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703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皱木复合病及其防治 [2013/6/24 17:29:54] 来源: 作者:Admin
"

 

 

 
 
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董雅凤 张尊平 范旭东 任芳
 
 
 
  葡萄皱木复合病是葡萄栓皮病、茎痘病等葡萄枝干病毒病害的统称。该病由几种葡萄病毒侵染引起,在不同的指示植物上表现不同的症状。葡萄皱木复合病在世界葡萄产区分布较广、危害较重,据报道,感染皱木复合病的葡萄产量可降低14%~70%,嫁接成活率降低40%,生长量减少30%。
 
  1 症状
 
  感染皱木复合病的葡萄,生长减弱,植株矮小,春季萌芽延迟,某些感病品种,种植几年后即衰退死亡;部分植株嫁接口上部肿大,形成“小脚”现象;有的嫁接口上部树皮增厚,木栓化,组织疏松粗糙,开裂;剥开树皮,在嫁接口附近的木质部和树皮形成层有时可见凹陷的茎痘斑或茎沟槽。多数品种病株呈潜伏侵染,只表现生长衰退,而没有明显的皱木复合病特征。皱木复合病在不同的葡萄指示植物上表现4种症状类型,分别为沙地葡萄茎痘病、克勃茎沟病、LN33茎沟病和栓皮病。
 
  2 病原
 
  目前已从葡萄皱木复合病病株上分离出5 种线形病毒科(Flexiviridae)病毒,即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 GVA)、葡萄病毒B(Grapevine virus B,GVB)、葡萄病毒C(Grapevinev i r u s C, GVC) 、葡萄病毒D(Grapevine virus D, GVD)和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r u p e s t r i s s t em p i t t i n g v i r u s ,GRSPaV)。这些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可引起葡萄皱木复合病,其中,GVA是克勃茎沟病的病原,GVB是葡萄栓皮病的病原,GRSPaV是沙地葡萄茎痘病的病原。GVC和GVD与这些症状的关系尚不清楚。
 
  3 发生规律
 
  主要通过嫁接传染,随苗木、接穗、砧木和插条等繁殖材料传播。在自然条件下,葡萄皱木复合病的部分病原(如葡萄病毒A和葡萄病毒B)还可通过粉蚧近距离传播扩散。该病在大多数欧洲葡萄品种和美洲种砧木品种自根苗上潜伏侵染,嫁接在砧木上以后,部分植株症状明显。葡萄病毒A和葡萄病毒B能够汁液摩擦接种到草本寄主烟草上。
 
  4 防治方法
 
  4.1 培育和栽植无病毒苗木
 
  目前,防治葡萄皱木复合病最有效和简便易行的措施就是培育和栽培无病毒苗木。无病毒原种可通过热处理、茎尖培养及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的方法获得,并经指示植物、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确认无毒后用于繁育无病毒苗木。繁育无病毒苗木,必须从无病毒品种及砧木母本树上采集接穗或插条。
 
  4.2 汰除病苗、病树
 
  加强苗圃和葡萄园检查,发现病苗、病树及时刨除,防止树根接触传染。
 
  4.3 加强病树管理刨除丧失结果能力的重病树及幼树,改植健树;大树轻微发病的,增施有机肥,适当重剪,增强树势,减轻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