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
王忠跃 刘永强
绿盲蝽原来是棉田的次要害虫,随着Bt棉的大面积种植,棉铃虫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杀虫剂使用频率及使用量的降低导致了绿盲蝽种群数量的上升,并成为了棉田的主要害虫。随着我国种植结构的调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不断萎缩,绿盲蝽开始转移到葡萄等果树上进行为害,并已经成为葡萄上的重要害虫。
1 发生特点
1年发生3~5代,主要以卵在各种果树树皮内、芽眼间、枯枝断面,棉花枯断枝茎髓内及杂草或浅层土壤中越冬。3~4月份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下旬,葡萄萌芽后即开始为害,5月上中旬展叶盛期为为害盛期,5月中下旬幼果期开始为害果粒。9月下旬~10月上旬产卵越冬。成虫飞翔能力强,若虫活泼,白天潜伏,稍受惊动,迅速爬迁,白天不易发现。主要于清晨和傍晚在芽、嫩叶及幼果上刺吸为害。成虫寿命较长,约30~40天,产卵具有趋嫩性,多产于幼芽、嫩叶、花蕾和幼果等组织内。
2 推拉防治策略
(1)基本原理
1987年,Pyke等最早提出了推拉一词,面对澳大利亚高抗性的棉铃虫等害虫,Pyke等人一方面在棉田使用趋避物质将害虫从棉田驱离(推),另一方面在棉田以外使用引诱物质将害虫从棉田引出来(拉)集中消灭,该策略称为推拉策略。
推拉策略的基本原理是综合利用行为调控物质(因素)来调控害虫及其天敌的分布及密度,从而降低害虫对被保护作物(目标作物)的危害。推拉策略既包括对害虫的推拉,也包括对天敌的推拉,生产中主要对害虫进行推拉,对天敌行为调控较少。
(2) 推拉策略的“推”成分
推拉策略中“推”的成分主要包括:①非寄主信息化合物,常可掩盖寄主气味,或引起害虫逃离,如樟脑对越冬亚洲异色雌瓢虫显示了很大潜力。②寄主的信息化合物,不适当比例的寄主信息化合物可干扰害虫的寄主定位,如田间释放的水杨酸甲酯和(Z)-茉莉酮对蚜虫有趋避作用。③合成的驱避剂,酰胺系列化合物R1-CONR2R3(R1 =monoterpenyl, R2, R3 =H,hydrocarbyl),对蚊、蝇、蟑螂等昆虫有一定的驱避活性。④告警信息素,如蚜虫的告警信息素是(E) -β- farnesene (Eβf )。⑤拒食剂,如水胡椒中分离的蓼二醛对农业和城市家庭( 城市) 害虫有驱避作用。⑥产卵抑制剂和产卵忌避信息素,如樱桃绕实蝇产生的忌避信息素可阻止同种昆虫在同一樱桃上产卵。
(3)推拉策略的“拉”成分
推拉策略中“拉”的成分包括:①寄主挥发物,如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酮对捕食者和寄生物有吸引力,并导致田间害虫丰富度的减少。②信息素,如性信息素和聚集信息素。③视觉刺激物,用于控制牛舌蝇的蓝色和黑色诱捕器,模拟成熟果实的红色的球体(直径7.5cm)用以吸引成熟的苹果果蝇。④味觉和产卵刺激物,如玉米、大豆、酵母的蛋白质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能吸引实蝇科害虫。
3 推拉策略在绿盲蝽上的应用
二甲基二硫醚对绿盲蝽具有较好的趋避作用,因此可使用二甲基二硫醚作为驱避剂,它可作为推拉策略中推的组分。绿豆、豇豆对绿盲蝽具有引诱左右,可作为绿盲蝽的的诱集植物。目前,绿盲蝽性诱剂和植物源引诱剂也已研发成功。诱集植物、性诱剂和植物源引诱剂可作为绿盲蝽推拉策略中拉的成分。在葡萄绿盲蝽防治中,可采用推拉策略进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