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245507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一滴葡萄酒穿越中西历史 张裕特色工业旅游线路火爆 [2013/5/22 17:58:45]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编辑:Admin

 6月24日下午,当记者如约走进位于美丽的烟台山脚下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时,馆长于波正在忙着接待客人。“最近来参观的客人特别多,我们刚刚统计了一下,今年1-6月份,博物馆就已经创下了400万元的营业收入。”于波一边热情地招呼记者落座,一边忙不迭地向记者“通报”这一好消息。

  据介绍,去年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已经创下了600万元营业收入的“纪录”,其中门票收入150余万元,其余的收入则来自纪念品、个性化葡萄酒销售以及餐饮业的收入。于波说,今年五·一期间,张裕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异常火爆,各方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这家百年名企的无穷魅力,几天时间营业收入即达到了30余万元。

  作为一个近年才刚刚兴起的旅游项目,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不断飙升的营业收入让记者颇为诧异:张裕的工业旅游项目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看到记者不解的神情,坐在一旁的博物馆副馆长张德军有些得意:“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被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尤其是2004年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走,今天我给你当一回导游,让你领略一下百年张裕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馆长详解博物馆诸多看点

  张德军边走边告诉记者,由晚清著名爱国华侨、红顶商人张弼士创办于1892年的张裕公司,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1992年,张裕公司在百年大庆前夕,投资450万元建设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并于同年9月对外开放,形成了张裕工业旅游的雏形。

  在博物馆历史厅里,张德军指着橱窗内的文字以及图片资料说:“张弼士先生18岁下南洋,鼎盛时期拥有资产8000万两白银,号称南洋首富,富可敌国。他曾得到慈禧太后三次召见,官至一品。这些资料真实再现了张弼士创办并发展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企业的曲折历程,是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活生生的见证。展示了烟台开埠以后,中西文明在这里的碰撞与交融,呈现的是葡萄酒的多彩世界。”在这里,珍贵的老照片、古老的制酒工具以及泥人演示的早期酿酒场景,似乎在向游人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李鸿章亲批执照,翁同和题写门头厂名,三聘酒师……悠悠往事好比岁月的长河,在这里流动、弥漫,令人震撼、自豪。

  接着,记者随同张馆长来到字画厅,这里珍藏着康有为、孙中山、张学良等历史名人为张裕所题墨宝,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孙中山一生只为张裕一家企业题词;康有为则两次来访赋诗抒怀……在邻近的现代厅内,张馆长帮记者往一个投币机内投了一枚硬币,随着指示灯的一亮一灭,记者看到,葡萄酒的压榨、发酵、过滤、贮藏、包装等酿酒全过程在这里一目了然,大约12秒钟后,自动酿酒机便为记者送上了一杯芳香的白兰地,实景的展示让记者对酿酒的奥秘有了初步了解。此外,厅内还设置了电脑触摸屏,可以让来宾了解张裕每个厂区以及各个葡萄园的具体位置所在及详细情况。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珍品厅内。该厅主要展示的是张裕公司获得的奖牌、奖章、奖状、奖杯、证书等荣誉,以及国内外游人馈赠的实物,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在珍品厅内记者注意到,墙上悬挂着的一块复制的牌匾特别醒目,张德军副馆长告诉记者,它是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的复制品。中华世纪坛是一座迎接新世纪新千年到来的标志性建筑,镌刻着距今300万年前人类出现到公元2000年的时间纪年,凝练的文字记述了中华民族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在该段铭文中记载的1892年中国发生的四件大事之中,就包括张裕酿酒公司的创立,由此足见张裕公司作为民族工业的贡献非同一般。

  最后,张馆长引领记者拾级而下,进入富有神秘色彩的张裕百年地下大酒窖,一股白兰地、葡萄酒的芳香和橡木桶的香气随即扑鼻而来。这是一座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地下建筑,被称为“亚洲第一大酒窖”,始建于1894年,历时11年经三次改建终于落成,是亚洲最古老的酒窖。酒窖整体建筑宏伟壮观,拱洞幽深神秘犹如迷宫。窖深7米,低于海平面1米,距离海边不足百米,却不渗不漏且自然恒温(14度左右),设计施工水平之高超,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夜深人静时,置身酒窖中,耳边会有时续时断的回声,据说是当年施工的声音,这为酒窖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酒窖形状酷似一把手枪,其中寓意耐人寻味,据说是创始人张弼士有让张裕酒与洋酒竞争、对抗的含意。

酒窖中有千余只橡木桶,其中有200多只百年老桶

(配图/水母网)

  酒窖中有千余只橡木桶,其中有200多只百年老桶,它们为张裕公司早期酝酿出举世闻名的美酒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制作橡木桶可是绝活儿,既不能钉钉子,也不能用胶,而是用一块一块的橡木板子经过烤制拼装而成。”张馆长告诉记者。据介绍,其中1908年制成的3只大橡木桶,每只贮酒可达1.5万公升(15吨),据说是用法国林茂山所产橡木制成,这3个大桶是亚洲最大的橡木桶,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亚洲桶王”,其桶龄距今已有百年,是张裕百年历史、文化的象征。“桶王”肚量之大令人惊叹。有人做过计算: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喝葡萄酒,能够坚持每天喝500毫升,一直喝到80岁,也喝不完一只“桶王”中的酒。

  大酒窖里走一遭,仿佛置身百年前,堪称人生难得的阅历。

  在酒窖内还设有地下酒吧,酒香扑鼻、灯光摇曳、乐声缭绕,游人可伴着音乐以及导游小姐耐心的讲解品尝传世佳酿,体会文人墨客笔下“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奇妙感觉;在地下酿酒作坊里,记者也亲自动手,体验了一回手工做酒的乐趣。张馆长介绍说,这里还可现场拍照,把照片制成酒标贴在酒瓶上,制作DIY个性化葡萄酒。此外,还可定制生日酒、婚庆酒等具有纪念意义的葡萄酒……

  工业游传播酒文化

  一番游历之后,记者不禁被张裕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折服了。博物馆用历史与现实强烈对比的手法,弘扬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爱国主义的精神,塑造出张裕这样一个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民族企业典范。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文化遗址博物馆,它建立在自1892年至今依然健康发展的张裕公司原址,与整个张裕公司浑然一体,文化底蕴伴随张裕公司的不断进步与丰富。记者感受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之旅是民族工业之旅,是历史文化之旅,也是酒文化之旅,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烟台这座国际葡萄酒城所具有的独特酒韵。在这里,听的是文化,看的是历史,品的是美酒,游的是神奇,感受到的是妙不可言的经历和享受。

  传奇人物张弼士创办了传奇张裕,传奇张裕成就了传奇历史——李鸿章亲批执照,翁同和题写门头,历史上四任元首、三任总理都对张裕偏爱有加,几百位著名政要及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并留下珍贵墨宝。历经坎坷而历久弥新,独占中国葡萄酒业鳌头,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实力的16家中国企业”之一以及“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品牌”,百年张裕110多年的历史积淀已成为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于波馆长形象地对记者说,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落成,让酒城烟台在黄金海岸拥有了一座“会客厅”。到烟台的人,不游张裕是一种缺憾。

  张裕作为中国近代葡萄酒业的发源地,工业旅游中的真实场景、亲自体验使酒文化之旅魅力独具。酿酒坊里自酿美酒,地下酒吧品尝佳酿……博物馆是室内景区,不必担心刮风下雨误了行程或扰了游人的兴致。馆内冬暖夏凉,四季皆宜,百年地下大酒窖更带来天然怡人的舒适感觉。酒文化之旅,荡漾着酒香,跳动着惊喜,也让当了一回游客的记者流连忘返。

  而游客的纷至沓来,也使张裕看到了工业旅游促进葡萄酒文化传播的效力。据于波介绍,2004年初,张裕旅游有限公司和张裕AAA级景区挂牌仪式隆重举行,在张裕老厂区和张裕·卡斯特酒庄整体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级景区的同时,张裕旅游公司也宣告成立,标志着张裕的工业旅游走进了专业化、实质性的新阶段,也标志着这个闻名中外的百年老字号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酿酒企业,更是一个能为胶东半岛旅游业乃至葡萄酒行业增光添彩的一道风景线。同时,张裕旅游公司的成立,也为葡萄酒文化传播事业搭建了一个更大的平台。

  拉长工业旅游链条

  据于波馆长介绍,张裕公司工业旅游景点还包括很多,比如白兰地公司夏朗德式蒸馏车间、发酵中心以及张裕·卡斯特酒庄等。其中,位于开发区古现镇的张裕·卡斯特酒庄是张裕公司现代发展的代表,也是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现代部分的延伸,始建于2001年4月。它是张裕集团公司与法国葡萄酒业巨头卡斯特集团公司合资兴建的集旅游、娱乐、休闲功能和高档葡萄酒生产于一体的葡萄酒庄园,也是中国第一座严格遵循3S原则(阳光sun、大海sea、沙滩sand)兴建的世界级葡萄酒庄园。酒庄以欧式风格为主体,主要由展示区、放映区、销售区、休闲厅、酒吧、生产车间等部分组成,占地2000余亩,其中优质葡萄园占地约1800亩。在葡萄成熟季节(9月、10月),游客们还可以亲自在园内采摘葡萄,品尝葡萄和手工酿制美酒。

  对于张裕近年来在挺进工业旅游方面的举措,身兼烟台张裕旅游有限公司经理的于波对记者表示,积极开发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张裕集团进一步发展的新举措之一。“这样做,不仅能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经济效益,还增加了消费者对葡萄酒酿造过程的认识,使葡萄酒文化在娱乐中得以推广,尤其能光大张裕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充分挖掘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跻身蓬勃兴起的工业旅游领域,也是为烟台这座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