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控岗位
李兴红
葡萄生理性裂果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多在葡萄近成熟期发生。在一些特殊气候条件,多雨年份或田间水分管理失调,一些品种会严重裂果,通常裂果也加重一些酸腐、灰霉和炭疽等侵染性果实病害的发生,造成更大的危害,甚至绝产。
1 症状诊断
葡萄生理性裂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环裂,裂口发生在近果蒂部位,沿果蒂形成半圆形;另一种是从果梗至果顶的果皮与果肉纵向开裂,开裂的果实流出汁液,有的甚至露出种子。果实裂果后会加重灰霉病、酸腐病和炭疽病的发生,也会污染其他一些微生物,造成腐烂;同时果香味也会诱来大量苍蝇、胡蜂等昆虫,进一步危害其他健果甚至传染病菌,发病严重的果园,在发病高峰期使整个果园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2 病因
葡萄生理性裂果主要与品种和土壤水分失调有关。前期土壤过于干旱,果皮形成的机械组织伸缩性较小,果实进入转色后,如遇连续降雨,或土壤灌水过多,根部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使果粒内的水分骤然增加,由于果实吸水多,膨压增大,而果皮伸张型差,致使果皮开裂,引起裂果;有的生理性裂果是由于果穗过于紧密,随着果粒的增大,果粒间互相挤压也会造成裂果;有时用植调剂处理花果不当也会造成生理性裂果。
3 发病规律
在灌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的葡萄园,生理性裂果严重。在葡萄转色期以后遇有连续的降雨容易造成裂果。生理性裂果与品种关系密切,有些品种,果皮薄而不坚,还有的品种是果皮和果肉相贴过紧后常常使果皮局部受压过大,导致裂口。
绯红从硬核期就开始裂果,直至果实成熟期;藤稔、里扎马特从果实软化着色开始裂果直至果实成熟;香妃、早玉、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等品种果实即将成熟时易产生裂果。抗裂果品种较强的品种有:金皇后、红香蕉和巨峰等。
葡萄植株留枝蔓过多,总叶面积过大,架面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如果保留果穗、果粒过多,叶面积相对较少,叶与果的水分代谢不平衡,果实成熟后皮薄而脆,易发生裂果。
4 防控技术
(1)疏花疏果,及时摘心
对挂果的新梢,改花前摘心为花后摘心,促其适当落果,或在花前疏除部分小穗,以求果穗松紧适度,减少果粒互相挤压形成裂果;通过疏枝、疏穗调节负载量。保持叶果比为15~20∶1;健壮枝蔓留2穗果,中庸枝蔓留1穗果,长势弱的枝蔓不留果穗。及时抹除或剪去副穗,掐果穗尖,使果穗大小适中。
(2)肥水调控
防止土壤水分失调,保持相对稳定,要注意遇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雨后及时排水,尽量减少土壤干湿差。果实发育后期若遇干旱,要多次、少量灌水,杜绝大水漫灌,以免因土壤水分含量剧变,使果实膨压增大,造成裂果。对于土壤较粘重的果园,要施肥改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力,减少土壤水分的波动。
(3)选择优良品种
新栽植果园,尽量避开选择易裂果的品种;选择果皮较厚、韧性较好的品种。
(4)地膜覆盖
有条件的果园可以在行间覆盖地膜,覆膜不仅可以控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稳定的墒情,还可以阻止降雨的渗透,使果园内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可以有效控制裂果的发生。
(5)避雨栽培
葡萄裂果多发生在果实转色至成熟期,这一时期正值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雨水对果实的冲刷以及土壤含水量的骤增是造成裂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避雨栽培可以避免裂果,提高果实含糖量和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