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38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霜霉菌和灰霉菌抗药性检测与监测 [2018/1/2 11:43:32] 来源: 作者:Admin

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

王忠跃 孔繁芳 郑媛萍 周连柱 张

 

  1 目的意义


  葡萄霜霉病和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上两大重要病害,葡萄霜霉是世界和我国的第一大病害,是我国葡萄种植业中的危害最重的病害,几乎存在于我国所有的葡萄生产园中,严重影响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葡萄灰霉病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病原真菌病害,发生普遍腐生性强,寄主范围十分广泛(220多种);其不仅是葡萄生产田中常见病害,更是产后贮藏过程中的毁灭性病害。由于目前抗病的栽培品种种类较少,所以控制葡萄霜霉病和灰霉病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然而,随着化学农药的连续大量频繁使用,葡萄霜霉菌和灰霉菌抗药性逐渐产生,导致杀菌剂防效下降。

 

  因此,本团队2017年对我国主要产区的霜霉菌和灰霉菌进行了收集并对其抗药性进行了检测,为霜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打下基础,为农药的合理使用和治理抗性提供科学依据。现将部分检测结果总结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原菌来源


  葡萄霜霉菌:山东烟台、蓬莱,湖北公安、山西清徐、黑龙江哈尔滨葡萄灰霉病:山东蓬莱、湖北荆州、山西太谷、黑龙江哈尔滨


  2.2 药剂种类


  霜霉病:烯酰吗啉、嘧菌酯灰霉病:异菌脲、嘧霉胺、咯菌腈


  2.3 葡萄霜霉病菌抗药性检测方法


  用已建立的Taqman-MGB分子检测技术对已提取的各葡萄产区霜霉DNA进行抗药性检测,试验过程用ddH2O作空白对照,敏感单孢菌株PV作为阴性对照,抗性单孢菌株YQ为阳性对照,每个菌株3个重复


  2.4 葡萄灰霉菌抗药性检测方法


  根据药剂的作用机制采用传统平板法(菌落直径法和孢子孢子萌发抑制法),根据已报道的鉴别浓度法进行抗药性检测。


  3 检测结果


  3.1 不同产区霜霉菌抗药性检测



  利用Taqman-MGB分子检测技术对采自山东烟台、蓬莱,湖北公安、山西清徐、黑龙江哈尔滨等产区400余份霜霉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嘧菌酯的抗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图1和图2,在山东蓬莱菌株中检测到了对嘧菌酯有抗性的菌株,抗性频率在80%以上,湖北公安次之;在黑龙江哈尔滨产区的菌种中没有检测到对烯酰吗啉有抗性的菌株,山西清徐的霜霉菌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较低,而湖北公安的霜霉菌对该药剂的抗性较高,抗性频率在80%以上,湖北公安次之。


  3.2 不同产区灰霉病抗药性检测


  利用菌落直径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对采自山东蓬莱,湖北荆州、山西太谷、黑龙江哈尔滨等产区1000余份灰霉菌株分别对异菌脲和嘧霉胺抗药性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图3,供检测菌株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较高,在山东蓬莱、湖北荆州、山西太谷抗性频率均高达100%




  4 用药建议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在防治霜霉病用药方面,山西清徐虽然有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不高,可以继续作为有效药剂进行使用,但嘧菌酯属于高风险抗性的杀菌剂,在日后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与其它杀菌机理不同的药剂进行交替轮换使用。在山东烟台、蓬莱和湖北公安要注意这两种药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在防治灰霉病方面,建议在上述的供检产区少用或停用异菌脲和嘧霉胺,注意和其他药剂交替轮换使用。(该检测结果还未发表,仅供内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