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区栽培岗位
近几天在天津地区几个葡萄基地进行试验和调查时发现,绿盲蝽的发病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一些老果园,截至5月中旬已经喷施防治药剂3次以上,但是效果仍不明显,这说明绿盲蝽已经成为这些地区最主要的虫害。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消灭绿盲蝽,同时利用农艺和化学方法抑制其发生,成为葡萄春季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1 形态特征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 若虫头、胸、腹均为浅绿色,密生黑色绒毛,翅芽顶部黑绿色,触角、足褐色。成虫呈长椭圆形,体长约5mm,浅绿色,触角和足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上有许多小黑点,小盾片上有2 个黄色斑, 前翅绿色,膜质部分为灰色,半透明,体背圆凸,胫节刺黑色。
2 危害症状
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的刺吸式口器吸食葡萄嫩梢、幼叶、花蕾和幼果中的汁液。幼叶受伤后变黑褐色,有伤口布满整个叶片。随着叶片的伸展长大,被害处形成撕裂或不规则孔洞,并出现皱褶,此为绿盲蝽伤害的典型症状。花蕾受害后葡萄园绿盲蝽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出现针尖状小黑点,有的枯死脱落,有的不脱落,坐果后随果粒增大,黑点表现为不规则的褐色坏死斑;受害严重的花蕾停止发育,提早脱落。果粒上多处受害的,往往几个或十几个受害斑点连接,最后形成长条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坏死斑,且只发生在表皮,不深入果肉。
3 生活史
绿盲蝽1年发生4~5代,以卵在葡萄茎蔓皮缝和芽眼间以及果园内外的杂草上越冬,翌年 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 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孵化为若虫,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5月上旬葡萄新梢展叶期进入为害高峰,对叶片破坏极大,直接影响葡萄正常生长。5月上中旬为害花蕾,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害葡萄幼果,6月中旬后随幼果老化,转移到新梢顶端1~3片叶和二次幼果上,或迁移至果园外其他幼嫩植物和农作物上,继续繁殖危害3~4代,最后一代于9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10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并产卵,11月中旬成虫死亡。
4 防治措施
(1)农业物理防治:葡萄埋土防寒前清理果园内外的杂草,消灭在杂草上越冬的虫卵。葡萄出土上架至萌芽前,刮枝干老粗皮,并集中销毁,消灭在茎蔓皮缝中越冬的害虫。在9月份彻底清除园中或园边的寄住杂草,从而减少越冬卵数量。多雨季节注意开沟排水,中耕除草,降低园内湿度。对幼树及偏旺树,避免冬剪过重,多施磷钾肥,控制用氮量,防止葡萄徒长。
(2)化学防治:应做好早期防治,着重在出土后至开花前。葡萄上架后结合刮树皮,喷 3~5波美度石硫合剂,包括地面杂草都要喷到,消灭越冬卵;4月下旬至 5月上旬葡萄发芽至新梢展叶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药,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500~3000倍液、50%乐斯本1500倍液等,然后隔 7~10 天再喷1次药,连续喷2次。与枣树、桃树相邻的地块,虫害往往发生严重,可连续喷药3~4次。喷药时间最好在上午9:30前或下午4:30后,同时掌握好喷药质量,做到喷严喷细,枝干、叶、花蕾或幼果及地面杂草全部要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