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362082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法国80后大连倒插门把红酒卖到整个东北 [2016/8/1 11:04:06]   来源:半岛晨报 编辑:Admin
 

  今年是克劳德来大连定居的第六年。这位娶了大连媳妇、笑称“倒插门”的80后法国小伙子仅用了三四年时间就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并借助大连区位优势,将法国红酒销售渠道拓至整个东北地区。在他看来,自己的白皮肤、蓝眼睛并不特殊,只是在大连生活、打工、创业的众多“小人物”中的一个。

 

  他说

 

  “我喜欢大连,不仅是因为红酒贸易主要依靠港口运输,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里既有海滨城市的轻逸,又特别有‘东北的感觉’。大连人很坦率,容易打交道,城市包容性很强。”——

  

  克劳德

 

  谈经历

 

  出生在德国曾在美国卖飞机舷窗

 

  81日,克劳德(claude)和朋友一起开办的红酒贸易公司将在东港开业。这次,他是以合伙人而不是“打工者”的身份参与经营。“我对国籍的概念很淡。”34岁的克劳德说,自己出生在德国,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德国人。七岁之后全家一起到法国定居。18岁的克劳德非常喜欢贸易类的行业,他去美国寻找工作机会,做了两年非常冷门的生意——飞机舷窗销售。“我是一个商人。”克劳德这样对自己说,也这样对希望他在法国做军警的父亲说。20岁的他回到法国,在里昂的英赛克高等商学院(inseec)读完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

 

  世博会红酒品鉴师来连“落脚”

 

  2010年,对于克劳德来说,几乎所有的风向标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中国。他在法国迎娶了一位大连女孩,两个人都打算换个地方开拓事业。在上海世博会上著名的法国馆“感性城市”里,作为红酒品鉴师的克劳德进行了一周左右的法国红酒文化展示。更重要的是,当年法国官方派推介团赴中国进行红酒文化普及,同时当地48个酒庄希望借政府推介平台开发中国市场,这个推介团的法国代表就是克劳德,推介团的目的地,就是大连。

 

  这并不是克劳德第一次来大连。2007年,他曾经在法国一家销售mp4的公司工作,来大连出差,就住在海源电子城旁边的一家酒店里。

 

  不过,和上次的一掠而过相比,这回克劳德觉得,在大连落脚,是个不错的主意。

 

  6年间,克劳德对大连的环境已经渐渐熟悉和适应。

 

  入乡随俗简直成了他的一大乐趣。

 

  上周大连气象预报有雨,克劳德立刻去买了双色球彩票——“人家和我说雨能生财,能中大奖。”

 

  去年,克劳德在大连考了驾照。“97分。”这位新手司机扬了扬驾驶证,得意地说。

 

  身为外国人,是不是能享受到一些“便利”或“特权”?“我那么努力地学习中国文化,让自己融入这里,绝不是要靠‘刷脸’在这里找投机机会。”

 

  坐在地铁二号线里的他塞着耳机,划着手机屏,和周围奔跑在创业路上的年轻人一样。

 

  谈红酒

 

  走遍东北各个城市推销红酒

 

  最初,克劳德的工作只是在大连各五星级酒店,或大型国际会议展场里进行红酒文化、品鉴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普及。

 

  在担任红酒推介大使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酒店、会所、餐饮企业、商家、展演团队等资源,对整个活动安排组织的细节方面也比较了解。反过来,展演活动又是红酒销售推广的主要平台。渐渐地,克劳德切入到销售代表、策划顾问等多种复杂的“打工”模式中,还曾担任大连国际葡萄酒美食节的主持人。借助大连的辐射优势,克劳德几乎走遍了东北腹地的各个城市,包括哈尔滨、大庆、松原、佳木斯、长春等。“中国的商超运行规则和国外的区别很大。”克劳德说,“第一次听超市方面说可以直接铺货,我瞬间就‘方’了。”

 

  直击红酒消费从“盲目”到“专业”

 

  在克劳德看来,大连人对红酒文化的接受度是东北地区最高的,客户群体也稳定而成熟。近年来,中国尤其是北方的顾客对红酒消费也由最初的盲目到趋于专业。“现在的品鉴会上,几乎不再有顾客举杯就干,或问‘红酒应该兑可乐还是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