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综合试验站
奚晓军 蒋爱丽 查倩 田益华
“沪培1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无核葡萄新品种,因无核、果粒大、风味浓郁而深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推广新品种,我们开展栽培产量试验,为配套栽培技术优化和优质栽培奠定良好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沪培1号”为六年生树龄,单臂篱架栽培,“V”形叶幕整形,株行距为2.0m×2.8m,促成栽培。试验共设五个处理,亩产量750kg(处理1)、1000kg(处理2)、1250kg(处理3)、1500kg(处理4)、1750kg(处理5),每个处理选5棵树,植株的生长保持一致,树体和肥水管理技术措施按常规。成熟期测定果实的相关品质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1)产量对果粒大小的影响表1数据表明,不同产量水平的“沪培1号”葡萄,其果粒质量为7.1g~7.3g,差值为0.2g,果粒重量基本没有变化。从果型指数来看,不同产量水平下果型指数在1.33-1.37之间,可以看出产量水对“沪培1号”的果粒大小没有影响。
(2)产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随着产量的增加,从处理1至5 “ 沪培1 号”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 9 . 2 % 降到17.3%,处理1( 产量最低) 最高, 产量高的处理5 最低, 二者相差1.9; 5个处理间可滴定酸为0.51~0.56%,差异不显著;果实硬度为1.3~1.6 kg/cm2,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因此产量水平明显对对“沪培1号”果实品质有影响。
(3)产量对叶片质量的影响产量对“沪培1号”的叶片质量测定数据见表3,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沪培1号”的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为51.6~41.9,其中处理1的叶绿素值最高,处理5最低;比叶重62.18~74.82 g/m2。,
产量低的其数值较小,产量最高的也比中最高。由此表明,叶绿素随葡萄产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产量越高叶绿素含量相对降低,从而对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3 结论
产量是影响葡萄品质的主要因子之一。我们对“沪培1号”的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的高低对“沪培1号”葡萄果粒大小和果型指数没有明显影响,而产量水平对果实的品质游显著影响,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下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葡萄叶片质量下降。试验得到,“沪培1号”优质栽培的适宜产量范围在每亩1000-12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