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鲜食葡萄品种的种植情况,岗位专家徐海英研究员于11月5日至12日赴上海、南京和合肥试验站进行了考察,在上海考察了金山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崇明县奕庭果园专业合作社、其正园艺有限公司葡萄生产示范基地、马陆、浦东平棋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等5个葡萄专业生产基地和上海站庄行试验基地,在江苏考察了宜兴颖丰葡萄园、句容小方葡萄园和南京站溧水试验基地;在安徽考察了合肥大圩鲜来鲜得生态观光葡萄园、庐江县清水河鲜提子采摘园和同大镇同大圩葡萄合作社,以及合肥站试验核心基地。与各基地或合作社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体系试验站相关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目前在东南部地区,晚熟鲜食葡萄品种仍然以欧亚种‘秋红’、‘意大利’、‘白罗莎’和‘魏可’为主,在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宜兴颖丰葡萄园和南京站溧水试验基地,均品尝到了延迟采摘的晚熟葡萄,品种分别为‘秋红’、‘魏可’和‘白罗莎’。其中南京站溧水试验基地的‘白罗莎’现场采摘,果实外观、品质均保持新鲜(图1);宜兴颖丰葡萄园‘魏可’则为10月初采摘后冷藏果,但果梗仍然保持绿色新鲜(图2)。
总的来看,10~11月是全国葡萄供应淡季,此时南方或北方温室二季栽培的冬果以及西北延晚栽培的果实都还没有完全成熟,而且东南地区当地在这个季节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在东南地区通过种植晚熟品种结合延晚采摘,可以解决当地市场需求,也能获得很好的收益。现有可利用的品种不多,多为无香爽口型品种,与夏季上市的‘巨玫瑰’、‘醉金香’以及日本的‘夏黑’、‘阳光玫瑰’等品种相比,口味偏淡,风味类型业单一,也就限制了价格空间。此外,由于都属于欧亚种类型,抗性偏弱,在漫长的生长期中,生产管理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农户进行晚熟品种的积极性还不高。需要选育风味类型更为丰富、管理容易、挂树期长、耐贮存、抗性强的适用晚熟品种。
图1 南京综合试验站溧水基地晚熟品种‘白罗莎’ (2015.11.9拍摄)
图2 江苏宜兴颖丰葡萄园晚熟品种‘魏可’(,采后冷藏1个月左右,2015.11.10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