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347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2009年低温雨雪对河南葡萄生产的危害调查 [2013/6/24 17:31:21] 来源: 作者:Admin
"

 

 

 
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孙海生
 
 
 
  2009年 11月上中旬,河南省经历了一迅速降温的过程。葡萄树体在短时间内由正常生长状态被迫转入休眠,树体抗寒准备不足。根据生产经验,此次降温应当对葡萄树体产生较为严重的伤害。所以在12月份我们采用现场考察和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河南省各葡萄产区的受害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总结如下。
 
  1 天气概况
 
  此次大范围降温从2009年11月8日开始,由最高温度20℃左右, 最低温度10℃左右迅速下降到10日的最高温度4~9℃,最低温度-3~-1℃,11日河南省进入雨雪天气,12日全省普降暴雪,豫西山区和北部最低温度下降到-7~-5℃;南部0℃左右; 13日或14日在封丘出现-12.9℃的最低气,14~15日,全省最高温度降为2~4℃,北部和西部山区最低温度降为-8~-6℃,南部地区-2~0℃。河南省进入冬季气候。
 
  2 调查方法和受害等级划分
 
  采用随机取样,现场考察和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河南省的9个地区25个葡萄园进行了调查。根据芽眼和枝条受害情况将树体的受害程度划分为3级,具体标准为:正常,芽眼受害率20%以下,无枝条抽干现象;轻度,芽眼受害率20%~50%,偶有枝条抽干现象;重度,芽眼受害率50%以上,普遍发生枝条抽干现象。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调查结果
 
  3.1.1 灾情涉及影响范围广,树体受害严重
 
  此次调查涉及河南省的9个地区25个葡萄园,基本覆盖了河南省各葡萄产区,其中正常等级的葡萄园有3个,分布于安阳、商丘和新乡3地区,占此次调查的12%;轻度等级的葡萄园13个,分布于所有受调查地区,占此次调查的52%;重度受害的葡萄园9个,分布于安阳、焦作、洛阳等6 个地区, 占此次调查的36%。由此可知此次低温雨雪对河南省各葡萄产区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超过1/3的葡萄园受害严重。
 
  3.1.2 不同品种间受害程度差异显著,同一品种栽培受管理因素影响较大
 
 
 
  从表1可知,河南省主栽葡萄品种在此次低温雨雪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害,其中以红地球为代表的欧亚种葡萄受害较重,巨峰等欧美杂交种受害相对较轻,但在不同葡萄园之间同一品种的受害程度则出现差异显著,例如位于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郑州、洛阳地区的部分红地球葡萄园受害等级达到重度,而位于气候相对恶劣的安阳和新乡地区的部分红地球葡萄园却未受此次低温雨雪危害,通过调查这些葡萄园每666.7m2产量不超过2000kg,严格执行了秋施基肥,生长季4次追肥,由此可见同一品种间栽培管理因素显著影响葡萄植株受害程度。
 
  3.2 原因分析
 
  3.2.1 天气骤变是主要原因
 
  2009年的这次灾情与天气的剧烈变化有直接关系,2009年11月上中旬的降温与往年明显不同,不仅降温迅速快,而且降温幅度大,同时伴随着强降雪,在开始降温的11月8日,河南省各葡萄产区的葡萄树新梢、叶片仍为鲜绿色,树体处于正常生长状态,到11月10日遭受低温危害,迅速转为青褐色皱缩状,仅有2d时间,树体在没有经过任何抗寒锻炼的情况下,被迫转入越冬休眠状态。该情况与1993年11月份的低温雨雪灾情极为类似,那次灾情造成河南省多个葡萄园被毁。
 
  3.2.2 葡萄种植者不注重树体培养和冬季防寒意识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在。
 
  多年的生产调查中发现,河南省葡萄种植者普遍重视氮肥,轻视磷肥,忽视钾肥,普遍认为追肥就是追施氮肥,搭配些磷肥,根本没有追施钾肥的意识。在受调查的葡萄园中只有极少数管理水平较高的葡萄园单独施用钾肥,少部分葡萄园用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代替钾肥,个别葡萄园从建园开始就从来没有使用过钾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上一直提倡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结果是部分葡萄园葡萄产量增加后,氮肥施用量控了下来,但磷钾肥的总施用量却没有增加,造成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无法满足树体生长和果实发育的需求,造成树势衰弱,新梢生长量不足100cm,枝条芽眼发育不充实,越冬营养物质贮备不足,树体抗寒力差。这些葡萄园在正常年份都会出现芽眼变褐和死枝的现象。加之2008年冬季到2009年春季河南出现特大旱情,葡萄树体生长已受到严重影响,部分葡萄园利用萌蘖重新培养的树形,当天气预报发出低温雨雪黄色预警后,葡萄园依然按照正常年份的冬季管理来执行,没有采取任何防寒措施,河南省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灾情。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设施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