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综合试验站
艾军 刘迎雪 范书田 杨义明 赵滢
山葡萄(Vi t i s . a m ur ensis R u p r .)原产于中国、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在中国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以东的大青山、蛮汉山,此外,河北省的燕山山脉、山西、宁夏、甘肃等省份亦有分布。
山葡萄植株抗寒力极强,枝蔓可耐-42℃低温,根系可耐-14~-16℃低温。对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等主要葡萄病害表现为高抗。是葡萄抗寒、抗病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以山葡萄浆果酿制的山葡萄酒风味独特,在果酒中独树一帜。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葡萄酒厂等对我国山葡萄资源开展了调查收集、保存、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支撑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
1 种质资源收集
目前,我国共收集、保存山葡萄种质资源400多份,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建立“国家果树种质山葡萄圃”、“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山葡萄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子平
台”,入圃保存山葡萄种质资源412份。开展了山葡萄种质鉴定评价工作,完成了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品质特性、抗逆性等鉴定、评价300余份。尤其是山葡萄两性花种质资源‘双庆’的发现,在山葡萄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使山葡萄两性花育种成为现实,彻底改变了山葡萄采用雌能花植株建园的历史,使山葡萄栽培产量由每公顷12~14吨增至15~17吨。
2 品种选育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中科院北京植物园等单位相继利用山葡萄种质资源开展实生选种、种内杂交育种及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共选育山葡萄品种8个、山欧杂交种品种15个。杂交最多已进行到F4代,在继承了山葡萄较强抗寒性的基础上,酿酒品质得到较大提升(见表1)。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经过3代共7次杂交,参与杂交的新本总数13个,前后经过34年选育出山欧杂交种新品种‘北冰红’(见图1),枝条可耐-29℃低温,是我国自主选育的可用于优质红色冰酒酿制的葡萄品种,对改变我国山葡萄产区缺少高端葡萄酒种类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3 展望
山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评级与驯化利用,在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栽培利用领域堪称典范,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外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开展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提高
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提高抗寒、抗病性前提下,提高酿酒品质,培育出优质、抗逆的山葡萄新品种,支撑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