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治岗位
孔繁芳 黄晓庆 秦文韬 王玉倩 王忠跃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a))又名桔刺粉虱、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茶黑刺粉虱,属于同翅目,粉虱科,主要危害茶树、桑树、柑桔、柚、油茶、葡萄、李子、杨梅等多种植物,多在我国南方发生,北方很少见。但本团队成员于2012年在北京的温室中及廊坊大棚内葡萄叶片的背面发现均匀的小黑点,经对其调查并采集样品鉴定,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是黑刺粉虱,现将观察结果汇总如下:
一、黑刺粉虱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1.5毫米,腹部为橙黄色或橘红色。前后翅均为紫褐色,前翅上覆有白色蜡粉,周缘有7个白斑,后翅淡褐色,无斑,复眼红色(图1)。卵长约0.21~0.26毫米,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至黄褐色,附于叶背(图2)。幼虫黑色,共3龄,初孵时扁圆形,无色透明(图3),后渐变为灰色至黑色,有光泽,并在体躯周围分泌一圈白色的蜡质,体背上有黄色刺毛,2龄幼虫为黄黑色,体背有刺毛。3龄幼虫体长约0.6毫米,深黑色,体背上有刺毛,体躯周围的白色蜡质增多(图4)。蛹长约0.8~1.0毫米,近椭圆形,黑色,蛹壳边缘齿状,背部显著隆起,体背盘区胸部有9对刺毛,腹部有刺10对且向上竖立(图5)。
二、危害症状
调查发现,在温室内7月初开始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份发生最严重,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吸取汁液危害(图6),常分泌大量排泄物,从而诱发煤烟病(图7),并且叶片慢慢变黄,有的叶片变为红褐色,影响光合作用,严重的时候导致整株叶片干枯并且脱落(图8)。
三、防治措施
在葡萄园发现黑刺粉虱后,使用5%狂刺5000倍进行了防治,得到比较理想的防效。根据有关资料,对黑刺粉虱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农业防治,黑刺粉虱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下,多集中在葡萄树中下部的叶片上,上部的叶片相对较少;密集的叶片多,稀疏的少。因此,剪去生长衰弱和过密的枝梢和叶片,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可以降低虫口密度。
2.化学防治,是防治黑刺粉虱的重要措施,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一代,并且还有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因此,化学防治应抓住一代虫卵孵盛末期用药,以后的几代尽量抓住若虫盛孵期用药。目前,根据登记及有关资料和试验,建议可以参考用于防治黑刺粉虱的药主要有:5%狂刺粉剂3000~5000倍、5%啶虫咪乳油3000倍,及25%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0%烯啶虫胺水剂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以或5%阿维菌素乳油等。
3. 物理防治。黑刺粉虱具有趋光、趋色的习性,可以使用黄色粘虫板诱集。目前,应用多效黄色粘虫板防治黑刺粉虱,有不错的诱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