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351048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张裕葡萄基地里追梦的年轻人 [2015/10/24 10:4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Admin



  在常人眼中葡萄是一种水果,能吃,能酿酒,但在杨亚超眼中葡萄是个淘气的精灵,不仅会说话,还有喜怒哀乐。张裕朱桥基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管理,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机械,承包管理责任到人,风险共担,这是一种全新的葡萄种植管理模式。

 

  22日电秋日里的清晨5点,天还没亮,张裕朱桥葡萄基地的年轻管理员杨亚超已从熟睡中醒来,开始葡萄园里一天的工作。他骑上熟悉的摩托车在葡园来回穿行,手把手指导农户修剪枝条、定芽、施肥……杨亚超心里有个梦想,要在中国的土地上“种”出最好的葡萄酒。

 

  张裕朱桥葡萄基地位于山东省莱州市朱桥镇东南部,与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同处北纬37.5度附近,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气候,每年日照时数2637小时,能为葡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光照和热能。该基地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目前已发展成国内单体连片面积最大的自营酿酒葡萄种植园。

 

  10月的山东莱州张裕朱桥葡萄基地,大片的酿酒葡萄已进入采摘末期。站在基地高处环顾四周,目光所及是8000亩纵横交错的葡萄绿海。几名果农一早来到果园,他们中间穿红色工装的小伙就是杨亚超。杨亚超蹲在葡萄架下,向果农们示范如何喷施进口生物制剂。

 





杨亚超用手机将葡萄病害或葡萄生长的关键点拍摄下来


  这位书生气十足的小伙子,几年里不仅跑遍了周围十五个自然村的土地,也跑黑了脸庞,跑熟了乡亲,更跑会了种植葡萄的真功夫。

 

  今年30岁的杨亚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硕士研究生,在张裕从事葡萄种植工作已六年。2012年底,杨亚超刚到张裕莱州朱桥基地时,当地的葡萄农户并不相信这个年轻小伙会种葡萄。为取得信任,杨亚超每天早起晚归,与农户一起劳作,交流经验。渐渐地,农户们发现他懂的真不少,一遇到问题就向他请教。

 

  张裕朱桥基地8000亩葡萄园全是从当地15个村庄流转而来的。张裕将原先的零散地块集中整理成连片平坦的大块地,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道路设施建设、管理用房建设、园区绿化建设等,还在葡萄园内修建了宽敞的机械化作业公路,让大型作业机械能到达作业地点。

 

  由于基地里的地势高度和土壤结构的差异,葡萄果实成熟度及所表现的口感、香气略有不同。杨亚超每走过到一块地,都要观察果实的成熟度并品尝果实的口感。

 

  经过几年的发展,张裕莱州朱桥葡萄基地已种植了蛇龙珠、赤霞珠、贵人香等葡萄250万珠,进入盛果期后,每年能为张裕提供3500-4000吨品质上乘的葡萄原料。今年葡萄收获季节,这里的种植户平均收入都达到了10多万元人民币,较往年翻了一番多。

 

  在常人眼中,葡萄是一种水果,能吃,能酿酒。但在杨亚超眼中,葡萄是个淘气的精灵,不仅会说话,还有喜怒哀乐。杨亚超的工作就是让葡萄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里有最适合葡萄生长的环境,但更需要先进科学的种植管理方式。”杨亚超说,目前张裕朱桥葡萄基地推行的是全新的葡萄种植管理模式,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管理,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机械,承包管理责任到人,风险共担,这也是目前最先进的葡萄管理理念。

 

  据了解,统一技术是由张裕统一派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对葡萄园进行管理,严格把控葡萄生长的各个环节;统一农资是在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统一的农业资料,包括使用统一的有机肥等;统一机械是在葡萄生长过程中使用统一的农作工具,利用先进的葡萄机械化生产设备提高劳动效率。

 

  “要想提高葡萄的质量,就得严格限制产量。朱桥基地的葡萄产量控制在每年每亩600800公斤内。”杨亚超说。

 

  每天,杨亚超都会花至少4小时在葡萄园里查看,他还经常用手机将葡萄病害或葡萄生长的关键点拍摄下来,用于研究。杨亚超每年在葡萄园的摩托车行程就达20000余公里。

 

  张裕朱桥基地葡萄园里的葡萄株行距很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改善葡萄园的透光、通风性,给葡萄生长带来更多光照,减少病虫害,另一方面还能满足大型机械在葡萄园里的作业要求,方便机械除草、施肥、修剪等。

 

  仔细观察这里的葡萄长势可以发现,葡萄结果的部位全部在距离地面80公分左右处,十分整齐。杨亚超说,这样做一是防止葡萄病害的侵染,二是保证挂果成熟均匀,三是便于机械化采摘操作。