格达山,中部为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南部为戈壁和沙漠。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1.3℃,年均降水25mm。夏热(7月平均气温29.2~33℃,曾出现过48℃高温),冬冷(1月平均气温-10~11℃,最低气温出现过-28.7~-29.7),春旱干燥(年降水量为17.6~25.3mm,但蒸发量极大,为2 751~3 216.6mm),热量丰富(10℃积温为4 522.6~5548.9),日照充足(日照时数2900~3 100小时),昼夜温差大(均日较差14.3~15.9℃,最大可达17~26.6),无霜期长(192~224)

 

  葡萄是新疆鄯善的主要经济作物,全区葡萄种植面积20万亩,无核白占栽培品种的99%。葡萄发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有褐斑病、褐纹病、白粉病、黑痘病、锈病等,生理性病害主要为日烧病、盐害、风沙害,综合性病害主要为葡萄酸腐病;虫害主要为叶蝉、红蜘蛛、瘿螨、白星花金龟、介壳虫、蚜虫、粉虱等。其中,每年必须防治的病虫害有白粉病、酸腐病、叶蝉、红蜘蛛、白星花金龟、瘿螨等。在5年中,病害发生略有不同,有的年份白粉病发生严重,有的年份酸腐病发生严重;虫害中叶蝉的危害在逐渐减小,但白星花金龟有上升为主要害虫的趋势,其他害虫零星发生。

 

  随着新疆葡萄产业迅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种植面积的增加,病虫害的发生也是越来越严重。对葡萄的品质、质量和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鄯善产区多发的病虫进行规范防治试验,初步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沙壤土质,栽植沟宽80cm,60cm,行距3.5m,株距1m,倾斜式棚架。

 

  1.2 试验措施和方法

 

  在新疆鄯善2015年,在葡萄生长期进行全面防控,主要措施如表1

 

  (1)病害调查方法:自花后一周起,每7天进行一次田间调查,调查方法为在试验园内采用五点取样法,选取5个小区,每小区选5株数,小区面积20平米,共20株,叶片调查方法:每株树随机选取上中下三个枝条,调查总叶片数及发病的叶片数,调查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果穗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每次随机选取5点,每点调查400穗,调查发病穗及严重度,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分级调查标准:

 

  0级 无病斑;

 

  1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5%以下;

 

  2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6~25%%

 

  3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6~25%%

 

  4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6~25%%

 

  5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6~25%%

 

  果粒(叶片)发病率=病果穗数/总果穗数×100病情指数(%=[Σ(受害级别×该级果穗(叶片)数)/总叶片数×5]×100

 

 

  (2)虫害调查方法:自葡萄展叶起,每7天进行一次田间调查,调查方法为在试验园内采用五点取样法,选取5个小区,每小区选3株数,小共15株,每株树随机选上、中、下三个枝条,记录总叶片数,被害叶片数和叶片上虫数,计算为害率、有虫率。为害率%=受害叶片数/总叶片数有虫率%=虫数/总叶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粉病发生情况

 

  处理区发病时间720日,发病率为1.33%,病情指数0.26%;发病高峰期810日,发病率达到1.67%,病情指数0.67%;发病末期914日,发病率1.43%,病情指数0.57%;对照区发病时间为525日,发病率3.17%,病情指数0.63%83日达到发病盛期,发病率50%,病情指数75.69%914日发病率81.82%,病情指数6.27%

 

  2.2 酸腐病发生情况

 

  酸腐病在鄯善种植区发生日期一般在6月底,处理区发病率3.75,病情指数0.18,对照区发病5.91,病情指数1.18,发病盛期7.27日,发病率20.46.病情指数14.45,对照区发病率52.75,病情指数36.41,发病末期810日,发病率11.23 ,病情指数3.17,对照区发病率16.55,病情指数13.58.

 

  2.3 褐斑病发生情况

 

  褐斑病处理区发病日期713日,发病率5.89 ,病情指数1.21;对照区发病日期615日,发病率3.75 ,病情指数2.07;发病盛期7~9月,在8月底9月初发病率达到最高,处理区发病率14.66%,病情指数3.07%,对照区发病率24.59%,病情指数17.13%

 

  2.4 叶蝉发生情况

 

  叶蝉发生日期420日,在423日进行药剂处理,三天后叶片有虫率为零;6月初出现第一次高峰期,叶片为害率6.15%,叶片有虫率为2.57%;到76日出现第二次高峰期,叶片为害率5.68%,有虫率2.38%,后逐渐转移到果园地头杂草或防护林上;83日果园内虫口数逐渐增多,到810日达到第三次高峰期,叶片为害率4.37%,有虫率7.34%8月底至9月初出现第四次高峰,叶片为害率最高13.41%,有虫率最高11.03%;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慢慢迁往枯枝杂草上。对照区叶蝉峰值出现四次,叶片为害率全生长期逐渐递增,叶片为害率最高77.26%,有虫率最多达到25.63%

 

  2.5 瘿螨

 

  在瘿螨刚一出现时,使用人工摘叶和药剂同时进行防治,共三次措施后,园内不再发生为害。对照区全年生长期均发生为害,发生初期在4月底,发生盛期为7月底到8月下旬。

 

  2.6 红蜘蛛

 

  红蜘蛛于5月底开始为害葡萄嫩叶、新稍,白天平均气温高于35度时,园内危害减轻。处理区在68日病情指数达到最高值7.33%,叶片危害率最高时期为622日,大18.32%;对照区叶片危害率最高达31.38%,病情指数最高值为23.52%

 

 

  3 讨论

 

  在整个生长期,葡萄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挂制黄板、人工摘除病叶为主;化学防治以喷施了石硫合剂、吡虫啉、狂刺、炔螨特、易蜜粉等药剂为主,二者结合,在防治红蜘蛛、毛毡病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叶蝉、白粉病的防治上效果还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