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87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节水栽培技术措施 [2013/6/24 17:26:52] 来源: 作者:Admin
"

 

 

 
石家庄综合试验站
褚凤杰 杨丽丽 宣立峰
 
 
 
  节水栽培是指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措施在内的综合生产系统。工程节水技术包括:降水蓄积和水库建造技术,减少输水系统水分损失的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如:喷灌、微喷灌、滴灌、渗灌、涌灌等都是很好的节水栽培措施。农艺节水技术包括:适水种植技术、抗旱育种技术、节水灌溉制度、农田保墒技术、培肥地力、水肥耦合技术、化学抗旱节水技术等。管理节水技术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技术、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技术、劣质水开发利用技术、墒情监测与控制灌溉技术等。
 
  1 葡萄节水栽培的生理基础
 
  植物需水量包括植物同化过程耗水和植物体内包含的水分、蒸腾耗水、植株表面蒸发耗水以及土壤蒸发耗水四部分。前两部分是植物生理过程所必需的,称为生理需水,后两部分是植物生活环境条件形成中所必需的,称为生态环境需水。其中蒸腾耗水和土壤蒸发是最
主要耗水项目,占植物需水量的99%,因此,降低蒸腾耗水和土壤蒸发即可达到节水的目的。
 
  2 利用工程技术实现节水
 
  2.1 滴灌
 
  滴灌是滴水灌溉的简称。利用滴灌设备,将灌溉水或溶于水中的化肥溶液加压(或地形自然落差)、过滤,通过各级管道输送到葡萄园,再通过滴头将水以水滴的形式不断地湿润葡萄根系主要分布葡萄节水栽培技术措施区的土壤,使其经常保持在适宜葡萄生长的最佳含水状态,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葡萄园滴灌比漫灌有更大的优越性,它可以使灌溉水均匀而缓漫地滴入葡萄根部土壤,使根系集中分布区的土壤水分经常保持在适宜葡萄生长的范围内,维持根系集中区空气、水分、养分最适状态,为葡萄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研究表明,滴灌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不影响土壤含盐量,能提高土壤通气性,易于控制灌水量,不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使葡萄增产和品质提高。研究表明,滴灌在不影响产量、修剪量和果实品质的前提下可节水50%。
 
  2.2 喷灌和微喷灌
 
  喷灌是将灌溉水喷到空中,使其成为细小水滴再落到地面。喷灌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上愈来愈多地应用喷灌。南澳大利亚近年来采用微量喷灌法,克服了喷灌和滴灌的缺点,更具有省水、防止盐渍化、防止水分渗漏等优点。微量喷灌法即在每株树下,安置1~4个微量喷洒器(微量喷头),喷洒速度大,每小时放射水量60~80L,故不易阻塞喷头。
 
  2.3 渗灌
 
  为解决干旱地区果园的灌水问题,1981年在辽宁省开始葡萄渗灌技术的田间试验。近年来,在山东、河北、北京和山西等地也相继采用了果园渗灌技术。渗灌系统中主要设置有蓄水池、阀门和渗水管。根据灌溉面积的大小,管道可分设干、支、毛管三级。葡萄园需修建蓄水池和铺设渗水管。塑料渗水管长100m,直径2cm。每隔40cm在渗水管的左右两侧及上方各打1个针头大的渗水眼孔。每个渗水管安装过滤网,以防堵塞管道。行距2~3m的葡萄园,每行中间铺一条渗水管,深埋40cm。2.4 分根控制性交替灌溉法交替灌溉法是澳大利亚科学家首先发明的一种新的灌溉方法,即在葡萄根系两侧各安放一根滴管,并且只让一半的根系吸收到水。下次灌水再用另一侧的滴管灌溉,如此反复。这样葡萄的根部只有一半能保持湿润,能正常生长,且能节约滴灌一半的用水量,与大水漫灌相比节约80%的灌水量。
 
  3 利用农艺技术节水
 
  3.1 果园生草或覆盖保墒减少土壤蒸发
 
  生草和覆盖栽培技术是果园生态栽培模式的主要形式,是以果树为中心进行人工调控,充分利用果园生态系统内的光、温、水、气、养分及生物等资源,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建立果园持续发展体系,促进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生草和覆盖秸秆可以增加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同时覆盖改变了土壤的水热状况,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能量供应,加速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释放出氮、磷、钾等矿质营养。地膜覆盖可加速土壤营养成分的分解,减少土壤营养物质的淋溶损失,提高单株产量。覆盖栽培具有节水、节能、保水、保肥、省工等优点,覆盖优于清耕,覆草优于覆膜。因此,干旱缺水地区应把节水、增肥为中心的覆盖技术措施作为推广重点。
 
  3.2 利用抗旱良种以节水
 
  国外解决葡萄逆境胁迫的栽培措施首先是使用抗性砧木建园。抗性砧木嫁接苗比欧亚种自根苗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对品种生长势也有调节作用。因此,在欧美非以及亚洲大多数国家基本普及了抗砧的应用。利用抗旱砧木对于提高品种的抗旱性,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都有促进作用。
 
  3.3 培肥地力以节水
 
  我国大部分山地、丘陵地区果园土壤贫瘠,理化性状差,抗旱能力差。这就要求建园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施入有机肥,并有选择性的使用速效肥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套种绿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施肥,以肥保水,平衡施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增强旱地的蓄水、供水能力,从而提高果园整体抗旱性,达到节水目的。
 
  3.4 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
 
  根据葡萄植株需水特性、土壤性质、含水量、以及当地的气候等条件确定葡萄园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如漫灌、滴灌、喷灌、渗灌等)灌溉时间、灌水量的选择,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葡萄水分利用率。
 
  3.5 保水剂
 
  保水剂即土壤改良制剂,从成分上大致可分为无机、有机和高分子合成物质三类。其作用原理在于能够快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乃至几千倍的纯水,吸水膨胀后形成水凝胶,即使加压,吸持的水也不易失去。保水剂施入土壤后,通过自身的吸水、保水特性,大量吸收土壤中甚至空气中的水分,在植物种子或根部形成颗颗“小水库”,在干旱少雨时,可将其保蓄的水分缓慢释放出来,供植物正常生长之需要。它的吸水和释水过程可反复多次,具可逆性。按制造原料的不同,保水剂可分为淀粉类、纤维类和聚合物类。目前国际市场上保水剂主要有两类,即淀粉接枝丙烯酸盐聚合交联物(简称淀粉接枝型)和丙烯酞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简称聚丙烯酞胺型)。保水剂的使用方法有拌种涂层、种子包衣、蘸根及其派生方法——与土混合调成泥团包裹根系、直施(沟施、或撒施)、成膜表施、植物体喷施、流体播种、吸足水分盛装于塑料、纱网置苗木根系旁等。目前主要用拌种、蘸根直施3种方法。
 
  4 水资源合理利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其降雨情况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据统计,年降水量的70%左右集中在6~9月份,其余8个月的降水量仅占30%。降雨的不均衡性大大降低了雨水的利用效率,因此蓄积雨水,利用雨水灌溉就成为节约灌溉用水的有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