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综合试验站
刘佳 刘晓 陈建
线虫是葡萄栽培过程中发生较为普遍的害虫之一,生产上经常会遇到因线虫为害而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现象。由于四川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线虫病害发生相当严重,在成都、西昌等地多个果园诊断发现有线虫侵染现象。由于线虫入侵葡萄地上部的症状不明显,而且容易被误认为缺素等其它病症,所以增强果农对线虫危害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 危害症状
因线虫以中空口针直接取食根系汁液,葡萄植株遭受线虫入侵后,地上部分表现为生长迟缓、树势衰退、叶片黄化萎蔫、坐果率低、果粒小、品质产量下降等。特征性症状集中在根部,表现为根部腐烂,根稍膨大,或呈大小不等的根结如念珠状排列并逐渐变褐腐烂等。根系若常年受害,侧根、须根会减少,直接影响根系对养分、水分的正常吸收,造成植株地上部分肥、水供应不足,严重的可使整个植株枯死。
由于线虫自行迁移的能力有限,一年内最大的移动范围在1m左右,故在整体上呈现斑块状分布,即同一果园内,线虫密集的地块,连续有植株表现受害症状,而没有线虫存在或分布极少的地块,植株仍能生长正常。此外,线虫取食根系造成的伤口,有可能成为某些病菌侵染的入口,导致其它病害的发生。
2 发生规律
线虫主要分布在葡萄根系的分布层内,以土壤 0~40cm 处最为集中,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肥、病苗及灌溉水。线虫常以二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虫卵遇合适温度开始胚胎发育,越冬卵孵化为幼虫或越冬幼虫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葡萄根系的生长高峰期也就是二龄幼虫集中侵染的为害期。田间温度、土壤湿度是影响线虫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其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土壤持水量为40 %左右,雨季有利于线虫的孵化和侵染。春季线虫开始发育,秋冬进入休眠,每年可发生数代。
3 防治措施
3.1 严格检疫苗木
建园时,尽量不选择曾发生过线虫危害或前作作物是番茄、黄瓜、落叶果树等的地块。种植时应采用无线虫的带根苗木,最好不从病区引种,并进行严格检疫。对带有病原线虫的繁殖材料一律就地销毁,确实需要的必须对种苗进行处理,如用50℃的热水浸泡10min或药剂浸根,以杀死粘附在苗木根系中的线虫,防止病情迅速蔓延。
3.2 利用抗性砧木
用抗性品种进行嫁接换根是防治根结线虫的最佳途径,不但能有效地防止线虫危害,而且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为无公害生产创造条件。目前,国外对抗根结线虫的砧木研究较多,已选出40多份抗性资源,如Ramsey(Salt creek)、Dogridge、1613、 SO4、Harmony等。
3.3 加强农业防治
优良的栽培措施可以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对根结线虫的耐受力。一般适当的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等,可延迟病株症状的表现。果园覆草或盖膜、清除田间杂草,利于降低线虫密度,减少种群数量。此外,经常耕翻土壤也对线虫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3.4 合理化学防治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定植前利用熏蒸剂对土壤进行处理,可有效阻止线虫群体建立,预防和减轻危害。近年开始应用内吸性的非熏蒸性杀线虫剂,如呋喃丹、涕灭威、草氨酞等。由于线虫可栖居土壤深层,薰蒸深度至少应达到60~100cm,或灌溉用水中加杀线虫剂。对于栽后发病的植株,可用灭线灵、克线磷、克线丹等杀线虫剂灌根处理。
3.5 进行再植处理
对于线虫已经严重蔓延、不能用药剂挽救的葡萄园,应考虑重新栽植。将植株带根系彻底移走,清园后至少休闲1年,要经 1~4年无寄主的时期才能再植,再植时仍需药剂处理土壤和植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