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64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单穗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生长的影响 [2018/7/16 18:10:23] 来源: 作者:Admin

鲜食葡萄栽培岗位

黄余周 郑焕 陶建敏

 

   要:7年生‘阳光玫瑰’葡萄(Vitis vinifera L.cv. Shine Muscat’)为试验材料,研究单穗不同留果量(4050607080/穗)对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050粒的纵横径显著大于7080粒,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单果重量表现为4050>60>7080粒,皮/果比重无显著差异。单穗不同留果量之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还原糖无显著性差异,80粒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固/酸比最低,其它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单穗不同留果量之间的果皮总酚、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4050粒的果实品质最佳,60粒表现为品质的转折点,70粒品质稍差,80品质最差。因此,综合考虑果实品质与产量因素,生产上建议‘阳光玫瑰’葡萄单穗留果量为50~60粒。

 

  关键词:阳光玫瑰’葡萄;留果量;成熟期;果实品质

 

  ‘阳光玫瑰’葡萄(Vitis viniferaL.cv. Shine Muscat’)属欧美杂交种,二倍体,两性花。阳光玫瑰葡萄呈现黄绿色果穗,美观,粒大,糖高,玫瑰香味较浓,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高,是目前综合评价品质最好的品种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果实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公认的高品质的‘阳光玫瑰’葡萄应具备以下特征:粒大、皮薄、色绿、糖高、味浓、果脆和无核。为了生产高品质的葡萄产品,必须对果穗大小,形状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可以使同一个包装内果穗的大小一致,果粒整齐。因此生产上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穗进行适当疏粒,以确保每一粒果实的营养供应充足,果粒与果粒之间既有适当的发展空间又不稀疏,从而使穗形美观。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阳光玫瑰’葡萄制定出标准的生产规程,如果穗穗形、单穗果粒数和穗轴长度等。本研究基于这一现状,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单穗不同留果量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以后‘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花果管理规程的提出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试验于2017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古泉葡萄试验基地进行,供试材料为7年生‘阳光玫瑰’葡萄,避雨栽培,南北走向,行株距为6.0m×6.0m,平棚架“H”型整形,结果母蔓单侧每20cm1个枝条,每个结果母蔓共30个枝条,每个结果枝留一穗果。选择生长势相近的植株5棵,再从中选出15个结果母蔓做试验。以结果母蔓为单位,做5个处理:每穗留4050607080粒果,一个结果母蔓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1.2.1 果实单果重和大小测定

 

  果实成熟后,从每个处理中选取6穗具有代表性的果穗,从每个果穗上的上、中、下部各剪取1个具有代表性的果粒,每个处理共18粒。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纵径、横径,采用百分之一电子天平称量单果重量和果皮重量。

 

  1.2.2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将果实样品剥皮和去种子后用打浆机打成匀浆,分装在5支离心管中,8000转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电子数显式糖度计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重复3次。

 

  1.2.3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含酸量,取上清液1ml,加20ml的蒸馏水放入150ml三角瓶中,在加入21%的酚酞,用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直到初显粉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记录NaOH用量,重复3次,计算时换算成酒石酸当量。按公式计算总酸度:总酸度(%=V2×N×折算系数×100/V1,式中:V1—滴定时取样液体积( m L ) ;V2—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mL);N—氢氧化钠标准液摩尔浓度(mol/L);折算系数—酒石酸0.075

 

  1.2.4 果实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提取提取与测定

  取:将果实样品剥皮和去种子后用打浆机打成匀浆, 0.5g匀浆于离心管,加5ml 80%乙醇,80℃水浴10min,期间摇动几次。取出冷却后,3500rmp,离心10min。取上清用80%乙醇定容至100ml

 

  可溶性糖的测定: 1ml提取液于试管,加入5ml配好的蒽酮硫酸试剂恒温水浴100℃,反应10min。冷却后,测OD620。还原糖的测定:吸取2ml提取液于25ml试管中,加入1.5mlDNS试剂,摇匀,沸水浴5min,冷却后,以蒸馏水定容至25ml,混匀,测OD540

 

  1.2.5 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与测定

 

  提取:果皮剪碎混匀,称取1g,液氮研磨,放入离心管,加入80%预冷丙酮6ml,置4℃避光浸提24h。之后在4℃下,4000rmp10min。取上清于10ml棕色容量瓶,用80%预冷丙酮定容至10ml

 

  测定: 取提取液0 . 5 m l , 加80%预冷丙酮4ml稀释,转入比色杯中,80%丙酮为对照,分别测440nm663nm645nm处吸光值。

 

  计算:叶绿素a=12.7OD663-2.69OD645;叶绿素b=22.9OD645-4.68OD663;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4.7OD440-0.27总叶绿素。

 

  1.2.6 总酚和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提取:果皮剪碎混匀,称取0.5g,液氮研磨,置于离心管,加入80%预冷丙酮8ml,置4℃避光浸提24h。之后在4℃下,4000rmp,离心10min。取上清于10ml棕色容量瓶,用80%预冷丙酮定容至10ml

 

  类黄酮的测定:取上清0.5ml于试管,按顺序加入50g/L NaNO20.3ml100g/L Al(NO3)3 0.3ml2mol/L NaOH 2ml80%乙醇4.9ml,静置10min后,测定A510,空白对照用80%乙醇代替上清。以芦丁为标样做标准曲线。类黄酮含量(ug/g=V·C,其中V0.5g样品制得的体积(ml),C为提取液中测得的类黄酮含量(ug/L)。

 

  类黄酮的测定:吸取上清0.5ml于试管,按顺序加入4.0ml蒸馏水,0.5ml福林酚,1ml 7%Na2CO3溶液,之后置于75℃水浴10min,冷却后测定A760,空白对照以80%乙醇代替上清。以没食子酸为标样做标准曲线。

 

  1.3 数据分析

 

  用Excel201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作图,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差异显著性分析,所有数据经邓肯式新复极差测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穗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纵横茎的影响

 

 

  由图1 可知, 单穗留果量为405060粒的纵径显著大于7080粒的纵径,405060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7080粒无显著差异。而从果实横径来看,除4050粒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留果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小为4050>60>70>80粒,留果粒数越多,果粒越小。对于果形指数,除50粒与80粒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果形均表现为椭圆形,由此可见果形指数与单穗留果的多少无显著相关性。

 

  2.2 单穗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单果重、皮重和皮/果重的影响

 

  由图2可知,单果重量随单穗留果量的增多而减少,4050粒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大于607080粒,60粒显著大于7080粒,7080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果皮重量表现为随单果重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从差异性分析来看,除4070粒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果皮重量与留果量的多少无多大关系。从皮/果重比的图可以看出,无显著性差异,皮/果重比与留果量无关。

 

  2.3 单穗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果实糖分和有机酸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之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还原糖均无显著性差异。可滴定酸80粒含量最高,40~70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固酸比除80粒最低外,其余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4 单穗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果皮总酚和叶绿素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留果量之间果皮总酚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对果皮类黄酮来说,70粒除了与50粒无显著性差异外,与其余各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各处理之间果皮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均无显著性差异,4050粒的叶绿素b无显著性差异,607080粒之间的叶绿素b无显著性差异,对类胡萝卜素来讲,60粒显著小于405070粒,而与80粒无显著性差异。从整体来看,单穗留果量对果皮的影响很小。

 

 

  3 讨论

 

  负载量与当年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及下一年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负载量过高,果实发育过度消耗营养物质,削弱营养生长,导致果实因营养供应不足而发育受损,使得果粒小、着色差、风味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小青粒增多,造成当年的果品质量下降,同时导致树体衰弱,影响翌年结果;而负载量过小,植株营养生长旺盛,可以增大果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有所提高,但产量却明显下降(Prajitna A2007;周敏,2012)。乐小凤等(2018研究表明,在一定负载量下,葡萄果实品质随着单位面积负载量的增加而提升,但树体负载量超过一定范围以后,葡萄的品质反而下降。蒯传化等(2011)的研究表明,粒重、总糖含量、糖酸比均随单穗留果数量的增加而减少,与本试验结果相符。

 

  在本试验中,单穗留果数量不同,葡萄果实的果实品质会有不同表现。首先表现在产量上不同,当单穗留果为40粒、50粒、60粒、70粒、80粒时,平均单穗重分别为523.2g662g771g826g934.4g(单穗留粒数×平均单果质量),折合每667m2产量分别为1163kg1472kg1714kg1836kg2077kg(单侧每20cm1个结果枝,行距6.0m,“H”型,折合每667m22223穗果)。单穗留粒数在40~80粒范围内时,留粒数越多单穗越重、产量越高。其次,表现在果实品质上,随着单穗留粒数的增多,果实品质是呈下降趋势的,其中40粒和50粒各方面表现最好,穗形美观,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70粒和80粒最差,果穗过长,果粒之间拥挤,穗形不好控制,60粒更多地表现为果实品质下降的转折点。

 

  单穗留果量为40~60粒的果实品质无显著性差异,推测其原因为树体在负载量较少的情况下,源叶制造的养分足够供应库的生长发育而没达到影响自身生长的阈值。当单穗留粒数为60粒以上时,树体负载量增大,源叶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虽然其制造的养分增多了,但提供的养分仍不足够库的生长发育所需,库处于饥饿的状态,而源叶自身的生长也受到了影响,源库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果实品质的下降。

 

  4 结论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果实的大小随单穗留果量的增大而减小,但果实的内在品质变化不大,在树势旺盛的情况下,单穗留果量在40~60粒之间的果实品质不会随留果量的增大而下降,但超过70粒后果实品质显著下降。综合产量、果实品质和市场的需求,对追求穗形美观的目标者(图4),建议‘阳光玫瑰’葡萄单穗留果量为50~6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